1985年,中国为何决定裁军100万?邓公:虚胖子是不能打仗的

方圆文史 2023-05-06 08:56:08

1985年6月4日,小平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郑重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减少中国人民解放军员额100万。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还伸出右手食指在空中摆动了一下。当时,这一幕被拍了下来。

一个手指,就象征着100万军队,此举很快便震动了世界。

可问题是,军队作为保卫国家、人民的武装力量,为何说裁就裁呢?而且还是裁100万人之多?

这还得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说起。

上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世界局势急剧变化,我人民军队的建设开始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从而导致军队规模不断扩大,军队人数甚至一度高达600多万。

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战争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臃肿庞大的军队很难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所以,给军队“消肿”,已经成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要过程。

事实上,早在1975年的时候,邓小平就提出要为军队“消肿”。

从这之后,人民军队经过多次精简,到1982年时,现役军人已缩减至424万人左右。

然而,这一数字却是同时期美军人数的2倍,跟苏军的人数差不多。

从官兵比例来说,我军是1:2.45,远高于同时期美军的1:6,苏军的1:4.5。

而当时我国的军费仅有191亿元,只占到美国军费的2%,比起“老大哥”苏联就更少了。

军费大部分开支基本都用在了人头费上,这不仅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还使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受到了限制。

更为严重的是,当时我军虽然也是一支诸兵种合成的部队,但战斗编组却缺乏合成性,很难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裁撤一部分军队,才能使军队质量得到提升。

1984年11月1日,35周年国庆阅兵刚刚结束一个月,军委便召开了座谈会。参会者有军委委员,以及全军各大单位的主要领导。

会议上,邓小平直入主题,通过这次阅兵,讲到了军队“老化”的问题,他说:

“这次阅兵是不错的,国内、国际反应都是不错的……我说,有个缺陷,就是80岁的老人检阅部队,这表现军队的老化。这个问题不解决不行。”

事实上,军队高层老龄化问题在当时还是比较敏感的,但却被邓公直截了当的说了出来。

接着,邓公继续发言,向大家陈述了给军队“消肿”的问题:“即便是战争要爆发,我们也要消肿。”

而邓公之所以会如此坚定地提出要为军队“消肿”,是因为他深刻认识到了现在军队的问题。

我军的规模虽然很大,但其军队整体素质却不高,很难适应现代化战争,用邓公的话来说就是——虚胖子是不能打仗的!

同时,邓公又说:“我们的肿,主要在高层。”

在邓公看来,如果战争来临,就我们现在这种臃肿状态的高层领导机构,根本不可能搞好指挥。

所以,无论从节省军队开支来看,还是从提高军队整体素质来说,都必须要“消肿”。

不仅如此,在会上,邓公还深刻阐述了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最后提出:要对军队进行一次大手术——“裁军100万”。

实事求是地说,“百万大裁军”确实非常有气魄,但想要真正将这样工作落实好,却极为不易。

首先最重要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这裁下来的100万人到底该如何安排?

要知道,这涉及到的可是一支支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

更何况人的社会关系和活动,还会使这个数字成倍的增长,并延伸至各种领域、各个方面,触及到各种利益。

正因如此,很多人都说:这是一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震荡”和“全方位波动”。

但不管怎么说,为了大局,裁军已是势在必行。

会后,军委根据邓公的这一提议,反复研究“百万大裁军”的具体方案。

最终决定:原11个大军区撤并为7个,陆军的35个军撤并升级为24个多兵种合成的集团军。

此外,团以上机关、部队、院校和机关中相当于团级以上部门裁减5900多个,机关、部队的76种职务由军官改为士官担任,部分内卫、执勤部队移交公安部门,改为武警部队……

经过撤编,我军的官兵比例达到了1:3.3。

截止到1987年,我军顺利完成了“百万大裁军”的任务。

1 阅读: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