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罗凤设伏,唐军伤亡12万余人,主帅李宓阵亡沙场

龙志风我的历史很漫长 2023-06-09 20:28:35

阁罗凤设伏,前后斩杀唐军精锐12万余人,唐玄宗本想继续南征,却无兵可调。这是盛唐的一场惨败,让安禄山看到了朝廷的虚弱,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阁罗凤,南诏雄主,足智多谋,善于用兵。隋唐时期,南诏一个强国,得益于西北羌人带来的战马,他们组建出一支训练有素的重甲骑兵,作战能力强悍,实力不容小觑。

极盛时期的南诏,能够在吐蕃、唐朝两个强邻夹击下生存,并统一云南,染指四川、贵州,确实不一般。阁罗凤对唐朝很友好,希望借助唐朝抗衡吐蕃,无奈唐朝欺人太甚,终于激化了矛盾。

云南太守张虔陀、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是唐朝“羁縻制度”下,管理云贵川地区的“太上皇”。这两人仗着后台杨国忠支持,横征暴敛,欺压南诏民众,无恶不作。

750年,阁罗凤带着妻妾、儿女去拜访张虔陀,想增进彼此感情。张虔陀则凌辱阁罗凤的妻妾,还索取财物;得不到满足,则诬陷阁罗凤谋反,终于酿成大祸。

阁罗凤不堪忍受屈辱,率兵突袭唐军,亲手将张虔陀斩首,并俘虏数千人。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大怒:“蛮夷小国,胆敢挑战大唐,也是活腻了。”

751年,鲜于仲通为主帅,率8万唐军出征,杀向云南。阁罗凤不想跟唐朝彻底翻脸,便派使者去求和:“南诏想归顺朝廷,释放俘虏;此前杀太守是不得已而为之,并非我本意。”

鲜于仲通很傲慢,将使者羞辱一番,直言:“王师到来,蛮夷只有投降,岂能和解。杀我大唐官员,岂能不付出代价,天朝还有何威严。”

唐朝体量很大,使者被羞辱,阁罗凤并不放弃谈判,再次派人去。此时,阁罗凤也表明自己的立场:“如果唐军欺人太甚,一定要灭了南诏,我就跟吐蕃结成同盟,唐朝将彻底失去云贵。”

南诏亮出底牌,鲜于仲通仗着人多势众,再次拒绝和谈,却误判了局势。鲜于仲通以为南诏虚弱,阁罗凤没底气,便亲率大军杀向昆明,气势汹汹。

阁罗凤派骑兵袭扰,一触即溃,将唐军引进伏击圈。云南瘴气浓厚,唐军士兵疲惫不堪,鲜于仲通也想早点结束战斗,便不顾部将反对,长驱直入,在山间遭遇埋伏。

滚木礌石具下,阻断了唐军退路,南诏骑兵乘势从山两侧杀来,以密集箭雨射向正处在慌乱中的唐军。骑兵冲杀过后,则是南诏轻装步兵参战,收割战场。

一番厮杀,唐军伤亡六万余人,鲜于仲通狼狈溃逃。一路上,唐军伤员因瘴气弥漫,伤口感染,许多人都惨死在撤退途中。

前方战败,杨国忠隐瞒不报,还说唐军取得大胜,只需要一鼓作气,就一定能灭了南诏。但是,唐军伤亡太多,要想复仇只能招募兵马,杨国忠便建议玄宗征调岭南军队、民夫,继续远征。

754年,唐军拼凑出一支7万人的队伍,一说是20万,由大将李宓率领,分三路杀向南诏。阁罗凤与李宓是好朋友,不想正面决战,便决定坚守城池、要塞,希望唐军粮草耗尽自退。

李宓知道阁罗凤造反是事出无奈,但君命难违,也只能率兵攻杀。阁罗凤书信李宓,希望他能延缓进军,等粮食消耗完就撤退,双方都有面子。

杨国忠亲自赶往南诏督师,责令李宓进军,旋即回到长安。杨国忠插手,李宓已经无路可退。阁罗凤实力不足,干脆倒向吐蕃,对唐军形成内外夹击之事。

阁罗凤坚守城池,防御工事坚固,唐军西路、东路都失败,李宓则中路军则遭遇吐蕃袭击。持续数月后,唐军粮食耗尽,李宓撤退,被吐蕃、南诏夹击,坠入河中溺死,唐军几乎全军覆没。

两次交锋,唐军前后阵亡十几万,但南诏也不好过,国内四处被劫掠,民众生活非常艰难。再则,吐蕃比唐朝更加霸道,索要的财物也更多。如此,阁罗凤依然打算与唐朝和解,归顺朝廷,但唐玄宗不答应。

唐玄宗还想继续调兵,但安禄山不给他机会。远征南诏之战,安禄山看到了唐朝的虚弱,这个盛世帝国已经腐朽不堪,连一个蛮夷都搞不定。755年,安禄山鼓起勇气,率15万人起兵,叫板唐玄宗,将盛唐带入坟墓。

参考书目:《旧唐书》

0 阅读:22

龙志风我的历史很漫长

简介:说你喜欢的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