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今年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特别是在儿童中。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了解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及预防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支原体肺炎,又称肺炎支原体,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这种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引起患者出现咳嗽、发热、喉痛、胸痛、头痛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不一定是肺炎。
感染肺炎支原体的主要对象是儿童青少年,它的潜伏期一般在2-3个星期。在所有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儿童支原体肺炎占比可达23%-30%,这一比例在学龄期幼儿中会更高,特别是5岁以上的儿童,其占比会高达50%,而没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儿童支原体肺炎约为21.2%。

1. 咳嗽:咳嗽是支原体肺炎的典型症状,常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严重情况下,咳嗽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2. 发热:发热也是支原体肺炎的常见症状,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可持续1-3周。
3. 喘息/呼吸困难: 大部分患者意识状态较好,没有出现气促或呼吸困难;婴幼儿的症状比较严重,可能会有喘息与呼吸困难。
支原体肺炎对患者的身心都有很大影响。除了以上症状,它还可能导致肺炎以外的并发症,如心肌炎、脑膜炎等。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预防:
1.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 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免疫力。
治疗:
1. 抗生素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抗生素治疗,一般疗程为2-3周。
2. 对症治疗:针对咳嗽、发热、胸痛等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专家提醒↓
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戴好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保持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