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名太监回忆:妃子洗澡从不用手和避讳太监,十分侮辱人

文史旺旺 2025-01-02 14:31:44

紫禁城的深宫高墙内,曾经有一群无声的见证者。他们没有自己的家庭,没有完整的人生,却站在历史的边缘,注视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孙耀庭——这位被称为“清朝最后一名太监”的男人,便是其中之一。

他的名字如今早已成为那个特殊群体的代名词,而他的回忆,则揭开了清宫中令人尴尬而又不堪的秘密。“妃子们从不用手,也绝不会避讳太监。”这是孙耀庭晚年在回忆录中提到的一句话。

他的职责包括为妃子们准备洗澡水、脱衣、擦拭,而妃子们在他面前的无所顾忌、甚至将他当作“非人”的存在,无情地践踏着他的尊严。那种屈辱深入骨髓,超出了常人的想象。是什么让一个男人忍受这样的生活?

孙耀庭的早年和苦难

1911年,孙耀庭的人生发生了巨大转折。他原本抱着对皇宫生活的憧憬,决心通过“私白”成为一名太监,以此进入紫禁城。然而,他刚完成阉割手术,身躺在家中恢复,武昌起义的炮声却响彻长空,清朝的统治瞬间崩塌。

隆裕太后随即颁布退位诏书,宣告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孙耀庭尚未有机会踏入宫廷,人生的这条路便彻底被堵死了。家里人对未来该如何安排他感到迷茫,而孙耀庭也只能无奈接受现实。

在稍微恢复体力后,他被送回家乡继续学习。在村里,孙耀庭进入了傅学舜和傅学兰两位先生的私塾。这是一个典型的乡村学堂,虽然条件简陋,但对于孙耀庭来说,这段时间是他重拾知识的起点。

他从白天的课堂到夜晚的抄写,努力积累文化知识,试图在崭新的时代里找到一条出路。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几年,直到1916年,一次意外改变了他的命运。他的大嫂在与朋友的交往中认识了曾在醇亲王府当差的太监贺德元。

通过这一联系,孙耀庭得到了进入醇亲王府的机会。当时的清廷虽已退位,但皇室和贵族的日常生活依然保留了许多旧制。这些权贵家庭仍需人伺候,而像孙耀庭这样具备一定文化基础、又已阉割的人,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在载涛府的日子

在载涛府里,孙耀庭每天都按照严格的规矩开始工作,生活的步调虽然单调,但却充满各种细节需要留心。他清晨早早起身,为载涛和家人准备日常用品,从早茶、衣物到简单的陈设,每一个细节都不容疏忽。

载涛府虽然没有紫禁城那样的奢华,但依然维持着贵族府邸的威严,府内的人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而孙耀庭作为新来的人,更是小心翼翼。载涛府中,家宴、会客、出行等活动时常需要细致的安排。

孙耀庭凭借着机智和观察力,总能迅速领会主人的要求,并提前做好准备。这种敏锐让他逐渐从众人中脱颖而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孙耀庭渐渐承担起更多的职责,从最初的端茶倒水到负责更为重要的细节事务,他的勤奋让人印象深刻。

载涛在一次闲聊中给他取了“顺寿”这个名字,这对孙耀庭来说意味着一种身份上的肯定。这种表面的尊重和抬举对孙耀庭来说始终伴随着一种无法回避的身份烙印。府内的生活虽然平稳,但对孙耀庭来说并不轻松。

有时,同为仆人的下人们会因为他被提拔而产生嫉妒和冷眼,他只能通过更加努力的工作和尽可能低调的行事来化解这些矛盾。载涛府的等级分明,规矩森严,稍有不慎便可能惹来麻烦,孙耀庭对此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日复一日,他逐渐熟悉了载涛府中的各项规矩和礼仪,这让他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但同时也加重了他对自身身份的认知。在载涛府的岁月,他从未感受到真正的尊严,生活中的每一个“改善”。

进入紫禁城的岁月

无论是环境的舒适还是职责的提升,都像一层虚假的光辉,笼罩在他无法摆脱的角色之上。

1917年,孙耀庭告别了载涛府,在欣衡如的引荐下,进入了他一直以来向往的紫禁城。孙耀庭进入紫禁城后。

被分配到为妃子们服务的岗位,这是一份复杂又充满禁忌的工作,其中重要的职责之一便是为妃子们洗澡。妃子们的洗澡并非普通的日常清洁,而是一项需要精心安排的仪式。孙耀庭首先要准备大量的热水和各种洗浴用品。

从香料到毛巾,每一样都需要经过仔细检查和布置。他通常要在洗澡前几小时就开始忙碌,确保一切妥当,尤其是水温和浴室的布置,这些细节稍有差池都会被视为失职。洗澡的过程更是充满规矩和压力。

当妃子们进入浴室时,孙耀庭需要在一旁守候,以确保任何突发状况都能及时处理。他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妃子们脱去衣物,并在洗浴过程中根据要求提供帮助。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却有着无数的禁忌。

作为太监,他被明确规定不得直视妃子,更不能有任何多余的举动,所有的动作都需要小心翼翼。他必须在妃子们的命令下完成擦拭身体等任务,而这些任务对他的身份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折辱。

这些妃子对待太监的态度也往往冷漠而高高在上。她们视太监为工具或仆人,不曾将他们看作平等的人。尤其是在这种私密的场合,妃子们更显得无所顾忌,将所有事务都交由太监完成,自己甚至连基本的洗浴工作都不会亲自动手。

有时妃子们会在浴池中整理衣物,毫不避讳地展露自己的身体,而他却必须低头避视,假装毫不在意。在为妃子们服务的过程中,孙耀庭逐渐熟悉了紫禁城内部的规则和人际关系。他不仅需要懂得如何应对主人的要求,还要与其他太监、宫女维持良好的关系。

在宫廷的层层等级中,他处于底层的位置,却要承担最多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工作逐渐得到了认可,他的细致和谨慎使他在太监群体中站稳了脚跟。他的日常工作无休无止,而这些任务的背后却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成就。

不得不离开

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紫禁城,清宫的历史宣告终结。随着溥仪的离开,紫禁城的太监们被遣散,他不得不离开这座曾经的皇宫,结束了七年的宫廷生涯。孙耀庭带着简单的行囊,返回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在村里短暂停留后,孙耀庭决定再次回到北京。那里依然聚集着许多被驱逐出宫的太监,他们大多居住在北长街的万寿兴隆寺,这里成为这些被遗忘的群体的聚集地。万寿兴隆寺虽是一个寺庙,但更像是一个特殊的社区,里面住着许多曾经伺候过清朝皇室的太监。

虽然脱离了宫廷,但太监的身份仍然是他们生计的重要依靠。许多太监利用自己在宫中学到的技艺和经验,为达官贵人或者富裕家庭服务,孙耀庭也不例外。然而,这样的工作并不稳定,再加上身份的特殊性,他始终无法真正融入社会。

后来,溥仪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前往长春,许多曾经效忠于他的宫廷侍从纷纷前往伪满洲国。孙耀庭也得到了机会,随同其他几位太监一同前往长春,继续为溥仪服务。

在伪满洲国的皇宫中,孙耀庭的工作虽然和从前类似,但环境和情形已大不相同。这里的皇宫缺乏真正的威严,更多的是形式上的装饰和表演,而伪满政府内部的紧张气氛也让宫廷生活变得更加压抑。

在长春期间,孙耀庭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他在宫中多年积累的劳累和长期的精神压力,使得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后来,他因为疾病不得不离开伪满洲国皇宫,返回北京。回到北京后,他重新回到北长街的万寿兴隆寺,继续和那些老同事、老朋友一起生活。

孙耀庭的晚年和回忆

解放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像孙耀庭这样的旧时太监也不得不重新适应新的生活。政府出于对这些特殊历史群体的关怀,给予了他们一定的生活补助。孙耀庭每月领取16元的生活费,虽然不多,但足以保障基本的日常开支。

后来,随着社会的重建和各项事业的恢复,孙耀庭也被安排参与到一些具体的社会工作中。他被分配到北京市寺庙的管理岗位,负责全市寺庙的维护和事务协调。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他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还包括巡视、记录和保护文物等任务。

在寺庙管理的工作中,他接触到许多新的人和事,逐渐拓宽了生活的范围。他还被任命为出纳,负责管理寺庙的财务工作。这是一份需要高度责任心的职务,而他处理得井井有条,每一笔账目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他的工资从每月16元的生活费增加到35元,虽然依然不算丰厚,但这份工作给了他真正参与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孙耀庭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

作为最后一位清宫太监,他的经历承载着清朝灭亡、伪满洲国建立、解放后社会重建的多个历史节点。晚年的他,面对许多历史学者和记者的采访,总是详细讲述自己的经历。这些内容逐渐被整理记录下来,为后人研究清末历史和社会变迁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1988年,他的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被改编为电影。通过影像的方式,他的故事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参考资料:[1]贾英华.末代太监秘闻—孙耀庭传[J].今日中国,1993,0(6):74-77

0 阅读:12

文史旺旺

简介:敬畏历史,把握规律,带您领略历史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