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生病住院,小儿子提出轮流照料,被大儿子拒绝:这不是我的事

一念卿辛 2021-01-17 23:42:46

文/涵美一

图/来自网络,侵删

01

身体一向健朗的徐阿姨突然生病,做了一场手术,需要在医院将近一个月。

徐阿姨的老伴儿去世的早,身边一时无人照料,子女于是聚在一起商量她的陪护问题。

今年62岁的徐阿姨,有两儿一女,大儿子旭俊在市区开了一家饭店,二儿子旭哲在县城的事业单位,小女儿慧慧则嫁到了隔壁村,跟着丈夫一直在省城务工。

也正是因为子女三人相互离得都比较远,在照顾老母亲的问题上,他们产生了分歧。

大儿子和小女儿的意思是,可以花钱请一个好点的护工,三个人可以抽空过来看望母亲,这样既节省了大家的时间,也避免了在路上的来回奔波,毕竟母亲住院也就一个月的时间。

二儿子听后不同意:他觉得一个有儿有女的老人生了病住院,儿女统统撒手不管,非要去找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的陌生人照看,摆明了要让亲戚朋友戳脊梁骨,自己到时候会很没有脸面。

三个人各自有各自的打算,争执不下之时,老二于是提出:“咱们轮流照料母亲,每人照顾十天。”

考虑到大哥和小妹的处境,他又加了一句:“可以在医院附近给你们租一间房,方便你们做饭、休息,不过,费用要你们两个人商量。”

这一说不当紧,老大立即不假思索拒绝:让我出钱可以,出力就算了,这不是我的事!暂且不说我生意忙,没那么多时间,这些年,我对母亲怎样,你心里也一清二楚,你可别忘了,当初自己是怎么拍着胸脯保证的。

听到自己哥哥的这番话,老二红了脸,当下低着头、不发一言。

02

事情还要从七年前的暑假说起。

那时,老大旭俊刚有了女儿,而老二旭哲的孩子已六个月有余。

就在老大的女儿即将满月之时,老二的孩子突然高烧不退住了院。

考虑到岳父母还有四个小孙子要照看,一时无法去医院帮忙,在外地出差的老二于是打电话给了徐阿姨,希望她可以救救急。

在得到老大以及大儿媳的应允后,徐阿姨便去了老二家,走之前,她信誓旦旦地承诺,只要老二的孩子退了烧、出了院,那她就会立即回到老大家。

然而,谁也没想到,徐阿姨这一去并未返回,竟一直留在了老二家帮忙带孩子。

对此,老二给出的解释是:一,他的岳父母重男轻女,比较疼爱两个小舅子,对他这个女婿家的事从来都是漠不关心,而他时不时也要出差,妻子一个人带孩子经验又不足,再加上再过半个月暑假结束,妻子就要回到学校授课,因此,孩子就没人照看;

二,他觉得大哥当时的经济条件比自己好,而且大哥的岳母自从嫂子怀孕后,就一直在饭店帮大哥料理生意,即便徐阿姨不在身边,大哥的女儿也有人照看,无非是大哥的岳母辛苦了一点。

只是,不管老二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老大始终都不能接受:他的状况其实并没有老二想象中的那样好,饭店虽然有了一些起色,但正是用人、用钱的时候,自己平时很少能照顾到老婆、女儿,再加上他老婆的弟妹也有了身孕,他不知道岳母还可以留下来帮自己多久。

兄弟俩于是在“母亲应该帮谁”的问题上争执不休,僵持不下之时,老二说了这样一段话:

“哥,你就让母亲留下来帮我吧,你看你开店,时间相对自由,嫂子也可以随时带着孩子去店里,而且你又离咱们老家远,而我就在咱们县城,若是以后母亲遇到事或者生个病,肯定是我在跟前儿跑前跑后多一点。我今天向你保证,母亲要是能一直帮我带孩子,以后她生病、以及养老我会全权负责,到时,你想出钱就出,不想出钱的话,偶尔能看望一下就好。”

听到老二这番话,老大忍不住问了一句:这是你自己的主意,还是说,咱妈也已经同意?

老二语气坚定地回答:我给母亲这样说过了,她的意思是只要咱们两个人商量好,她没有任何意见。

饶是老二这样说,老大还是将信将疑,他于是给自己的母亲徐阿姨打了电话,又问了问她的想法。

在得到母亲肯定的回答后,老大心里五味杂陈,他不是非要计较给谁带孩子的问题,而是母亲的态度让他心里不舒服,他想起了从小到大,不管自己怎么做,母亲一直都比较偏爱老二,从上学、找工作,到结婚成家,母亲帮自己的这个弟弟永远都要比自己多一些。当然,他也有些心塞,母亲竟然同意了老二的诉求,情愿撇下自己刚满月的女儿,转身去帮了老二将近七个月大的孩子,老二有难处,可是他同样生活得非常不易啊!

眼见自己无力扭转“局面”,老大只好同意了母亲和弟弟的想法,为此,妻子也和他发了很大的脾气。

就这样,在两个儿子之间,徐阿姨选择了帮扶小儿子,一直到老二的孩子上小学,她才回了老家。

而老大,和妻子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经营饭店,虽说有苦有累,但日子终究渐渐好了起来。

这些年,不管徐阿姨是住在老二家还是老家,尽管老大心里也曾有怨言,但逢年过节他还是会给老母亲一些钱。

03

经过再次商量,徐阿姨的陪护问题,最终落在了老二和小女儿身上,由他们两个人轮流照看。

而老大,在医院呆了两天后,留下一万块钱便匆匆赶回了市区。

本以为事情到这里就此告一段落,未曾想,就在老大离开后没几天,老二以“工作忙、要出差”为由,留下了五千块钱,把照料母亲的重任,全权交给了自己的妹妹负责,只因她“工作时间自由、既有婆家人在身旁帮忙,也有男人能赚钱养家。”

徐阿姨的小女儿,甚至来不及拒绝,只能眼睁睁地接受哥哥这样的安排,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虽说自己的二哥信誓旦旦地保证有时间一定会来医院“换她的班”,但她明白无非是一种说辞罢了。

她自然是非常气愤两个哥哥的所作所为,但心里怨恨更多的还是母亲。

“从小到大,母亲把爱都给了两个哥哥,对我一直都比较苛刻,不管是吃穿、还是学习,我都是最不被在意的那一个,两个哥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喜欢的人,而我高考后便辍学、务工,连婚姻也要接受父母的安排。

不过,谁能想到,到头来,母亲生了病需要人照顾,最偏爱的两个儿子对她不管不问,却把这一切都扔给了我这个不被待见的女儿……就这样,两个哥哥还觉得委屈、不平,可是我呢,有谁想过我的感受?”

然而,虽说心有怨言,但小女儿还是在床前悉心照料了母亲。

而徐阿姨,对这发生的一切,也是看在眼里,气在心里。

04

母亲生病住院,小儿子提出轮流照料,被大儿子拒绝:这不是我的事。

不知道徐阿姨在看到子女对待自己生病一事的态度后,心里有何感受,但整个过程下来,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

首先,父母对孩子若不能一视同仁,不仅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而且也极容易让子女之间产生矛盾。

记得电视剧《知否》中有这样一段话:

“儿女众多的人家,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虽说姊妹之间应该互相谦让,可也得是这个让,或者是那个让,总不能让一头让的。日子久了,父女姊妹之间,难免生出嫌隙来。”

为人父母,如果想要看到子女之间互帮互助、子女对自己孝顺的画面,终究还是需要自己去“以身作则”。

父母仁慈、公正、不偏颇,子女也会其乐融融地相处,而父母若是偏心、遇事有失公允,那么,子女之间必然会矛盾、怨恨不断。

就像徐阿姨,因为她对儿子、女儿的区别对待,以及在两个儿子间又刻意的偏袒,导致了儿女之间互相的怨怼,还有大儿子与小女儿对她的诸多不满。

也许会有人说,不管是谁,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都做不到一碗水端平,毕竟“手心的肉远比手背要多”。

话是如此,虽说对我们普通的人来说,绝对的公平很难去实现、做到,但,是不是可以让心中的那杆秤不至于太过倾斜呢?

都是父母的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怀与呵护,即便是不被重视,ta也不该被父母刻意的忽略。

其次,越是被父母偏爱的孩子,往往越是不孝顺,遇到事情时也越是指望不上。

对于那些被父母偏爱的孩子来说,因为习惯了父母的无休止付出,很容易把父母所做的一切看作是理所应当,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比较“自私”,对父母不是索取无度,就是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心疼父母。

而一旦父母遇到了难处,需要帮扶,他们也往往会逃避、推脱,没有责任感。

当然,有时候,子女对父母孝顺与否,也不完全取决于子女怎样做,还要看父母的“态度”,对于有些父母来说,倘若他们“一厢情愿”,执意相信被偏爱的孩子孝顺,那么,不管这个孩子是不是孝顺,父母都会认同,并且还容不得其他子女说半句不是。

这种情况下,纵然被偏爱的孩子什么都不做,父母依然会觉得ta孝顺。

就像徐阿姨的二儿子,或许,就算他从未到医院照顾老母亲,徐阿姨也应该不会去苛责他,因为对一个人偏爱,会一直偏爱下去,即便是明知道他指望不上,也不会改变。

05

有一句话叫:“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对父母来说,不是一味的偏袒孩子就是为ta好、为ta打算。

爱,是适度的付出,和平等的对待。

父母公正、明理,不但是对子女最好的言传身教,而且也不会让子女养成“恃宠而骄”的坏习惯。

只有在一个“有爱”的环境里成长,子女们才更加懂得感恩,也更容易互帮互助、相亲相爱。

0 阅读:969
评论列表
  • 2021-01-18 13:14

    小编说的有点极端,不是每个受父母偏爱的孩子都不孝顺,那只是极个别现象而已,不要一点盖面

    用户18xxx71 回复:
    我也是最小的受宠的,但是现在只有我在照顾老人,所以我说小编说的有点极端
    用户18xxx71 回复:
    你猜
  • 2021-01-18 06:26

    父母偏心很让人反感

  • 2021-01-19 00:24

    每个人都有他的想法与感受,父母做的再公平,各子女可能都会认为不公平

一念卿辛

简介: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人生苦短,爱恨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