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起伏的战国时代|其三,六国衰落秦终于崛起

国学童年 2021-12-26 12:38:59

……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

写在前面的话:

战国中期的变法运动轰轰烈烈,也一定程度上让各国变得国力强盛。魏国在强大了近百年后,在马陵之战中被齐国打败,从此一蹶不振。魏国衰落,秦、楚、齐成为并立的三个大国。自此,天下局势变得扑朔迷离,各国相互攻伐。

随着秦国的东向扩张和张仪的连横策略,对东方各国都是巨大的威胁。于是魏公孙衍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共同伐秦。但是各国目的不同,楚、燕距秦遥远,态度消极。只有三晋是抗秦的主力,但被秦军击败。

后魏韩与秦同盟,齐楚也正式结盟。但由于张仪施展外交欺诈,造成齐楚同盟破裂。楚怀王得知被骗,两次攻秦都遭惨败,楚国主力损失惨重,退出强国之列。

在秦、齐两强争霸的过程之初,齐国强盛,秦处于弱势地位。但是随着齐灭宋(七雄之外的一个强国,经济富饶,宋都陶邑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后打破了局势,遭到周边国家忌惮,于是在燕昭王和苏秦谋划下,由乐毅统领赵、魏、韩、燕、秦五国联军伐齐,乐毅势如破竹连下齐国七十余城,齐都临淄也被攻破,一度打的齐国只剩下2座城池。虽然后来田单复国恢复了齐国大部分国土,但是齐国也退出了强国行列。天下局势由秦国主导。

由于战国四大名将(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秦赵各占其二。所以后面赵国在军事上仍能与秦国抗衡,但是赵国地贫粮少,先天不足。根本不可能阻挡秦一统的步伐。真正影响战国格局,让秦一枝独秀的事件应该还是五国伐齐后齐国的衰落。此后秦在制度,经济,军事等多方面都强于其他六国,只要不是自己内部出乱子,统一天下是迟早的事。

下面还是先看看战国后期的历史事件年表:(点击可以放大)

田单火牛阵

在五国伐齐的事件中,我们说到乐毅统帅联军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城和即墨两座孤城。燕军攻打莒城数年不下,而即墨守将战死后,城内百姓觉得田单有统帅的才能,于是推举他担任将军。田单很受军民爱戴,在乐毅的进攻下仍然坚守了两年。

后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燕惠王不信任乐毅,又听到谣言,说乐毅故意不打齐剩下的两城,是要收服齐国人心,好自己当齐王。于是换掉了乐毅。

田单得到消息后,首先找人装作客商,去燕军中散布消息说即墨城已经无粮了。城内的人都在准备投降了,来麻痹敌军。后偷偷地挑选了一千多头牛,给牛身上批了被子,上画很多奇怪的图案,牛角上绑着尖刀,给牛尾上系着浸了油的芦苇。

一切准备好了,在一天午夜时分,田单令人凿开了几处城墙,把牛赶到城外,点燃牛尾上的芦苇,牛吃痛变得狂躁起来,纷纷向着燕军的方向猛冲,齐军随后也跟着冲上去。一时间,火光冲天,喊杀连天。燕军在睡梦中被惊醒,发现不知道哪来的怪兽,浑身火光地冲杀过来,挨着就死,碰着就亡,哪里还敢抵抗,吓得大都四散奔逃。

齐军大胜的消息传出,整个齐国都沸腾起来,那些被燕国占领的城市又都纷纷起兵抵抗,来响应田单,随后田单带领士兵,几个月的功夫就收复了之前被占领的数十座城池,齐国也逃过了被灭国的惨剧。

田单 - 火牛阵

纸上谈兵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2020年7月15日)说山西高平南王庄村一个农民发现一处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的带状尸骨层,专家现场勘查后判断可能与2000多年前的长平之战有关,南王庄村所在地正是当年长平之战的核心战场。

长平之战可以说是战国后期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规模最大、持续最久,也最惨烈,赵军死亡45万,虽然最后秦国胜利,但也损失不少,死亡20万。

我们来说说这场战役里的两个重要人物,秦国白起和赵国赵括。他俩并不是长平之战一开始两军的主帅,而是秦国将军王龁[音 hé]和赵国将军廉颇,两军因争夺上党而战,虽然廉颇在长平设置的三道防线非常严密,但秦军攻势锐不可当,赵军连连败退,赵孝成王对廉颇非常不满意,于是换上赵奢的儿子赵括,就是我们熟知的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

此时秦军也暗地里换上了大将白起。白起来头很大,他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在秦国担任主将30多年,指挥大小战投70余战,没有败绩,司马迁称赞他为“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赵括到任后改变了廉颇偏于防守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白起抓住了赵括的特点,命秦军佯装失败,将赵军吸引到秦军的阵地附近,实施反包围,切断了赵军的后路,使得赵军被围困四十多天,粮草断绝。最后赵括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强行突围,死在了秦军的乱箭之下。

有人评价说我们只记住了赵括的纸上谈兵,其实有点冤枉他,赵括从小学习兵法,熟读各种兵书,只是缺乏作战经验,而且赵国从粮草,后勤,以及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都不及秦国。一味的防守也只是拖延灭亡的时间而已。况且在战斗中赵括也只是执行赵王的旨意,想通过冒险的方式寻求突破秦军的可能,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很无奈的选择。

赵括 - 纸上谈兵

最后再讲两个发生在战国后期赵国的故事,主要是讲两个人,一个是廉颇,一个是蔺相如。我们应该都很熟悉了。

完璧归赵

“奉璧蔺相如”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元前283年,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王听说这件事,派人和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来换取和氏璧。赵王和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这时还是门客的蔺相如说:“大王,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于是,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进入秦国。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们看,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池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于是,蔺相如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他对秦王说:“赵王派我把璧送到秦国,是尊重秦国的威望,而现在我来到这里,受到的礼节十分傲慢;大王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就把它取回来。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并召唤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就趁秦王斋戒的几天里,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和氏璧,从小道逃走回到了赵国。

蔺相如 -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蔺列传》。

蔺相如因“完壁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卿,而原来就是赵国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廉颇非常不服气。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等我遇见他,一定要羞辱他。”

蔺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有一次外出时,蔺相如和廉颇的车子远远地相遇了,蔺相如急忙命车夫掉转车子回避。蔺相如的门客们很不理解,便问:“如今您的官位比廉颇还高,而您却躲避他,这是为什么呀?”

蔺相如说:“大家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众人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我俩若是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危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廉颇 - 负荆请罪

今天,#战国时期# 的故事就全部讲完了,希望你们喜欢,接下来的#三字经# 还有哪些故事呢,敬请期待下一期,我们不见不散啊。

往 期 精 选

春秋五霸之五 | 楚庄王,看他如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

春秋五霸之四 | 秦穆公,如何奠定秦国一统的根基

春秋五霸之三 | 晋文公,他叫重耳,他是如何开创晋国百年霸业的?

春秋五霸之二|宋襄公,泓水惨败为何让人贻笑千年

春秋五霸之首 | 齐桓公,他叫姜小白,他有何事迹呢?

更多文章请搜索并关注“国学童年”

喜欢就点个赞哦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