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16名“童工”,8年洗了将近10万台车:他不出名,天理难容

阿智通鉴 2024-01-28 06:42:17

文丨智史通鉴

编辑丨智史通鉴

«——【·前言·】——»

人们都知道,雇佣童工是违法的行为,无论是什么样的行业都不能非法使用童工。

但在深圳却有这样一家‘非同凡响’的洗车中心,里面的员工全都是“童工”。

更让人感到疑惑的是,这家洗车中心的名字起的还挺怪,它的名字叫做“喜憨儿洗车中心”。

人们不但没有对洗车行老板的行为致以谴责,反而还纷纷为他竖起大拇指。

更有人表示:他不出名,天理难容!那么,这些“童工”都是什么来头呢?

这座洗车行老板又为什么会收到这样的评价呢?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广州检察《为永远“7岁”的儿子,他放弃二胎,要在广东开100家洗车行!》2019年3月22日发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让孩子“有尊严”的活着

喜憨儿洗车中心的创始人名叫曹军,曹军出生于1986年,是一名妥妥的80后。

青年时期,曹军在部队服役,他在部队时对汽车非常有兴趣,于是他勤学苦练成为了一名汽车兵。

从部队退伍后,曹军对于汽车仍然兴趣不减,于是他就想自主创业。

他先是开了一家汽车修理行,由于曹军的技术过硬且待人真诚,所以汽车修理行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顾客。

曹军的事业如日中天,在事业红红火火之时他遇到了他的妻子。婚后由于两人都有自己的事业,于是夫妻二人就商议先把事业做得越来越好,然后再要孩子。

2003年,曹军的汽车修理行已经开了一家规模不小的连锁店,这时妻子也怀孕了,对于曹军来说,这无疑是双喜临门。

但孩子出生后却有些不对劲,无论是表情还是动作都非常迟缓。当时因为年纪太小也没有查出来是什么原因,曹军夫妇觉得应该是儿子是太小了,再长长就会好起来。

可过了几个月后,夫妇二人发现儿子的行为越来越不对劲。他不像其他的足月儿一样活泼爱哭,总是呆呆的看着一个地方发愣。

六个月大时,其他的孩子都能简单的做出一些动作了,但曹军的儿子却依然像一个木偶人一样行动非常迟缓。

夫妇二人觉察到不对,放下了手头的一切工作带儿子到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让曹军如遭晴天霹雳,医生表示,曹军的儿子大脑天生就有缺陷,他的智商以后一辈子都会停留在六七岁时的样子。

夫妻二人对于这个消息都难以置信,他们不明白自己都是健健康康的人,为什么生出来的儿子却有缺陷。

看着妻子以泪洗面,曹军努力使自己振作起来,他坚定的向妻子表示:以后这个孩子无论智商到几岁,我们都要把他养大养好!

按照当时的生育政策,曹军夫妇完全可以再要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

但夫妻二人考虑再三还是不打算再要孩子了,他们觉得这个孩子以后会耗费两人很多时间,如果再要一个孩子的话,夫妻二人担心会照顾不好这个孩子。

除此之外,曹军还有长远的考虑。

如果这个孩子的智商一直停留在六七岁左右,那他以后的弟弟妹妹还要费尽心思来照顾这个“幼稚的哥哥”,为了省去这些琐事,曹军还是决定不再要了。

身边一些朋友和亲戚都劝夫妇二人趁着年轻抓紧时间再要一个孩子,但夫妇二人已经坚定了要把这个天生有缺陷的孩子养大养好的念头。

正常人家有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欢声笑语,但曹军家里却一直覆盖着一层阴霾。

曹军在很多辗转反侧的深夜里都在想儿子以后的未来该怎么办,他认为即使留给儿子再多的财产也不能保证智商只有六七岁的儿子可以平安的生活下去。

不久后,孩子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曹军将儿子送入了当地一家不错的幼儿园。

可幼儿园的老师三天两头的给曹军打来电话,因为曹军的儿子看起来不太正常,所以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就会欺负他。

老师也不能一直看着曹军的孩子,用委婉的语气让曹军把孩子领回家里。

曹军也很是无奈,他早已预料到儿子上学后会有这一天。将儿子领回家后,曹军更加的愁眉不展了。

他每天都在努力的挣钱想要给儿子一个好的未来,但是他更想给儿子有尊严的人生。

一天晚上,失眠的曹军突然灵光一闪,他连忙把妻子叫起来兴致勃勃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听完曹军的想法后,妻子也很是惊喜。

原来,曹军是想让孩子将来学一门手艺,把手艺学好后,就算父母老去了他也能凭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让自己体面的活下去。

不只是儿子,曹军打算干一番大事业,那就是让全国的这种孩子都能够有尊严的生活着。

创业之路

有了这个想法后,曹军就暂时先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到各地考察。

曹军想知道,像儿子这样的孩子成年后有没有已经参加工作的,他们参加的又是什么样的工作。带着这两个问题,曹军走了一个又一个的地方。

他发现有很多像儿子这样的孩子都有工作,毕竟有的孩子家里条件困难,根本就养活不起一个智商只有六七岁的“大孩子”。

曹军发现,像这样的孩子大多数都在工厂中的流水线上做着简单且重复的工作。这种工作非常的枯燥,几乎没有与人说话交流的机会。

曹军开始思考如何给这些孩子创造一个既能与人交流,又能学一门手艺的工作。

他将自己所认为的一些行业都罗列出来而后一一实地考察,但结果都不尽人意。在自己的修车行里,曹军正为此事发愁,忽然他想到了洗车。

曹军与车打交道多年,他深知不管是修车还是洗车都有很多与人说话的机会。

此外,洗车这个工作也不是多么繁琐,从技术方面来说很容易让这些孩子们掌握熟练。

说干就干,与妻子商量后,曹军决定联合其他家长开一家洗车行,这家洗车行专门招募智力不全的员工。

在起名字时,曹军毫不犹豫的给洗车行起名“喜憨儿”,这是一个非常有寓意的名字,曹军希望这些憨儿们都能够为人喜欢,为人尊重的生活在这个世上。

曹军的就是想通过洗车行让这些孩子与人们接触,在与人的接触中掌握更多的社会生存技能。

他并不希望人们是因为同情才找这些孩子来洗车,他希望是因为这些孩子的洗车技术过硬才吸引顾客来到这里消费。

创业之路并不容易,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曹军就不停的寻找合伙人,他找到了九位喜憨儿的父母。

曹军与这些父母们筹资100万,于2015年创立了国内第一家喜憨儿洗车中心。

当时除了这九位喜憨儿父母外,很多喜憨儿的父母都不同意曹军的做法。他们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觉得孩子已经这样了何必要出来工作。

还有人觉得曹军这是在利用噱头来沽名钓誉,对于他人的质疑,曹军置之不理。

他明白,自己即将要干的是多么一项有益于 “喜憨儿”们的伟大事业。

招聘喜憨儿员工和招聘正常员工是两个概念,有一些喜憨儿员工不仅智商停留在六七岁,身高也是儿童的样子,这很容易被人们误会成“童工”。

因为智力和身高的原因,所以在教喜憨儿们学技术的时候要下一番苦功夫。

曹军苦口婆心的劝一些喜憨儿家长将孩子送出来学一门手艺,他讲述了自己也是一名喜憨儿的家长。

他希望这些孩子们都有一份手艺,未来在父母老去的时候也可以自己在这个世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存着。

听了曹军的一番话,很多喜憨儿的家长都为之动容了,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入了曹军的洗车行。

刚开始时,洗车行里只有几位喜憨儿,曹军手把手教这些孩子学习洗车。

他非常有耐心,像一位小学老师一样对孩子们循循善诱。曹军给孩子们一遍遍演示着洗车的步骤,有时他一天要将总流程演示100遍还不止。

令人钦佩的壮举

每天回家时,曹军都累的筋疲力尽,妻子对他很是心疼。曹军坚定的说:无论再苦再难,也要把这项事业给干下去!

有的喜憨儿第一天时学的还比较熟练,但第二天就彻底忘干净了,曹军在教这些孩子学之前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并不沮丧。

曹军耐心的教孩子们怎样洗车,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喜憨儿洗车行最初的一批员工已经掌握了洗车技巧。

下一步就是与市场同行进行竞争了,因为喜憨儿们特殊情况,他们洗车的速度往往比正常的车行要慢很多,即使曹军在洗车行里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还是远比同行要慢。

第一次洗车时,喜憨儿的家长们都忧心忡忡的在一旁指导着或是上手帮忙。

曹军劝阻这些家长不要帮助孩子,要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话虽是这样说的,但曹军就像这些喜憨儿们的父亲一样,他在旁边指导着喜憨儿们该怎样把顾客的车洗好。

洗第一辆车时,喜憨儿们往往三四个人合作才能在一个小时内将一辆车从里到外都洗个干净。俗话说,熟能生巧,过了几个月后,大多数喜憨儿都能独立洗车了。

根据这些孩子们的爱好以及智力,曹军为他们分配了在洗车行里不同的工作。

他引导孩子将洗车当作是一个游戏,前来洗车的客人被这些孩子们的认真给感动到了,有的顾客在洗完第一次后就成为了洗车行的回头客。

虽然大多数人是基于同情,但曹军相信,总有一天顾客们会被喜憨儿们精湛的洗车技术所折服。

除了洗车上遇到的难题外,这些喜憨儿们还会在生活中遇上很多的问题,于是曹军就为他们请来了专业的特教老师一遍遍教他们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

经过不懈的教导,喜憨儿们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在社会上生活了。这些孩子都非常的执拗,这一点在他们对待洗车工作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有时一辆车明明已经被洗的很干净了,但喜憨儿们还坚持曹军教他们的洗车要领,他们必须重新洗一遍,这让客人很是满意。

时间久了很多客人发现,这些孩子们不仅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还有很好的洗车技术。

八年的时间里,第一家喜憨儿洗车行洗了将近十万台车。到了2023年底,全国已经有34家喜憨儿洗车行成功运营,400多名喜憨儿实现就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对喜憨儿洗车项目大力支持,并在全国范围内努力推广。

曹军的举动对于全国很多的喜憨儿们来说是一项福音,他真正做到了将喜憨儿们都当做自己的孩子。

在曹军的身上,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以及父爱的伟大。曹军用自己的光照亮了喜憨儿们的世界,他的精神品质为人们所深深钦佩!

0 阅读:2

阿智通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