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今早7点,正准备给爸爸盛粥的小轩,忽然听见身后一声闷哼。转身一看,爸爸脸色苍白,额头渗出冷汗,双手死死按在胸口。
小轩慌了,正想冲过去搀扶,妈妈却已经拿起手机:“快打120!快打120!”
小轩冲到爸爸身边,掏出急救包里的阿司匹林:“妈,您先别忙着打电话,让他先嚼一片阿司匹林,抑制血栓扩展。”

妈妈犹豫:“可急救车马上就到,不应该先叫120再乱动吗?”
小轩连忙解释:“120重要,但在救护车到来前,这几步才是真正能争取黄金救治窗!”
为什么很多人第一时间打120?
急救常识片面化
各种健康短视频、公众号标题都强调“心脑血管意外,第一步打120”,让大众误以为呼叫急救是一切的开始。

恐慌心理占上风
面对紧急情况,一听到“心梗”“脑梗”就本能想求助救护车,却忽略了现场自救互救的关键性。
缺乏实操技能
大部分人不会使用阿司匹林,也不懂得何时启动CPR,只好本能地拨打电话“等专家上门”。
第一时间打120有什么问题?
耽误黄金几分钟
心肌和脑组织在缺血状态下数分钟内便开始不可逆损伤。单纯拨打120,却不立即给药或开始胸外按压,很有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现场生命维持不足
护士和医生再专业,也无法在救护车到来前为你实施现场心肺复苏(CPR)或给药。自救互救才是真正的“救命第一步”。
信息传递不精准
紧张中拨打急救电话,如果不能同时给予现场情况、初步措施等详细信息,也会延误调度中心的判断和急救车派遣速度。
突发心梗、脑梗时,正确的急救顺序
让患者咀嚼325mg阿司匹林
确认患者无阿司匹林过敏史,立刻嚼碎一片(或急救包中同等剂量药物),可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扩展。

立即判断意识与呼吸
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微弱或停止,立刻实施心肺复苏(CPR):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与人工呼吸比30∶2。
松开衣领与腰带,保持通气
解开紧身衣物,平卧并轻微抬高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心肺复苏和药物吸收。
稳定周围环境,指挥他人
安抚患者,迅速清理周围障碍,安排家人拨打120并告知: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已做措施、所在具体位置。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关注患者呼吸、脉搏和意识变化,直至急救人员接手。

最不能做的几件事
盲目送医:自行驾车或让患者走动,可能加重心脏负担,诱发二次心脏骤停。
随意给药:未确认病因前,切勿擅自给降压药、止痛药或其他药物,容易产生交互作用或掩盖症状。
大声惊慌:喧哗只会令患者更紧张,不利于心肺复苏及现场医护人员沟通。
擅自灌水:喝水不会缓解心脑缺血,误吸风险高;若患者已出现呕吐或意识不清,更易导致误吸。

总而言之,遭遇心梗、脑梗,第一时间嚼阿司匹林、立即评估并启动CPR、保持通气并稳定环境,然后再精准呼叫120,才能真正争取到救命黄金几分钟。牢记这套急救流程,让“第一步”既科学又高效,才是保护生命的关键。
自媒体害人无底线
还是直接打120 ,120 急救人员会一边安排救护车赶到一边教你自救
心梗不是舌底含硝酸甘油吗
为你们点赞,好人一生平安
心梗我理解,脑梗和脑出血怎么区分,万一是脑出血吃阿司匹林不是适得其反吗
小便胡乱搬砖害人不浅!
我低血糖 需要你给颗糖🍬🍬🍬🍬🍬🍬🍬🍬🍬🍬
[点赞]
[静静吃瓜][滑稽笑][滑稽笑][害羞][害羞][害羞][滑稽笑][静静吃瓜][滑稽笑][滑稽笑][害羞][害羞][害羞][静静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