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金标大众交出了一份值得合资车企深思的“进化答卷”——全新ID. EVO概念车惊艳亮相、与众06焕新上市。这不仅展现了大众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预示着其在智能电动时代的再一次深度重构。这背后,不仅是合资车企产品力的跃迁,更是体系、战略与用户认知的多维升级。

首先,从ID. EVO概念车开始谈起,这是一款定义清晰、面向未来的产品。EVO意为“进化”,在这辆概念车上,你能看到大众在智能网联、电动平台、安全架构与座舱体验上的一次集体飞跃。ID. EVO是一款全尺寸纯电SUV,从比例到线条都做了彻底重塑,短前悬+长后悬、大胆雕塑曲线与可变3D LED“智慧灯语”等设计,使其脱离了大众过去“中庸”的审美轨道,展现出更强的品牌突破力。
最吸引我的,是它所展示的系统性智能能力。这款车配备了纯视觉、无高精地图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能够实现从泊车到高速再到城市拥堵的全场景辅助,强调“车位到车位”的闭环体验,并借助AI大模型强化环境理解和轨迹判断。这说明大众在辅助驾驶的布局上正在中国本土化加速,并选择一条不依赖地图的算法路线,这在中国这个地图生态复杂且多变的环境中,的确是更现实的方案。
车内部分,ID. EVO的座舱设计也明显吸收了中国市场对“家庭第二空间”的高期待。中控台悬浮式扶手、“女王座椅”、可选装冰箱、iPad拓展接口、AI大模型赋能的3D虚拟助手,以及全新交互系统,构建了一个更具沉浸感和互动性的智能空间。在我看来,大众这次是第一次在电动产品上明确聚焦“场景化”和“交互体验”,而他们做的很好并且有自己的特色。

而在电动化能力上,ID. EVO概念车也给出一张答卷:800V平台、700km CLTC续航,以及大众在全国超2万根快充桩的布局支撑,让其真正迈入了高端电动SUV应有的基础设施范畴。从技术底层看,大众正在完成对平台、电池、热管理、安全架构等关键模块的迭代整合,这是未来几年真正比拼“体系完整性”的硬核基础。
如果说ID. EVO是对未来的预演,那么与众06则是面向当下市场的产品答题。这款车作为ID.与众的年度款,在发布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近50项软硬件更新,不仅更名,更是全线强化了价值感。最值得一提的是ID.S 5.4车机系统的迭代,不仅新增车机功能,更通过LLM引入了生成式AI能力,让智能助手具备了更丰富的互动与服务能力。车内上线8款车载游戏和元宇宙社交功能,精准命中“年轻人想在车里玩”的使用场景。

从工程视角看,这种快速更新能力得益于大众近年在中国推动“软件定义汽车”的本地转型,包括本地化软件团队建设、车机中台重构和与大模型企业的深度绑定,让软件更新从“年更”变成“月更”,甚至“周更”。此外,硬件层面的入门款车型(53.6kWh LFP电池)也下探了大众电动车的门槛,让更多年轻家庭用户能以更低价格体验到德系电动品质。
最后,我个人比较关注的一点,是大众在用户体验和品牌定位上的重构。与众06不再只讲理性功能,而是强调“暮蓝车色”“车载香氛”这些“感性体验+情绪价值”,这是以前传统合资车企不太常见的表达方式。而ID. EVO概念车的座舱也是从“理性工程”转向“感性体验”的代表,这说明大众终于理解了:新时代的汽车不只是“工具”,更是“情绪空间”和“体验平台”。

回到品牌战略层面,金标大众提出2025为“起势之年”,从产品到渠道再到体验,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合肥基地将承接多款新车型生产,渠道将扩展到120家门店,并下沉到三线城市,同时通过沉浸式营销和本土体验触点建设,进一步打破大众传统形象。我认为,这样的品牌路径比单纯砸营销更有战略含金量。
总结来看,无论是ID. EVO概念车的前瞻思路,还是与众06的持续迭代,金标大众在这场“新势力冲击战”中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以体系能力、用户理解和节奏把控给出了不同的答卷。我能感受到这不是简单的产品发布,而是一个传统巨头正在努力在技术、产品与市场之间寻找“中国式突围”的路径。而我们也将持续关注,这样一套“慢中求快、稳中见新”的打法,是否能真正建立起属于大众的第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