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太平军起义爆发,当时太平军横扫湘鄂,形势严峻,朝廷下了要曾国藩帮办湖南团练的谕旨。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在其家乡,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这只湘军为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率领湘军在1863年攻下南京后,可以说就已经控制了全国最大的军事力量,手握雄兵百万,就军事实力而言,他比清政府已经超出了很多,若曾国藩振臂一呼,也许就可以从满族人中夺回统治权。那么曾国藩为什么不造反?
他拥有的兵力在当时看来,几乎是清朝的当时兵力的一般以上,而且我们知道在清朝前期的时候,八旗子弟兵是非常的牛逼,而在当时,八旗子弟兵,和曾国藩领导的湘军相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假如打起来的话,八旗军队根本在湘军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
而且,曾国藩不但是军事实力厉害,而且,他文治这方面也是相当的厉害,曾国藩的门生在当时看来可谓真的是桃李满天下,他的门生无数,在当时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天下半数督抚出于他门下,可见当时他的文治实力到底有多么厉害。
1864年7月,曾国藩、曾国荃统领的湘军,终于攻克了太平天国坚守11年之久的天京。曾经轰轰烈烈、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由此覆灭。曾国藩迎来了他人生的巅峰时刻——他被朝廷加封为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
这时,他的弟弟曾国荃在曾国藩的手上写了一个“赵”字,暗示他学习赵匡胤,来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而曾国藩面对弟弟的劝告,只写了一副对联,来表明自己的心迹,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可见曾国藩明白自己的实力,因为在当朝来看,他虽然手握重兵。但是,曾国藩的入门弟子李鸿章,能力也相当的厉害。
李鸿章组建了一支淮军。短短两年时间,李鸿章就将这支6000人的部队扩充了10倍有余,达到7万多人。而且,李鸿章为这支淮军配备了洋枪洋炮,战斗力与湘军相比,只高不低。如果曾国藩造反不一定能打得过,再加上湘军本身内部存在不少纷争和矛盾,这些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会变成定时炸弹,让曾国藩功败垂成,身败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