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脖子!英媒:美GPS“断供”,英援乌“风暴之影”或已失效

老王评武器 2025-03-08 05:29:45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6日报道,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暂停美国及其盟友与乌克兰共享情报,人们担心英国援助乌克兰的“风暴之影”远程导弹已经无法使用。在没有美国GPS数据支持下,英国援助乌克兰的数百枚“风暴之影”远程导弹沦为废铁。

▲“风暴之影”远程导弹

200万英镑的导弹无法自己掌控命运

“风暴之影”(Storm Shadow)导弹由英法两国于20世纪90年代联合研制,法国称其为“斯卡普-EG”(SCALP-EG)。其设计单位是欧洲导弹集团MBDA(由英、法、意三国合资成立),生产分布在法国和英国的多个工厂。该导弹的研发初衷是增强欧洲国家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减少对美制武器的依赖。

▲“风暴之影”导弹

射程与制导:官方宣称射程250公里,但实际测试中最大射程可超过550公里。导弹采用GPS、惯性导航和地形匹配混合制导模式,具备高精度打击能力,末端攻击阶段通过红外成像传感器锁定目标。

隐身与突防:弹体采用隐身设计,飞行高度可保持在30-40米以规避雷达探测,被西方称为“世界上第一种隐形巡航导弹”。

战斗部设计:配备500公斤高爆串联战斗部,能穿透坚固掩体后引爆,对地下目标毁伤效果显著。

▲“风暴之影”导弹

风暴之影导弹的正常高效使用必需依赖GPS,尤其在复杂战场环境下,GPS提供的实时定位数据能显著提升打击精度。虽然,其混合制导系统赋予了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GPS失效后,通过其他方式完成打击任务,其效能会大打折扣。

▲“风暴之影”导弹

美国如何给盟友套上“技术枷锁”

从“风暴之影”到F-35战机,美国军事合作早已超越单纯武器输送,演变为一套精密的技术控制体系:

1、硬件即枷锁:美制武器普遍植入“地理围栏”芯片,限制使用范围(如F-16战机不得飞越俄乌边境);英国“台风”战机若想使用美制AIM-120导弹,必须通过美国加密系统验证。

2、软件即霸权:美国“联合全域指挥控制”(JADC2)系统要求盟友共享全部作战数据;德国“金牛座”导弹因使用美国制导软件,被曝可远程操控攻击路径。

3、人才即附庸:乌克兰军队50%的军官在美国受训,作战流程深度绑定美式指挥体系;法国军工企业被美国资本收购后,关键技术岗位由美国人掌控。

▲韩国F-35战机

盟友最终技术霸凌买单

当特朗普政府用“断链”作为外交筹码,被撕碎的不只是乌克兰的防御网,更是全球军事同盟的信任基石:

欧盟启动“欧洲防务基金”,计划投入1300亿欧元研发下一代武器;法国牵头成立“未来空战系统”(FCAS),试图摆脱对美制武器的依赖。

日本采购F-35时被迫同意美军可远程接管战机;韩国KF-21战机国产化受阻,因美国要求保留“战时指挥权”。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股价在军援禁令后逆势上涨3%;英国BAE系统公司宣布将“风暴之影”生产线转移至印度,借机开拓新兴市场。

▲“未来空战系统”(FCAS)

那些仍在沉迷于“西方军事神话”的国家该醒醒了:所谓“盟友”,不过是技术霸权下的提线木偶。在这个代码即武力、数据即边疆的时代,唯有打破技术依附,才能真正守护国家的主权与尊严。

结语

当美国用情报断供让盟友武器失效,用技术封锁迫使对手屈服,人类正在见证战争形态的根本性转变,未来战场的胜负手,或许不再取决于武器的先进程度,而在于谁能掌控关键技术的主导权。这场危机不仅暴露了英美军事同盟的深层裂痕,更揭开了现代战争中“技术霸权”的残酷真相——当西方国家用武器装备包裹“民主友谊”,一场政治风向突变,就能让盟友瞬间失去开火的资格。

0 阅读:1

老王评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