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人社部制定了今年的养老金调整基调,在保证养老金上涨的同时,要有力度的向低收入群体倾斜,进一步贯穿落实养老金去差异化,逐步缩小各群体养老金差距。
在延迟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后,2025年对于养老问题的讨论,又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再结合21年-23年的各省人均养老排名,发现平均养老金最高相差2500元。
那么问题来了,养老金人群差异还能接受,毕竟有些人缴费指数高、缴费年限长,还有职业年金的补贴。但同样的缴费水平,放在不同的省份,差别也不小的。
西藏地区为何稳坐第一
连续3年,西藏地区的平均养老金都稳坐第一,在全国统一的养老金涨幅标准下。西藏地区的领先水平,也会一直保持。按理说,西藏地区经济并不发达,为什么能够有全国最高的人均养老金呢?
体制内职工占比高:由于地区偏远环境恶劣,导致西藏地区私企相对较少,大多都是国企和事业单位,体制内职工的占比很高。
工资平均水平高:在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加持下,让人口不多的西藏地区,成为全国最高的工资水平,人均月收入超过万元。
特殊地区补贴高:高原补贴,也是西藏地区的特色。只要是在2000年7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社保缴费满15年,当地会有一笔高原养补贴养老金。
这就能理解了,为什么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区,经济并不发达但是人均养老金,能够跟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持平的缘故。相对来说,国企事业单位占比越大的省份,当地的平均养老金排名也会更靠前。
最高差别2500元是否合理
通过数据得知,排名最高的西藏地区,跟排名最低的吉林地区,平均养老金相差2500元,几乎是吉林地区的两倍。造成差距的原因,除了事业单位高占比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在里面?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养老金的计算原则是“多缴多得”,养老金缴纳也跟当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有关。经济发展高的地区,虽然人均养老金高,但同样他们在退休之前,每个月缴纳的养老金也更高。
基础养老金地区差异,多的省份像上海能达到1400元,少的省份就只有三四百。单单这一条,养老金就能相差1000元。这就是地区经济的优势,所以只要地区经济存在差异,国家就没办法从源头拉平各省养老金差距。
特殊地区存在补贴,例如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区,由于条件恶劣,导致本地企业经济环境差,为了鼓励企业入驻,所以国家在养老和医疗方面,都会给予很大的补贴。毕竟在恶劣的地方,也都是需要发展的。
国家正在逐步缩小地区差异
在意识到养老金地区差异化之后,国家也在作出调整。比如平均养老金高的省份,控制当地的定额调整部分,并且把力度向高龄退休人员和工龄更长的人员倾斜。这一举措,能够适度缓解地区差距。
养老金的领取,本质上还是跟自己缴纳的养老金最有关系。在你交的不多的情况下,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能领到多几百块的基础养老金。但是你想过没有,这些发达地区的物价水平也高,都是环环相扣的。
当然也可以钻空子,在北上广等发达地区工作缴纳社保,等退休后回到老家二三线城市养老。这样既能领到高额的退休金,又能享受当地较低的物价,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养老金发放没什么影响,但医保报销都是地区办理,会老家生活,以后的看病住院什么的就会麻烦一些。虽然可以异地保险,但是手续比较复杂。
计划经济时代,是按地区类别发工资的,西藏、新疆十二类地区,级别最高,上海北京沈阳等八类地区,南京才六类,苏州无锡四类地区,所以苏南贡献大但工资水平太低,造成江苏企退人员工资全国倒数,同样广东浙江本来也低,但95年重新修正计算,企退人员工资远高于江苏,2024年江苏也修正计算,按老方法计算的企退人员分三年加上,弥补了差距过大的情况。
这个沒法此83年我参加工作18块工勤,国企大厂每月43块加计件比我多20倍,不过这企业黄了怎说
有差异是很正常的事,也很公平,就比如两家做买卖,我家做的好,挣钱多,你家做的不好,都要黄了,难道我挣的钱还得分给你一些吗。
还是先缩小事退与企退之间的差距吧!
各人岗位不同,收入高缴费应该高,但缴费同医保一样,例入统筹,不应纳入退休金计算比较公平,如发达国家在养老金计算上也是按统筹后来计算无论你从事哪个岗位,退下都一样计算,在职向高岗位奋斗可多拿是激励,
全国贡献最大的广东省,竟然只是排队全国第12,[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会老家生活,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