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5年4月18日,环球时报报道,广州的一对母子因为喝了一锅汤双双被送进了医院,还都进了ICU。
煲汤是广州人饮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会煲各种营养又美味的汤,这也是当地饮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而要想汤好喝,就需要加点料,在广州人的长期研究之下,五指毛桃猪骨汤、猪脚姜、椰子鸡汤、西洋菜猪骨汤等等各种汤远近闻名。
这对母子为了让煲出来的汤更加鲜美有营养,也往里面加了点料,那么这对母子是在汤里加了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路边买的中药材·】
这对母子在喝完汤之后不久,就出现了一系列身体不适的症状,先是头晕恶心,想呕吐,之后病情就出现了急剧恶化,已经有了意识障碍和失禁等情况出现。
意识到情况不对劲之后,他们就紧急呼叫了救护车,被送去了医院进行急救,病情来势汹汹,令医生也措手不及,直接被转入了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
两人在入院之后,多项身体指标都出现异常数值,一些脏器已经受到了损伤,医生根据这些症状来判断,他们极有可能是吃了某种有毒物质。
医生先是对母子二人进行了洗胃等治疗措施,但是想要对症下药,还是要知道他们究竟是吃的哪种有毒物种。
最终医生对两人先前喝剩下的汤进行了检查,在料渣中发现了一种可疑的植物,它看起来像是一朵喇叭花。
而医生也迅速认出了这种植物,他们母子二人正是因为喝了这东西煲的汤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情况。
这种植物名叫洋金花,它的另一个名字人们或许更熟悉,叫做曼陀罗花,它本身是带有毒性的,但同时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找出了所食用的有毒食物,医生对二人采取了更为准确的治疗手段。
洋金花的毒性比较强,部分毒性已经被胃肠道吸收,进入了血液循环,单纯依靠洗胃是无法清除干净毒素的,还需要更为先进的治疗技术。
经过两天的抢救,两人的中毒症状逐渐被控制住,病情慢慢稳定,后续也将继续治疗并开始进入康复阶段。
那么母子二人用来煲汤的洋金花又是从何而来呢?
后续经过了解才知道,这洋金花是母子二人在外面的一处路边小摊上买的,说是中药材,专门买回来煲汤的。
——【·洋金花·】——
洋金花,又名曼陀罗花,别称颠茄花、醉心花、大喇叭花等,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但又具药用价值的植物。
它属于茄科曼陀罗属,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达1至2米,花形奇特、色彩艳丽,常被误当作观赏植物栽种,然而这种花朵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毒性风险。
在中国,曼陀罗花主要分布于南方各省,如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南、福建等地,部分北方地区如河北、山东也有引种种植。
它的适应性较强,喜欢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环境,耐旱性较强,可在荒地、田边、路旁、林缘等地自生繁殖。
洋金花的毒性来源主要是其所含的生物碱类毒素,这些毒素存在于整株植物中,尤以种子和叶片的含量最为丰富。
种子毒性最强,误食数粒即可引起中毒,叶片和花朵含毒较多,尤其干燥后用于泡茶或煎汤时,毒素更容易被释放,根部与果实亦含毒,浓度略低,但仍有中毒风险。
广州这对母子很可能是将在路边买来的曼陀罗花放进了煲汤之中,才会误食中毒。
这也提醒人们在选购中药材时应选择药店、药厂等合法渠道,严禁购买来源不明的干花、花粉、曼陀罗种子等产品。
部分违法商贩为谋利可能违规销售未经处理的洋金花制品,极具安全隐患。
然而曼陀罗花虽然具有毒性,但是它同样是一种非常有观赏价值的植物。
2019年10月11日,四川在线报道,在成都的绿化当中,时不时也能见到曼陀罗花的身影。
那么曼陀罗花既然有毒,为何又能大量种植呢?
曼陀罗花的观赏性比较强,常被误植于庭院或公园中作为观赏花卉,它的花朵呈喇叭状,花径可达15厘米,花色有白、紫、黄等多种变化,大多为夜间开放,香气浓郁,吸引昆虫授粉。
而且这些曼陀罗花是经过改良培育出来的品种,是木本曼陀罗花,这种非常好养活,基本没什么,病虫害也要,花开得也又多又漂亮。
专家表示正常的赏花或者闻花香是没有问题的。
虽然曼陀罗花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是它的观赏价值同样可以被人们看到,路边种植的一些绿植,它们的作用就是绿化,人们也应该用心维护它们,不要随意采摘。
如果不小心误食洋金花或其制品,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也一定要及时就医,立即停止食用来源,保留可疑食物以供医生分析。
洋金花是美丽而危险的植物代表,它花形绚丽,具有药用价值,但也因毒性强烈,曾多次成为中毒事件的元凶。
我们应保持对自然植物的敬畏之心,正确认识其属性和风险,尤其在使用含有洋金花成分的药品时务必谨慎。
有些中药材虽然是药食同源,但是人们也不能因民间偏方或传言而误食误用,更不能将其视作普通食材加入日常汤品中,对于入口的东西,人们也一定要慎之又慎。
参考:
环球时报《“具有强烈毒性”,广州母子双双进ICU抢救!一定要听劝:路边的不要买,更不要吃》,2025-4-18
人民资讯《「自然百科」曼陀罗和山茶,可不是一种花》,2021-8-18
四川在线《成都到处种植的木本曼陀罗低毒 闻花赏花都没危险》,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