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上任后就对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加征关税的贸易政策,试图用这样的方式让中国妥协,答应他的要求。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中国并不买他的账,并采取了更为强硬的反制措施,中美“贸易战”再次拉开帷幕。
加征关税只是一个开端,特朗普政府再次对中企出手,二十四小时内一口气制裁了七十余家中企,直指中国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的发展,担心中国再突破技术难关。
然而,这一次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中方的反制力度,那么特朗普政府制裁了哪些中企?中国又采取了哪些反制措施?
中企遭美方制裁
特朗普上任后,中美贸易战就正式拉开了帷幕,美方先是对中国加征关税,现在又一口气制裁了超七十家中企。
同样的戏码不知上演了多少次,中美贸易战也从未停止过,无论美方如何制裁中国,都会遭到中国的强硬反制。可即便如此,美国还是执意要与中方打“贸易战”。
3月26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发布了一则报道,美国商务部公布了两份关于制裁中企的清单,其中有超50个AI大模型开发、量子技术等尖端领域的中国科技企业和机构被纳入制裁清单中。
还有数十家中企也遭到了美方的制裁,理由是“涉军”,被美方列入了出口关注清单。
而特朗普政府之所以制裁这些中企,无非是担心中国技术再有突破,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方面。
为了阻止中国技术再突破,美方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在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发布的《全球威胁评估报告》中有至少三分之一的篇幅是抹黑中国的,歪曲事实。
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飞速发展让美国感到害怕和担忧,为此美方就通过抹黑中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称中国想要在2030年取代美国,然后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大国。
这也是美方制裁中企的原因,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于是便通过制裁中企来限制中国技术的发展,还切断了这些中企与美国企业之间的交易途径。
这一决定对美国来说是有利还是无用,我们尚不得知。不过,从拜登政府对中国采取的各种出口禁令来看,美国并未得到任何好处,不仅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美企的发展也受到了波及。
就连美国科技巨头黄仁勋都吐槽“美国把它搞得很糟糕”,原本想要通过制裁中国科技企业,以此限制中国科技的发展,不料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科技技术发展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还飞速发展,突破各种技术难关。反观美国既没有成功阻止中国科技的发展,也没有给美国企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而这一次,特朗普政府“故技重施”,再次对中企发起攻击,妄想阻止中国的发展,并维持他心中的“美国优先”地位。
然而,他却低估了中方的反制速度和力度,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中企的权益。
反制
面对美方的制裁,外交部对此做出回应,中方将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权益。
中国将对美国采取更广泛的金属管制,加强对关键技术的控制。同时,在棉花、大排量汽车、用于生产半导体的设备等方面,大幅度减少对美国的进口量。
不仅如此,中国也已经停止了进口美国的天然气,上千家美国猪肉企业受到影响,没有获得相关的资质续约,未来可能将无法向中国出口猪肉。
中国对美方的反制措施已经生效,并且还落到了实处,加强自身在重要战略资源上的地位。
特朗普政府对中企采取制裁手段、加征关税,一是为了限制中国技术的发展,二是为了让中国在重要战略资源的供应上更加“依赖”美国,削弱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
加征关税
在将超七十家中企列入制裁清单前,特朗普政府还对华加征关税,妄想挥舞“关税大棒”让中方“屈服”。
美方不仅对华加征关税,还对加拿大、墨西哥等采取了同样的贸易手段,“逼迫”他们“屈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特朗普政府之所以对加拿大、墨西哥等加征关税,是为了让加拿大更好地配合美国的外交政策,让墨西哥加强对非法移民的打击。为此,美国对他们加征25%的关税,想要让他们“妥协”。
非法移民问题一直是特朗普政府关注的重点,在竞选时特朗普就承诺将采取措施迅速解决非法移民危机。而在他上任后的第一个月就驱逐了三万多人。
对墨西哥加征25%的关税,一是让墨西哥加大对非法移民的打击,二是想要减轻压力,将美国南部的非法移民送到墨西哥去。
美方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加征力度是最大的,对中国则加征了10%的关税,加大对美国农产品、石油、天然气等的进口量。
至于为何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加征关税,特朗普给出的理由是为了强化美国国内经济和安全,因为非法移民问题严重,对美国国内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上芬太尼流入美国,全球贸易不公平,为此特朗普对这三个国家加征关税。
中美“贸易战”不知上演了多少回,美国总是想利用“贸易战”来打击中国,阻止中国的发展,却低估了中国的反制决心和力度。
美国只有和中国达成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否则将遭到中国的强硬反制,美方也不会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结语
特朗普政府先后对中国采取加征关税、制裁中企等手段,却低估了中国的反制力度,中方将坚决维护中企的合法权益,其发展更不会受到美方制裁的影响。
参考信源:观察者网——《美国以“国安”为由拉黑数十家中国实体,中方严厉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