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癌症有效吗?院士直言:中药能根治癌症,那就是在吹牛

张老谈养护 2025-04-22 17:58:4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老百姓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这话一点没错。就拿癌症治疗来说,每天都有人在问:中医能治好癌症吗?这事儿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前些日子,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专家孙燕在一次学术讲座上直截了当地表示:"任何人要是敢说中药能根治癌症,那就是在吹牛。

"这话一出,可把不少人惊着了。有人说院士是西医,当然看不起中医;也有人认为,祖国医学几千年的历史,怎么可能对癌症束手无策?

村头老王的二舅前年查出肺癌晚期,西医说没治了,回家等着吧。可他硬是找了个"名中医",吃了大半年的中药,现在不还活得好好的?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慢着,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得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事儿。

望闻问切之外,还需循证医学

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其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确实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痛苦。但是,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面对癌症这个"生命杀手"时,都需要有足够的敬畏之心和科学态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杨宏伟教授曾经表示:"中医治疗癌症有其独特优势,但并不意味着能够根治所有癌症。"这一观点得到了国内外许多专家的认同。

清代医学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写道:"治未病者,医之上工也。"这句话放在今天依然适用。预防胜于治疗,这是中医的智慧,也是现代医学的共识。

"药引子"背后的科学道理

老一辈的中医常说某些药材要配"药引子"才能发挥最大功效。这在现代科学看来,其实是利用了药物的协同作用和靶向输送原理。

比如,黄芪和当归常被用于辅助癌症治疗,最新的研究表明,黄芪多糖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当归中的阿魏酸则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美国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202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某些中药成分确实能够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但这并不等于中药能根治癌症。

县城里老李家的闺女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工作,她私下里告诉我:"现在很多患者往往是等到西医治不了了,才想起求助中医,这时候癌症已经晚期,能拖一天是一天。

如果能早点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效果会好很多。"

"偏方"的是与非

农村地区流传着各种各样治疗癌症的"偏方",有人说喝蜈蚣酒能治肺癌,有人说吃鳖甲能治肝癌。这些"偏方"真的有效吗?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指出:"某些传统偏方确实含有抗肿瘤活性成分,但大多数缺乏严格的科学验证和临床试验支持。贸然使用可能延误病情,甚至加重身体负担。"

古人云:"是药三分毒。"就连老祖宗都知道药物有两面性,何况癌症治疗这样复杂的事情?

去年,山东有个患肝癌的大爷听信偏方,停了医院的治疗,专喝一种草药煮的水。两个月后,肝功能严重受损,不得不紧急住院。这样的教训着实让人心疼。

人参、灵芝真有那么神奇?

许多人认为人参、灵芝这些名贵中药材有起死回生之效。实际上,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人参皂苷和灵芝多糖确实具有一定的调节免疫、抗氧化等作用,但远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子禹教授解释:"这些名贵药材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不应该过分依赖它们而放弃正规治疗。"

前阵子,一份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日本科学家发现,从灵芝中提取的多糖体能够激活特定免疫细胞,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

这为中药抗癌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也仅限于实验室阶段,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西医治标不治本?中医治本难治标?

老百姓常说,西医治标不治本,中医治本不治标。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也过于简化了医学的复杂性。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结合使用中医和西医治疗方法的癌症患者,其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都有所提高。

这说明中西医结合或许是面对癌症最明智的选择。

徐州有个肺癌患者,手术后选择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天在医院接受放化疗,晚上回家喝中药调理身体。

医生告诉他:"中药可以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增强你的体质,但主要的杀伤肿瘤细胞的工作还得靠西医手段。"这种做法很值得借鉴。

为什么有些人靠中医"活"下来了?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为什么有些癌症患者在西医宣告"无能为力"后,靠中医却活了下来?这其中有几种可能:

一是西医的预后判断也有不准确的时候。医学不是精确科学,预测寿命更是如此。

二是有些"偏方"确实含有抗癌活性成分,恰好对特定患者有效。但这属于个例,不具备普遍意义。

三是癌症的自然病程具有波动性,有时候会出现暂时性缓解,这被错误地归功于某种治疗方法。

四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对治疗方法的信心和积极的心态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进程。

中西医结合才是王道

癌症治疗不该是中医与西医的"二选一",而应是优势互补、协同作战。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方朝晖教授提出:"中医在癌症治疗中可以发挥'四抗二调'的作用:抗肿瘤、抗转移、抗复发、抗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调节代谢功能。"

去年,一项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年生存率比单纯西医治疗高出15.3%。这是实打实的数据,不是道听途说。

别让癌症"治愈"变成"吹牛"

说句老实话,无论中医还是西医,目前都不能保证彻底根治所有类型的癌症,特别是晚期癌症。那些宣称能够"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的广告和偏方,多半是夸大其词,甚至是骗人的把戏。

记得老家有句俗语:"宁信世上有鬼,不信偏方能包治。"这话虽然有点极端,但也提醒我们要保持理性。

年前,邻居老张得了胰腺癌,跑遍全国各地求医问药,最后在一家中医诊所听信了"三月根治"的承诺,花了近二十万买了一堆药。

结果三个月后病情急剧恶化,来不及回医院就走了。这样的悲剧,真是让人痛心。

寻找中医药的抗癌"良方"

虽然中药不能根治癌症,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没有价值。相反,许多中药成分已被证实具有抗肿瘤活性,并在现代药物研发中扮演重要角色。

云南白药集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开发的一种源自中药的抗癌药物,目前已进入临床三期试验。初步结果显示,该药物对某些类型的胃癌有明显疗效,且副作用较小。

中医药在减轻癌症治疗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临床研究的支持。

为了明天更好的活着

面对癌症,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认为中医一无是处;也不能盲目自信,以为中药包治百病。理性选择,科学对待,才是正确的态度。

河北农村有位老中医常对患者说:"治病如同打仗,要用对武器,找对敌人。单打独斗不行,合力围攻才能取胜。"这话朴实无华,却道出了治疗癌症的真谛。

对于癌症患者和家属来说,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疾病,树立科学态度,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化治疗。

同时,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中医药进行辅助治疗,但切不可盲目相信"神医"和"秘方"。

古人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理性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疾病时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要记住,没有哪种医学能够包治百病,也没有哪种疾病完全无药可治。科学才是照亮前路的明灯,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承诺。

参考资料:

1.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学术报告《肿瘤治疗的中西医协作》,2023

2. 《临床肿瘤学杂志》: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2024

3. 《自然-通讯》:灵芝多糖体对NK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2023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