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空军发展历程中,有一段鲜为人知却震撼人心的故事,主角除了英勇的军人、艰难的外交谈判,还有那些默默付出的中华田园犬。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空军急切需要先进战机提升实力。中国代表团前往苏联库宾卡飞行基地,观看米格29战斗机飞行表演。米格29飞行时的轻盈敏捷,让代表团眼前一亮。然而,经验丰富的代表团团长林虎将军却心生疑虑。他凭借着自身俄罗斯血统以及与苏联高级将领的交情,了解到米格29存在诸多缺陷,而苏联真正的王牌战机是苏27 。但苏27被苏联明确定义为非卖品。

苏-27战斗机Sukhoi Su-27
在林虎将军的努力下,苏联方面松口,但开出了5500万美元一架的高价。经过三天两夜的艰苦谈判,苏联最终妥协,以3000万美元一架的价格卖给中国。中国决定第一批进口24架苏27。可购买资金仍是难题,这时,中华田园犬站了出来。

当时,中国以独特的贸易方式——用手电筒、暖水瓶以及1万件狗皮大衣,从刚解体的苏联(后来的俄罗斯)换来了这24架苏27。制作一件狗皮大衣,需要17条中华田园犬的皮毛,而且必须是下过雪后的狗皮。于是,河南、山东、安徽三省的乡村,一时间陷入了捕狗的浪潮。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乡村里,捕狗人穿梭在大街小巷,手电筒的光在黑夜里闪烁。每当有狗叫声响起,村民们或是无奈地将自家养的田园犬交出去,或是看着捕狗人带走那些流浪狗。许多孩子看着自家的狗被抓走,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无能为力。这些中华田园犬,有的温顺地被抱走,有的惊恐地逃窜,但最终都难以逃脱这命运的安排。
那些被制成狗皮大衣的中华田园犬,它们或许从未想过,自己的生命会与国家的国防事业紧密相连。它们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名贵的血统,只是普普通通地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看家护院,陪伴着村民。但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它们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国空军换来了崛起的希望。1992年,这24架苏27战机的到来,成为了中国空军崛起元年的标志。这些战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守护着祖国的领空,而在它们背后,是中华田园犬默默的牺牲。它们的故事,虽不为人熟知,但值得被永远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