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96岁老人去医院,查出肩膀上有一颗70多年的子弹!

俊博恩 2024-11-04 15:44:51

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丨博恩话史

编辑丨博恩话史

2022年11月11日,一名96岁的老人来到浙江省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表示自己吞咽困难,希望寻求医生帮助。

听完老人的讲述,医生初步断定这种情况是因为导致吞咽行为的相关肌肉老龄萎缩,才出现食道蠕动功能下降、咽喉反射功能减退、吞咽困难。

但想要获得确切的病因结论,还需要检查结果论证。

于是,在医生的安排下,老人前往放射科室进行拍片检查。

正当一体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时,在X光线的照射下,医生们发现了惊人的一幕——这位高龄老人的右侧肩膀中竟然有一颗长约3.5厘米的子弹。

可面对这样的检查结果,老人却显得十分平静,张口便说出了更为惊人的事情。

“这颗子弹已经在我的身体里70多年了,基本没什么太大感觉。下雨天的时候会有点酸痛,右手偶尔不听使唤。不过,这也不是在我身体里发现的第一颗子弹了。”

这样的一席话让所有人都不敢轻举妄动,他们纷纷开始猜测这位处于耄耋之年的老人究竟何等来头,身体里竟会出现这样不同寻常的物品。

医生们面面相觑的模样令老人十分无奈,遂说出了自己不愿提及的过往荣耀——他曾是一名参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军人。

一、低调的“平凡”人生

1914年,罗锦文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县的一个贫苦家庭中。

时值我国局势动荡不安,孙中山带领革命派讨伐袁世凯武装势力的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

在一片水深火热中成长的罗锦文幼年丧父,跟随母亲四处流亡,却也不幸在连天的炮火中失散。

无奈之下,他只能一路跟随流民的部队东奔西走,企图在乱世之中寻得一处安身之所。

后来,中国局势动荡,各国势力虎视眈眈、蠢蠢欲动,日本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据我国东北地区。

1939年7月7日,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此时,我国正处国共内战时期,四处内忧外患、国家岌岌可危。

眼见各地战况愈演愈烈,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与挑战,正值气血方刚壮年时期的罗锦文决心参军,守卫国家领土、保护无辜民众。

于是,1949年5月,23岁的罗锦文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了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31军92师276团3营机枪连的一名机枪手。

同年8月,福州解放,国民党退居福建省漳州、厦门、金门岛等地负隅顽抗。

为清剿余党,第三野战军领命出征,罗锦文随部队奔赴战场。

这是他第一次亲身经历战争的恐怖——炮火肆意吞噬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无数的战友在身旁倒下,连绵不绝的爆炸声地动山摇,天地为之色变。

血肉横飞的战场令罗锦文无比惊慌,但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无比重要,强忍恐惧不断对前仆后继的敌人进行扫射,为冲锋陷阵的队友们提供支持与掩护。

突然,剧烈的疼痛从他的右肩传来,罗锦文抬手摸去,只见满手鲜血。

原来,他的右肩不幸被子弹击中,鲜血如注。

要知道,机枪手一直都是双方交战时的重点攻击目标。

由于机枪的杀伤性极强、射击面积极广且精度较高,会严重影响军队先锋兵的进攻。

因此,对于自己遭到击伤,罗锦文的心中早有预料。

此刻的他只是庆幸子弹并未击中身体要处,还能继续战斗。

就这样,罗锦文带伤坚守阵地,直到战斗间歇才得以寻找战地卫生员进行伤口处理。

怎料,经过一番检查,卫生员并未摸到子弹。

得知要想取出子弹,必须要暂退前线进行手术,罗锦文当即表示自己一点小伤,并不影响战斗,仅仅要求简单包扎便重新投身战场之中。

最终,1949年9月,国民党四散盘踞台湾、逃离大陆,10月1日,新中国宣布成立。

在我国节节高进、屡战屡胜的大好局势下,胜利的战果随之而来,罗锦文的伤口也逐渐愈合,被他遗忘。

二、驰援朝鲜战场

次年,朝鲜战争爆发,我国领导人决定聚集志愿军驰援朝鲜战场。

边疆战役再起,罗锦文心潮澎湃、毛遂自荐,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队伍跨过鸭绿江,与50军149师警卫营3连的战友们一起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进行后勤保障、挖掘坑道、驻守机场、值守防控哨岗等工作。

虽然是第二次登上战场,但罗锦文已然成为了历经千锤百炼的优秀战士。

顶着漫天纷飞的炮火与呼啸耳旁的风声,他安抚着身旁情绪紧张的战友,攻克着土地坚硬、作业工具匮乏的难题,进行着24小时轮班的作业,构筑出一条条深沟坚壁,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下了至关重要的坚固防御工事。

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签订。

随着胜利的号角吹响,志愿军们开始撤离朝鲜、班师回国。

1955年,为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推动乡村各处发展,我国开展上山下乡运动。

复员回到祖国大地的罗锦文毅然响应号召下乡务农,埋头农业发展。

1962年,复员返乡的罗锦文再次响应国家号召,奔赴钟埭公社支援农业生产。

此时的他已经拥有了幸福的家庭,儿子也不过才出生4个月。

面对稳定生活状况的突变,罗锦文的妻子虽然支持丈夫的行为,却还是有着些许担心——生怕自己4个月的儿子在舟车劳顿、贫苦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发生意外。

但是,罗锦文的一句“好男儿定当经历千锤百炼”让她放下心来,义无反顾地跟随丈夫前往农业一线。

在这里,罗锦文的身份不再是那个英勇无畏的战士,而是带领大家一同务农的主心骨。

他事事亲力亲为,带头领导大家攻克难关,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生产难题,赢得众人的一致好评。

当被问及曾经的光辉过往时,罗锦文总是笑着敷衍过去,只说自己曾经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

以至于下乡务农20多年以来,所有与他一同共事过的百姓们只知道他曾是一名军人,却不知道他参加过什么战役。

而罗锦文也从未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向组织提出援助与福利申请,以此改变较为艰苦的生活条件。

在他眼中,自己能够从战场上平安归来,已经是比起那些不幸身陨的战友们好上太多太多。

可是,1991年,罗锦文打破了自己的“誓言”,生平第一次向政府递交了一份申请。

三、首次提出要求

那是罗锦文结束务农、重返城镇不久的时候,一场无名大火烧毁了他最为珍贵的宝物——三等功奖章以及所有退伍证明材料。

得知自己的荣誉与身份都被付之一炬,罗锦文十分心痛,急忙前往武装部递交“遗失申请书”。

据罗锦文的儿子罗继胜所说,父亲罗锦文这一辈子都将钱财、浮名视为身外之物,但唯独军人的荣誉以及骄傲的身份,是他决不能轻易遗失的东西。

后来,在罗锦文万分焦急的等待中,盖有证明印章的申请书回到了他的手中。

看着自己的军人身份重新得到了认可,罗锦文一扫几天的阴霾,露出了笑容。

2000年,已经结婚的罗继胜夫妻不幸双双下岗,生活成为一大难题。

深知父亲也没有过多积蓄的他踌躇许久,在一个夜晚向其述说自己心中的苦闷与压力,希望得到父亲的理解与支持。

怎料,在听闻儿子的烦恼以后,罗锦文并没有像其想象中的那般给予支持,却对他一通说教。

罗锦文告诉儿子,有手有脚就有路,热血青年敢拼搏。

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自己想办法,而不是凭借自己退伍军人的身份向政府提出援助要求。

父亲的话让罗继胜深受启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斗志。

此后,夫妻二人互相支持、勤恳工作,很快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也顺利将两人的孩子抚养长大。

2019年至2020年,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交到了罗锦文手上。

看着手中闪耀着光辉的荣誉奖章,罗锦文不由自主的想起被大火吞噬的三等功勋章,内心满是遗憾。

不过,这两块奖章的到来也是对他一生奉献的肯定,是他口中“这辈子最好的礼物”。

如果不是这次身体状况检查出肩膀中的子弹遗留,就连罗锦文自己也遗忘了这颗子弹的存在。

经过医生仔细检查,这颗子弹早已在70多年的共生中与罗锦文血肉黏连、成为一体,难以去除。

得知子弹已经与这颗子弹紧密相连,罗锦文没有丝毫不快,并表示“没有影响到日常行为。不想取出”。

最终,遵从罗锦文的本人意愿,这颗子弹仍然滞留在他的身体中。

经过食道支架手术,罗锦文的进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可此时,他又多了一个称号——“倔老头”。

原来,一切都是因为罗锦文不求人的行事作风。

要知道,如今的罗锦文已经几近百岁高龄,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

视物不清、听力较差、走路蹒跚已经是最基础的问题,记忆与思维能力才是影响生活的难题。

尽管老年康复护理院的医护人员们费尽心力,想为罗锦文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但其仍然百般拒绝,不愿他们过多的为自己劳心费神。

参考资料:

沉默的英雄,无声的奉献——老战士罗锦文深藏功名的“平凡”人生——华声在线

沉默的英雄,无声的奉献——老战士罗锦文深藏功名的“平凡”人生_新闻频道_中华网 (china.com)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