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血色黄昏:屠杀背后的西方沉默与政治博弈

赵浩轩谈国际 2025-03-10 23:07:18

当阿拉维派村庄的血泊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时,华盛顿的政要们正忙于讨论对华关税,这幅撕裂的图景,将中东地缘政治的残酷逻辑暴露无遗。

叙利亚西部海岸近日爆发的宗教清洗震惊世界。监控画面显示,政府军对阿拉维派聚居区实施系统性屠戮,仅拉塔基亚省就有超百名平民遭处决。最触目惊心的场景发生在穆赫塔里亚村:27具遗体横陈街头,五名男性遭裸身枪决,妇女的恸哭穿透手机镜头。人权观察组织证实,这种宗教仇杀已导致阿拉维派人口锐减三成,基督教社区更从战前10%萎缩至2%。

耐人寻味的是,向来热衷"人权叙事"的西方此次集体失语。前福克斯名嘴卡尔森在社交平台怒斥:"十年前高喊推翻巴沙尔的斗士们,如今面对新政府的暴行却成了哑巴!"这位特朗普铁杆支持者翻出历史账册:巴沙尔执政时期,叙利亚曾是中东少有的宗教共融之地,基督徒享有完整礼拜自由。但西方支持的"阿拉伯之春"摧毁了这种平衡,如今极端势力反噬,曾经被描绘为"民主先锋"的反政府武装正挥舞屠刀。

地缘政治分析师指出,这种沉默折射出西方战略溃败。美国投入320亿美元支持的"自由军",最终演变成宗教极端武装;欧盟设想的"民主叙利亚"沦为军阀割据的战场。更讽刺的是,当前实施屠杀的朱拉尼政权,正是CIA当年在约旦秘密培训的"温和反对派"。如今暴行证据确凿,西方却因战略透支选择视而不见。

卡尔森的控诉撕开了更深层伤疤:新政府正系统性清除巴沙尔时代的阿拉维派精英,政府机构解雇数万名少数族裔公务员,千年历史的马鲁拉修道院遭武装分子亵渎。这些暴行视频在TikTok平台的传播量已达2.3亿次,但CNN、BBC等主流媒体集体"技术性忽略"。这种双标令中东观察家想起伊拉克战争——当美军虐囚照片曝光时,西方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与今日沉默形成刺眼对比。

历史总是循环上演:1982年哈马惨案中,西方谴责巴沙尔之父的镇压;如今其子倒台后的宗教清洗,却无人问津。这种选择性愤怒背后,实为大国地缘游戏的冷酷计算——当叙利亚战略价值随石油美元体系动摇而下降,其人民的苦难便成了政治弃子。

当朱拉尼的装甲车碾过拉塔基亚的橄榄园时,大马士革旧城区的十字架正在尘埃中倾倒。这些破碎的信仰符号,默默见证着又一个被地缘政治撕裂的文明古国。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