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正月初七“人日节”,愿人人安康,祈愿吉祥

幸福有味是清欢 2025-02-05 04:10:34

正月初七,俗称“人日”“人胜节”或“人七日”,源自远古女娲造人的传说,是一个充满诗意与祝福的日子。

相传女娲创世之初,依次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第七天创造了人,故后人将此日定为人类的生日。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也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寄托对家人、友人乃至天下苍生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新春的美好祈愿。

【1】

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自古以来,“人日”就有一家人登高赋诗的风俗,寓意为新的一年有节节高升的运势。

佳节思亲,是人之常情。

诗人客居江南,恰逢人日。感慨入春才刚刚七天,而自己却已经在异乡度过了两个年头。

在春天到来之前,自己就盘算着回家,望着一群群北归的大雁,看着大地回春,万物开始复苏,而自己却归期不定,更加思念家人的音容笑貌。

此时,哪怕节日的喜庆热闹,亦或宴会的觥筹交错,都抵不上游子的思乡情切。虽然自己没有一双能够飞翔的翅膀,但自己的心早已回到了家乡。

这首诗以其深情细腻的情感,平实自然的语言,道出了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读来令人动容。

【2】

人日道中口占·其一

宋·喻良能

初日轻烟溪上桥,远峰积雪未全消。

东君也是多情思,先遣青光到柳条。

人日这天清晨,旭日初升,诗人喻良能选择踏青赏春,沿途优美的田园风光,令他心旷神怡,一首清新脱俗的田园诗篇脱口而出。

一座小桥横跨在清澈的小溪上,初升的阳光洒落在桥面上,与淡淡的晨雾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如梦似幻的画面。

抬头远望,层层叠叠的山峰上,积雪还未完全消融,残雪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

东风解冻,散而为雨,始为春。

春风可真是多情啊,不仅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更是春天的色彩,首先送到了柳条之上。

你看,那河边的柳树,柳条泛青,已经长出一抹嫩绿的新芽,随风摇曳间,春天的气息弥漫着空气中。

阳光、轻烟、小桥、远峰、积雪以及那泛青的柳条,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3】

人日道中口占·其二

宋·喻良能

竹篱茆舍水边家,窗牖虚明小迳斜。

草色未多春意好,疏梅映竹两三花。

跟着喻良能继续踏青赏春。

在清澈的溪水边,居住着一户人家,庭院用竹篱笆围起来,显得古朴而幽静。屋舍的窗户干净明亮,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斜斜地伸向远方。

此时正值初春时节,草地上绿意尚浅,还不太浓密,但春天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让人心生愉悦。

在这片绿意之中,几朵稀疏的梅花绽放枝头,周围的翠竹清雅挺拔,疏梅翠竹相映成趣,点缀着早春时节的景色,尽显诗情画意。

这首田园风光诗,清新自然,语言质朴,画面生动,仿佛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令人心旷神怡。

【4】

人日剪彩

唐·徐延寿

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

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

帖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

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

古时,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从晋朝开始,人们剪彩为花、剪彩为人,装点在头发上。

闺房中的女子真是心灵手巧,她手持剪刀,亲手用彩纸剪出各种图案。

彩纸在她的指间翻飞,每一朵花、每一片绿叶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都蕴含着深深的情感,传递着春天的气息。

她小心地将剪好的燕子贴在窗户上,再将剪好的雄鸡贴在大门上,寓意吉祥如意,等待着宾客前来。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她将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捧在手心,询问自己的丈夫,这些剪纸是不是和真的一样。

这首诗描写了唐代民间人日的装饰风俗,诙谐活泼、妙趣横生。

【5】

人日立春

唐·卢仝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卢仝,卢照邻的嫡系子孙,博览群书,不愿入仕做官,家境贫寒,仅有几间破屋。

人日,寓意着开始于成长。今年的人日恰逢立春,他触景生情,幡然醒悟,写下这首饶有意趣的哲理诗。

春天,它不言不语,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它用万物复苏、绿意盎然的盛景,宣告着自己的到来。

直到今天,诗人才突然领悟到成长的意义。

人这一生,属于自己的春天是有限的。

无论往昔如何蹉跎岁月,但只要幡然醒悟,从现在开始,要努力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持自律与自省,相信一切都还来得及。

自己的容颜和心灵也会像梅花一样,在经历岁月的洗礼后,依然能够展现出新的面貌和生机。

春天就要来了,怀着梦想与希望,勇敢地前行吧!

那些沿途的风景,必将成为生命中珍贵的回忆和宝藏。

-end-

0 阅读:3

幸福有味是清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