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降了,出生率却也跟着降了。
高房价与低生育率成为当今社会的两大难题,看似无关实际上却相互纠缠。楼市关乎经济增长,而人口则是社会活力的根基,哪一头也不能轻易放下。
那么,在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是要“保楼市”还是“保孩子”?
自2000年代初期起,楼市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迅速升温,购房者一拥而上,炒房客更是趁机推动房价屡创新高。
到了2014年,政府推行降息降准等政策,进一步点燃了楼市的火焰,房价一路狂飙,普通家庭开始为了一套房倾尽全家积蓄。
2018年“六个钱包理论”传开,让许多人直呼买房就像是“接力赛”: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齐上阵,才能勉强支付一套商品房的首付。
当房价在高位徘徊,楼市陷入低迷之际,国家终于出台政策,希望给楼市降温。此后的数年间,各类限购、限贷政策不断推出,全国房价开始逐步回调。
房价回落了,问题却并未就此解决。如今,一套普通100平米的房子在一线城市依然要接近甚至超过百万,尽管购房政策有所宽松,但高房价依然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
伴随高房价而来的,是沉重的生活成本压力,许多年轻人为了支付房贷只能压缩日常开销,日子过的紧紧巴巴不说,还降低了很多幸福感,房子成了负担。
更让人无奈的是,经济形势下行、企业降薪、就业竞争激烈的现状让年轻人几乎喘不过气儿来。
对于不少年轻人而言,房价再降一些也难以在短期内攒下首付,更何况即使勉强买下,每月的房贷已经让人头疼了,更别提结婚、生育了。
随着经济负担加重,生育率下降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预计不足900万,远低于2016年时的160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两年为负,社会结构开始倾斜。
抛开楼市不谈,生育成本的攀升同样让年轻人喘不过气。一个孩子的养育费用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各种开销让人头大,甚至有人感叹这哪是养孩子,分明是“养祖宗”。
生不生孩子还能自由选择,可是老年人等不了,父母一天天变老,养老负担不能选择。
这让年轻人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仅仅是维持给父母养老和自己的花销就很困难了,哪有钱买房子和生孩子?
高房价、高教育成本、高医疗费用三座大山,似乎将现代家庭的希望越压越低。
就连龙年生“龙宝宝”的传统期待也未能带动2024年出生人口的大幅提升,反而让那些乐观的预期一再落空,现实比预想更为严峻。
生育率的降低不仅仅意味着人口数量的减少,它还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养老保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超过2.9亿,且每年以数百万的规模递增。
摆在眼前的现实伴随的是教育、医疗、商业等多个行业因人口减少而受到的冲击。
特别是那些依赖年轻家庭的产业,例如幼儿园、母婴行业和教育培训机构,这些行业不是裁人就是倒闭,失业的年轻人更看不到未来了。
而这一切,都在倒逼政策的调整。10月,国务院正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尝试减轻年轻家庭的育儿负担。
比如,将3岁以下婴幼儿的照顾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子女扣除标准由1000元提高到2000元,意味着育儿家庭的税负将有所减轻。
同时,全国多地延长了产假,最低时长158天,还新增了育儿假期,为家庭育儿提供更充裕的时间支持。
虽说这些措施对缓解年轻人的经济压力有一定帮助,但单靠这些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楼市的僵局和生育率的下降彼此依存,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不断加剧的循环。
没有足够的年轻人和新生儿,未来的住房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减少,供需失衡带来的房价波动会导致经济的整体不稳定。
没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年轻人也难以对未来产生信心,生育意愿持续低迷。这种两难困境之下,政策制定者也在不断调整方向。
许多专家指出,必须在保障基本民生的基础上,对住房、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领域进行多维度改革。
从住房上来说,必须让房价真正回归合理水平,与居民的收入水平相符,只有如此,年轻人才会愿意将房产作为安家立业的选择。
特别是在一线城市,高房价成为年轻人不敢生育的首要原因,房价的长期稳定才能带来购房意愿的恢复,这对楼市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住房政策也需有层次、有分化,尤其是对低收入人群的支持。保障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可以为那些暂时无力购房的年轻人提供基本居住需求,让他们在结婚生子等方面少些顾虑。
2024年政府推出的100万套危旧房改造计划及多地购房补贴政策,为青年群体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在生育支持方面,政策需向更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延展,而不仅仅依赖直接的生育补贴。
以教育支出和医疗费用为例,当前的社会福利体系仍需加强,为年轻人减少育儿成本,让“多生孩子”不再是“奢侈品”。
此外,合理延长育儿假期,为父母提供更多的陪伴子女的机会,让育儿不仅是负担,更成为一种家庭生活的享受。
通过这样的环境改善,生育和生活将不再是对抗关系,而是成为一种平衡的追求。
政策并非“二选一”的抉择,而应是平衡的施政。
只有当房价稳定在合理区间,并且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障,年轻人才会有动力去生育,而新生人口的增加也会对未来的楼市形成支持,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于这个关键的风口期,唯有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从民生角度出发,以更具包容性的政策体系激活社会活力,楼市和生育的双向支持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问答
界面新闻:数据 | 全国超八成大中城市发布购房补贴政策,效果如何?
中国政府网:事关房地产市场,多部门最新发声!
形势早已巨变,房子那么多,现在把钱变成房容易,但是要把房变回钱可就难了。房价高对大家都不好(炒房客除外),最终买单的都是老百姓。很多人只看到价格到哪了,而很少考虑它到时能不能卖出去,好不好卖。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所谓的房价都是虚数,要有人买你的房才行。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越到后面剩下还没买房的往往越没钱,购买力越弱,都不知道你转手要卖给谁,卖给有钱人?他们都很多房等着卖呢。就算他们有改善需求,一般也会优先考虑买一手新房,而不是二手房。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有人说土地贵,房价都跌了土地不跌吗?不肯卖?你爱卖不卖,不卖拉倒,别以为大家不知道,卖地是来钱最快的,也是最好赚的。房价低才能真正释放消费力,毕竟买房是大宗商品大额支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急的是卖房的人,没钱的人才急。对于买房的人不用急,手里有钱不用怕,有钱还怕买不到房子吗?有钱随时可以买到房,有钱想买哪里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