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央视光环,水亦诗独居泉州重写人生剧本

内娱行为观察员 2025-03-24 10:32:37

2016年夏天,水亦诗站在央视大楼前犹豫了半小时。父亲水均益刚结束叙利亚战地报道回国,母亲电话里劝她:“进央视才是正途。”这个从小在《焦点访谈》片尾字幕里找父亲名字的女孩,最终选择入职乐视体育,成为NBA赛事解说员。

“那时我想证明不靠父亲也能闯出来。”水亦诗在采访中回忆。初出茅庐的她解说火箭队比赛时,因将“哈登后撤步”说成“欧洲步”遭群嘲,网友涌入微博留言:“不愧是水均益亲闺女,连篮球规则都不懂!”压力最大的时候,她每天背30个专业术语,在出租屋贴满球星海报,甚至梦见自己被篮球砸晕。

2018年转投央视体育频道,成为水亦诗人生的转折点。在《天下足球》录制现场,她因把“C罗”念成“西罗”被导播喊停七次。节目播出后,#水均益女儿口误#热搜挂了两天,父亲深夜发来微信:“要不回来当编导?”

真正击垮她的是2021年大运会报道。在混合采访区,她因漏问韩国选手禁赛事件遭网友炮轰“专业素养差”。彼时继母杨迪(央视记者)正在直播连线,弹幕飘过刺眼评论:“亲爹娶小13岁娇妻,女儿连提问都不会!”那晚她躲进洗手间痛哭,手机里存着300多条未读的恶评私信。

2023年10月离职前夜,水亦诗在央视大楼天台站了整晚。月光下她撕碎工作证,想起15岁第一次代班少儿频道主持时,父亲在监控室竖起的大拇指。次日递交辞呈时,领导惋惜道:“你爸当年战地报道都没退缩过。”

这场逃离早有预兆。她在泉州开元寺求得的上上签写着“破茧重生”,当即决定定居这座父亲从未踏足过的闽南古城。租住的40平米公寓里,最显眼的是与父亲的合影——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水均益抱着9岁女儿在演播室打盹的照片。

在蟳埔村簪花围拍摄的短视频,意外让水亦诗成为文旅宣传大使。她戴着满头鲜花讲解“妈祖髻”寓意的视频,单条播放量突破2000万。当地渔民认出她时,总会热情招呼:“阿诗,来吃刚捞的土笋冻!”

转型直播带货后,她坚持只卖闽南特产:5斤装桂圆干上链接3秒售罄,崇武鱼卷创下50万元销售额。不同于央视时期的紧绷,现在的她会在直播间隙哼唱《爱拼才会赢》,用闽南话和网友开玩笑:“我爸到现在还分不清沙茶面和卤面的区别!”

2024年春节,水均益秘密飞抵泉州。父女俩在关帝庙前点燃香火时,这个报道过伊拉克战争的硬汉突然哽咽:“当年不该逼你走我的路。”水亦诗将簪花围戴在父亲头上,拍下搞怪合照发在家庭群,配文:“老水家新晋闽南女婿。”

如今的西街茶馆里,常能看见水亦诗与本地阿婆学习茶道。她计划开设“非遗直播间”,把提线木偶戏和南音表演搬上云端。窗外的开元寺双塔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有些人生剧本,唯有跳出父辈光环才能书写圆满终章。

0 阅读:7

内娱行为观察员

简介:烦得很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