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老师:如何帮孩子建立安全感?

内动力 2024-01-09 17:01:22

缺乏安全感几乎是抑郁症患者的通病。具体在行为上一般有下面几种典型表现:

1、和人交流时不敢目光接触,目光游移不定。2、敏感、偏执,情绪化。3、自我价值感低,赢得起输不起。4、怕黑怕鬼,睡觉不敢关灯。5、沉迷游戏,拒绝现实人际交往。6、厌学、拒学。7、要求父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8、经常无理取闹,脾气大。

安全感的缺乏与养育过程中的缺失和过度关注紧密相关,如童年过程父母的缺位,或者是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指责、过高的期待等等;某些失败经验和创伤事件的刺激也容易造成安全感的缺失;另外某些人格特质如过度追求完美也是原因之一,相关研究显示,完美主义与安全感呈负相关,即越追求完美的人安全感越低。

缺乏安全感的心理体验很难用清晰的语言描述,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传神地描绘过这种体验:“我们的行为都含有复杂的动机,但是,我却感到了模模糊糊的不安。”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模模糊糊的不安,给当事人带来了深深的伤害和痛苦。

安全感的缺乏与养育过程中的缺失和过度关注紧密相关,如童年过程父母的缺位,或者是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指责、过高的期待等等;某些失败经验和创伤事件的刺激也容易造成安全感的缺失;另外某些人格特质如过度追求完美也是原因之一,相关研究显示,完美主义与安全感呈负相关,即越追求完美的人安全感越低。

缺乏安全感的心理体验很难用清晰的语言描述,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传神地描绘过这种体验:“我们的行为都含有复杂的动机,但是,我却感到了模模糊糊的不安。”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模模糊糊的不安,给当事人带来了深深的伤害和痛苦。

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做才能帮助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找回失缺的安全感呢?

答案是只有与这个世界重新建立连接,重新恢复信任,重新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内心有了力量和支撑,才会有充足的安全感来打开自己面对生活。

除了寻求专业的帮助之外,家长也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帮助孩子重新建立安全感。

一、从孩子方建立安全感

1、教孩子学会分解目标并达成任务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往往行动力不强,面对目标会失去完成的信心。这个时候教他学会把目标分解,一点点推进,就比较容易产生动力和持续性。完成一个短程目标时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出现困难时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鼓励。当任务形成一个正向循环式,孩子的自信心就提上来了,有了自信,内心的安全感就一点点回来了。

2、专注过程,在挫败时懂得自我安慰

过高的期待和追求完美的性格,会增加心理压力,要么形成拖延的习性,要么不能坦然接受失败。可以采用正念练习,把注意力放在做事的过程中,享受当下,忽略结果,让孩子明白只有放松接纳的过程才更有可能带来美好的结果。

面对挫败,也要学会自我安慰,多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对待失败适时问自己一句“那又怎样?”让自己从高压力和沮丧中迅速回到现实。

3、建立新的行为规范

协助孩子打破旧的惯性模式,尝试适当程度的冒险,改写“想象灾难---感到焦虑---回避逃跑”这一习惯路径。当孩子对某事件或对未来产生焦虑时,可以帮助分析事实,让其看清真相,掐断头脑中对灾难的想象,在适当范围内鼓励孩子尝试一下轻冒险,并且对结果不予期待和评论,孩子在这种新的思维模式不断地干预下,并且经常性地感受到家长对结果所持的宽松态度,就会慢慢从潜意识里改写惯性的应对模式,逐渐放下焦虑,同时也能从这种良性反馈里找到掌控力,增加安全感。

4、丰富内心,学会爱自己

推荐孩子多阅读一些有力量的文章和文字,文字的力量是可以直击心灵的,产生力量的共鸣。

还可以试一试镜子练习,每天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一些鼓励和支持的语言,说正面肯定的语句,例如“我是被爱和被支持的”“我有能力面对所有的一切”“我安住于美好的当下”“我全身的细胞健康而圆润”等等,《生命的重建》的作者露易丝.海曾经这样说过“做镜子练习,是你这一辈子能给自己的一个最棒的礼物”。镜子练习可以帮助练习者找回自信,在人际交往上也能得到有效突破。

二、从家长方支持孩子

1、创建温馨的家庭氛围,并让孩子有参与感

不安全感来自于童年养育关系中重要他人的缺位,影响已经造成,我们作为家长就要积极寻求弥补办法,给予孩子必要的充足的心理营养,把孩子重新养育一遍。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创造安全感的重要条件。家庭是一个整体,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于外,当家庭中充斥着火药味,家庭成员之间像敌人,家庭氛围像战场,孩子夹在其中,伤害是首当其冲的,爸爸妈妈都是自己最爱的人,当两个最爱的人发生争吵,孩子会不知所措,甚至严重的还会在潜意识里把这个争吵归因于“都是我不好”,由此产生自我攻击,容易有低价值感和焦虑情绪。

所以在婚姻中学会善待另一半,积极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也是给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屏障。家庭序位里最重要的关系也就是第一位关系就是夫妻关系,一份好的夫妻关系不仅能给孩子带来安定的内心,也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未来的择偶选择。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往往还会产生厌学拒学现象,而在这些孩子背后多数都有一个惊人相似的家庭模式:焦虑的妈妈+缺席的爸爸。想解决厌学拒学,先要解决父母的高期待、过度担心和焦虑。研究表明,父母一方焦虑紧张,孩子会立刻得到这种情绪影响,并做出反应。其次,爸爸要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养育过程里来,因为父爱乃是一个人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另外家庭事务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参加家庭事务的讨论,尊重并聆听孩子的建议,这些都能够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2、把自主权交还给孩子

孩子虽然由我们而来但是他们有自己独立自由的生命历程。

焦虑妈妈的表现:不停地唠叨,比如叫早、催睡,挑小毛病,没有界限感,过分紧张,随时因小事而歇斯底里,心理学家武志红曾总结过一种“全能自恋式妈妈”,就是“我说的就是对的,跟我不一样就要暴怒”。

其实,作为父母所誓死捍卫的正确,不过是用来满足自己内在的安全感而已,如果执拗地坚持自己的这个所谓的正确,那百分百地会伤害到亲子关系。因为当一个人在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正确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对方的感受,那对方就完全感受不到被爱。家长应该通过学习,让自己的一贯正确转换成对有效果正确的坚持。

有时候太对了也是一种精神上的碾压。一个总是正确的强势的家长,孩子就容易失去独立见解,有求认可、不自信的安全感缺失表现。

我们要学会把自主权交还给孩子,给孩子的心灵松绑,心理学大师阿德勒曾经说过“所谓自由,就是不再求认可”

3、使用积极假定改译孩子的行为

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多使用正面解释系统改译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对糟糕的成绩感到沮丧时,家长可以说“你这次虽然落下了很多课,但是还是选择了参加考试,你非常有勇气,你有这样的勇气,我相信所有的困难在你面前都是暂时的,你一定有能力越来越好”,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这种积极的假设内化成自己内心的动力,不但形成正向循环的力量,而且还能一改过去负面、否定的惯性思维方式,渐渐养成正面积极的人生观态度,遇到问题善于发现积极面。而这种积极正向的思维模式,对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归根结底,安全感的取得还是在自身,只有足够爱自己,相信自己足够好的时候,才会发现外面的所有风吹草动都不能撼动自己内心坚如磐石的自信。而这份自信需要足够的心理营养来浇灌。

天下父母皆爱孩子,但只有正确的爱才能浇灌出自信的花朵!

有营养的爱能像明灯照破暗夜,引领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0 阅读:0

内动力

简介:孩子不上学,沉迷游戏,厌学叛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