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物理学家开始研究“游戏漏洞”,我们该相信眼睛还是代码?
第一幕:那些被我们当成“系统漏洞”的物理现象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世界总有些“不合理”的设定?诸如光速,仿若被牢牢地焊死在 30 万公里 / 秒这一数值之上,无论人类怎样竭尽全力去加速,都无法逾越。再如量子世界中的粒子,像极了一位娇羞的演员,一旦无人瞩目,便消极怠工。面对这些看似神秘莫测的现象,科学家们正以极具颠覆性的视角对其加以解读 —— 它们或许是高级文明的 “程序代码”。物理学家詹姆斯・盖茨曾经在超弦理论方程里发现了类似于计算机纠错码的结构。也就是说,像当你打开游戏后台时,会发现所有的数据传输都自带防止崩溃的机制。普朗克长度(1.6×10⁻³⁵米)与普朗克时间(5.4×10⁻⁴⁴秒)这两个 “最小单位”,就是游戏里的像素极限。要是将宇宙视作一款开放世界游戏,那么开发者必然不会让玩家看到地图边界之外的 “乱码”。
第二幕:我们可能活在“动态加载”的剧本里
现代人早已对手机卡顿时出现的加载进度条习以为常,然而,鲜有人觉察到:整个宇宙或许正按照同样的逻辑运行着。量子力学中的 “观测者效应” 就特别像游戏里的延迟渲染:当你注目于某个区域时,系统才会加载高清画面。在双缝干涉实验里,粒子在未被观测之时呈现波函数,而一旦被观测,就立即坍缩为确定状态,这和游戏角色进入视野才生成 3D 模型难道有什么不同吗?那么宇宙加速膨胀呢。科学家曾进行过一番计算:倘若由暗能量所驱动的膨胀速度一直保持不变,那么在未来,地球人或许连银河系都无法逃离。这样的情形是否如程序员所设定的 “视距限制”—— 旨在防止玩家发觉地图之外的空白区域。基于此,牛津大学教授尼克・波斯特罗姆提出:人类或许是某个文明所创造的 “主角”,而其他文明仅仅是作为背景的 NPC。
第三幕:你的潜意识,才是真正的“管理员”
若将物理规律喻为底层代码,那么人类意识或许便是自带修改器的 “管理员权限”。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大脑在接收信息前0.5秒就已开始反应,这意味着我们以为的“自由意志”,不过是系统预设的默认程序。特斯拉曾说:“当你明白能量的奥秘,就会明白一切皆有可能。”举一个现实中的实例:当你频繁地梦到同一个场景时,仿若游戏角色陷入了循环任务一般。庄周梦蝶这一古老的寓言,在当下被脑科学家以 “全息投影理论” 重新阐释 —— 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或许仅仅是高维意识的投影。你看手机屏幕上的图标,唯有点击之后才会跳出二级菜单,而我们永远无法目睹后台的源代码。
第四幕:如果这是场真人秀,你愿意当NPC还是玩家?
面对这些令人细思极恐的推论,有人甘愿继续充当 “系统玩家”,而有人则试图破解代码。荣格所提出的 “集体潜意识” 理论,暗指我们或许承继着某个 “原始程序” 的底层逻辑。在量子力学的范畴之中,“量子纠缠” 就好比是游戏里的瞬移技能。无论两个粒子之间相隔的距离多么遥远,它们都能够同步自身的状态,会不会有一根无形的数据线在幕后操控着这一切。马斯克的预言让人脊背发凉:“我们活在真实世界的概率不到十亿分之一。”倘若他的观点无误,那么当下你正体验着的思考、焦虑乃至爱情,或许皆为某台超级计算机所生成的过场动画。但换个角度想:承认世界的虚拟性,反而能让我们获得“管理员权限”。
尾声:你的人生,是单机游戏还是开放世界?
那些让你你因工作而焦虑、为感情所苦恼的情绪:是否为系统设定的 “新手引导” 呢?如果说真的存在 “开发者模式”,你最期望修改哪一个参数呢?是延长寿命,还是消除贫穷?或许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我们开始质疑世界的真实性,就已经跳出了“默认程序”的框架。正如《盗梦空间》中的那句台词所问:“你是甘愿活在完美的梦境之中,还是直面残酷的现实呢?”至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真相——因为质疑本身,就是突破代码的第一行指令。
[大哭][大哭][大哭]鱼头汤特预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