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电商之都”到“AI新贵”,杭州的秘诀是什么?
作者| 冯婉瑜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2025年的杭州依然很能打!跨境电商卖家超6.5万家,进出口规模达到1519.95亿元,出口规模占杭州出口总值的23.17%,杭州仍是“中国电商之都”。同一片土地上,杭州孕育的科创领军企业也正在冉冉升起,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已经能完成原地侧空翻、“鲤鱼打挺”、格斗扫腿等复杂动作,DeepSeek还能生成文言文。现在的杭州,左手攥着跨境电商王牌,右手握着新科技,成了全国“双线超车”的样板。
当杭州凭借“六小龙”出圈,“杭州模式”在全国掀起了一阵模仿热潮。可看看硬指标:2024年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28.8%,创历史新高。要摸透杭州的晋级密码,得先搞明白:从电商大本营到AI新高地,为什么偏偏是杭州跑在了最前头?
在一场“新智焕发看浙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采风”的活动中,或许能一探究竟。
01
为何是杭州?
“一个出色人才能顶50个平庸员工。”乔布斯的这句话,被西方管理界视为法则一样的存在,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方面,杭州具有两大优势,一是杭州人才济济的高校,二是杭州具有领先优势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创业支持政策。
DeepSeek、群核科技、宇树科技、游戏科学、强脑科技和云深处科技六家企业,因为处于新技术领域前沿,且在业内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因而被称为“杭州六小龙”。这些企业的创始人中,有四位都曾在杭州求学。深度求索的创始人梁文锋毕业于浙江大学,群核科技的创始人黄晓煌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本科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云深处科技的创始人朱秋国不仅就读于浙江大学,而后还在浙江大学担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有业内人士曾向媒体表示,王兴兴之所以选择在杭州创业,“杭州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力”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抢人大战”上,杭州一向不遗余力,生活补贴,租房补贴;上城区博士后最高可领100万元安家补助,实习生每月3000元生活补贴;临平区提供7天免费住宿……杭州不断上新人才政策“工具箱”,以求与人才“双向奔赴”。
技术有了,人才有了,接下来就是钱。在媒体的走访采风活动中,小派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派科技”)表示,他们之所以能在业内大放异彩,离不开杭州的金融支持。小派科技主要从事虚拟现实(VR)领域硬件及相关行业应用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其研发和生产的高端VR头显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市占率高达80%。2004年,小派科技总部搬迁到杭州时,浦发银行通过“浦新贷”产品,为小派科技提供了1000万元信用贷款助力企业的经营周转。
税收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在如何通过减税为企业降低负担上,杭州也提供了贴心服务。比如钱塘区税务局精准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推出“才税管家”团队等特色机制、打造“税小秒×365”纳税服务品牌等。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杭州的税收政策,“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科创企业的崛起,仅有技术、人才、资金就够了吗?杭州给出的回答是——不够。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形式,但在转化过程中,只有极少数技术可以“破茧成蝶”。有数据显示,约1000篇高水平科学研究论文中,最终转化成功的只有一篇。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在于,专业性强,转化难度大;院企之间难以建立信任。这时,杭州专门打造的孵化器就起作用了。在孵化器的帮助下,科学家得以转换思路,建立起对市场机构的信任;创业者则能够找到有高壁垒又不会太超前的技术。
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杭光所”),是一家聚焦于光电子领域的“硬科技”孵化器。其构建了一套科创孵化模式,即“算法(科创生态)+数据(科技成果)+算力(基地)”,旨在提高转化率。成立五年多来,杭光所已孵化50余家硬科技创业公司,吸引外部社会资本超25亿、孵化企业总估值超250亿。凯瑟斯技术(杭州)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冷原子时频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在杭光所的帮助下,成立仅四年多的它,已经从应用研发走到了量产阶段。
当技术、人才、资金等硬件条件为杭州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后,当地政府极具前瞻性的眼光,成为了杭州站在AI及芯片等高精尖科技研发前沿的助推器。
位于杭州滨江区的中昊芯英,是国内目前唯一掌握TPU架构AI芯片核心技术并实现TPU芯片量产的公司。其自研的高性能TPU架构AI芯片“刹那”,算力性能超越国际知名GPU芯片近1.5倍,能耗降低30%,是国内打破国外高端AI芯片垄断、解决AI算力卡脖子难题的自主可控高性能芯片产品。未来将继续依托其在AI芯片领域的深厚积累,不断扩大产品线和应用范围,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面赋能新型工业化。
中昊芯英创始人及CEO杨龚轶凡对媒体表示,科技企业早期研发时间长、产业生态未形成,企业发展需要资金和资源的支持。“2020年的时候,没有人相信大模型,更没有人相信用我们现在生产的芯片跑大模型这件事。当时的主流观点是AI马上要退潮,算法公司在裸泳,我们这种做基础设施的公司肯定连水花都看不见。”
而浙江政府却大力支持了中昊芯英在杭州的发展。“当大多数地方还在关注亩产税收、工业产值时,浙江已经以人才为本,通过评审人才、提供配套政策等方式,为中昊芯英等科技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资源,支持我们去完成一个完整的AI芯片研发。此外,浙江丰富的科技企业和产业生态,也为中昊芯英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们在杭州的5年,能感受到这边芯片设计、生产的企业都在增加,滨江区科技公司密集,上市公司众多,这个地方的确非常适合科技创业者。”
政策支持、良好的营商环境,再加上还是产业聚集高地,使得杭州不仅诞生了“六小龙”,还出现了不少独角兽企业。杭州市创业投资协会联合微链共同发布2024杭州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榜单显示,截至2024年4月,杭州共有43家估值不低于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382家估值不低于1亿美元的准独角兽企业。准独角兽企业中,117家处于医疗健康领域,35家处于人工智能领域,26家在大数据领域。
02
“保姆式”服务
企业落地生根只是第一步,如何在后续发展中持续提供支持,才是考验一座城市产业服务能力的关键。杭州深谙此道,不仅注重招引培育,更建立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以杭州拱墅区为例,为了“像服务居民一样服务企业”,拱墅区建立了商务社区,专门针对楼宇、商圈、市场、商贸综合体和两新组织相对集聚的区域。目前,29个商务社区已覆盖478幢楼宇、服务企业超过3万家。
商务社区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呢?拱墅区鼓励商务社区将线上线下结合,将“一站式”服务升级为“全天候”服务,同时立足商务业态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服务。比如,商务社区上线的“企服百事通”,企业可以在线上进行问题反馈,简单问题当日就能收到回复,复杂问题当日受理、五日办结,整体办结率100%。
杭州昆泰磁悬浮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系列化磁悬浮超高速电机的研发及应用,是业内领先的磁悬浮技术应用方案提供商。公司独有的微特磁悬浮技术平台解决了磁悬浮技术小型化、低成本化、量产化三个推广应用的关键障碍。其董事长兼CEO张寅在谈及为何会落户拱墅区时表示,除了更宽松、更包容的为企服务政策,不懂得如何让成果产业化落地的年轻创业者,也能在这里得到更专业、更高效也更包容的支持。
不仅是拱墅区,高新区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也甚是贴心。杭州高新区(滨江)区委常委、零磁科学谷(智慧新天地)党委书记丁昌钰对媒体表示,高新区不但为企业从创立到发展提供全程陪伴式服务,并且决不主动打扰,将“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贯彻到底,尽全力打造无感政府,为企业过滤外部干扰,让企业安心做好自己的事。
从初创小苗到业内新星,杭州针对科创企业的分阶段养成计划堪称是“保姆级攻略”!在这里,掌握技术的大佬们不用等投资人“翻牌子”,不用被现金流“卡脖子”,就连一些企业头疼的政务事项,也有人手把手帮助解决。从“中国电商之都”到“AI新贵”,杭州没有什么秘诀,一句话概括就是,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对于想要复刻“杭州模式”的城市来说,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这年头想要搞创新,不能光喊口号,而是要学会把政策写成通关秘籍!
就如杭州未来科技城门口的标语所展示的那样: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