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皇帝耶律德光这个人在历史上还是可圈可点的,是一个骁勇善战的皇帝,但是他也有吃瘪的时候,那就是面对汉人百姓们,因为百姓不好管,所以直接就丢弃刚刚打下的城池回到辽国去了。耶律德光原本没有资格当辽国皇帝的,他的父亲耶律阿保机原本是想立他的哥哥耶律倍当皇帝的,但是他的母亲却极力反对,因为耶律倍比较喜欢汉文化,与汉人亲近,也比较文弱,所以皇后述律平坚决立耶律德光为皇帝。
耶律德光上位后果然也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他继承了父母的才干,通过不断的战争统一了契丹族,但是他不甘心只是在自己的地盘上称王称霸,他还想染指中原,恰好这个时候儿皇帝石敬瑭给他送来了机会,石敬瑭原本是后唐皇帝李嗣源的得力干将,也是效忠于后唐的,后来李嗣源离世,他的儿子李从珂上位,他将石敬瑭视为眼中钉,石敬瑭的日子也不好过,一个不小心,可能小命都保不住,所以他决定谋反。
石敬瑭当时只是后唐的一个节度使,他想要与李从珂抗衡的话,实力还是不允许的,所以他就找到了所向披靡的耶律德光,于是他们之间就达成了协议,石敬瑭说如果耶律德光将后唐打败的话,那么他愿意向辽国称臣,不仅如此,他还认了耶律德光为义父,可笑的是,石敬瑭比耶律德光大12岁,这成了历史上的一个笑话,石敬瑭还承诺耶律德光很多利益,比如打赢后将燕云十六州送给辽国,而且等他建立国家后,每年还会给辽国上贡。
后来,耶律德光帮石敬瑭打败了后唐,石敬瑭建立了后晋政权,石敬瑭也如约定所说,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后期每年也向辽国进贡财物。对于中原国家来说,石敬瑭这样的行为无异于卖国求荣,后来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他可比石敬瑭有血性,他不愿意履行叔叔与辽国的约定,所以他拼尽一切跟耶律德光一战,可到底是实力不够,后晋败了,耶律德光占领了后晋的都城汴京。
一个蛮夷之人来当皇帝,汴京城中的百姓心中都无比惊恐,原本身处乱世已经不容易了,中原的皇帝都不能让他们过上安稳的生活,更何况是这样一位文化和语言都不通的外族人当皇帝呢?百姓们都纷纷组织起义,百姓们在暗处,耶律德光在明处,他也是比较害怕的,害怕哪天就死于非命了,他原本也曾试着安抚城中的百姓,告诉他们自己也可以当好这个皇帝,但是根本就没有人相信他。
面对汴京城中百姓自发的起义,耶律德光根本就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他索性就在汴京城中抢掠一番以后就回去辽国了,耶律德光也许是因为常年征战透支了自己的身体,他在从中原返回辽国的途中就病重身亡了。皇帝是百姓的皇帝,管理的是天下的百姓,如果百姓不愿意服从这个皇帝的管理,那么这个皇位做的也是如坐针毡的,耶律德光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保存自己的实力返回自己的地盘,可是有很多皇帝不懂得这样的道理,上位之后就苛待百姓,不把百姓当人看,所以国灭也是必然的事情。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代君王应该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并不是说手中有兵权就能治理天下,如果对天下百姓苛刻的话,百姓也是可以造反的,很多朝代的灭亡都是百姓受不了欺压和暴政而反的,如果没有民了,有兵又有什么用呢?要知道,兵也是民,耶律德光的例子证明了不被百姓接受的皇帝肯定是坐不稳皇位的,历朝历代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