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乡村风景:人“鬼”追逐的集市

雨树披纷 2025-02-05 18:17:00

八十年代初期春节,闽北乡镇的一个村子,几个率先致富的大户,合资正月请戏班唱目连戏,戏台子就搭在祠堂前的空坪上。

正月初六,目连戏如期举行。戏班子是从浙江苍南请来的,还从临近的福建沙县,请寺庙来做“水陆法会”。

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之后,上场的是僧人。他们亮出鼓、铛、铙、钹、木鱼、云锣,一时器乐大作,众僧诵经唱念:昔日有个目连,南无阿弥陀佛!……

各地的商贩,都在戏场外围一溜儿摆开摊子,排成临时集市,也热热闹闹开场。闲逛的、看货的、买货的,讨价还价的,比看戏的还多。

僧人唱了一二个小时之后,戏台上来了个花脸,一句“戏已开腔,八方来听”,一阵锣鼓喧天,正戏《目连救母》开场了。

先是武场表演,一个老旦跟五个鬼卒,在台上开始了一场缉拿“追捕”。

装扮得花里胡哨的老旦,却身手不凡,表演了一套近乎杂技的动作;

这个“老妇人”,在不断的翻跌中,接住了五个鬼卒抛射来的“鬼叉”,其间,耍起了前扑、后翻、抢背、跳桌、窜帐等拿手功夫。

人和鬼,你追我跑,在台上闹得不亦乐乎。忽然,老旦跑下了戏台,踩着碎步,径直朝观众群里跑,五鬼卒大喊大叫在后头追。

拥挤着看戏的村民,纷纷笑着主动给他们让路。他们知道,鬼卒纵有三头六臂,一定拿老旦奈何不得。

我们本地的傩戏,也有类似的实地“追捕”。

村里的目连戏,唱了一出又一出,一直唱到正月十五。观众听不懂演员唱得是什么,但热情不减反增;四邻八乡的村民,都闻讯赶来听戏看热闹。反反复复上演的,就是人鬼追逐的武戏。一边百看不厌的,一边百演不倦。

外围的摊贩,被挤得越来越远,最后被挤到小溪对岸,但丝毫不影响生意。看客顾客越来越多,最后发展到一摊难求。

连续几天的目连戏,摆摊的都赚大发了,特别是那些“文化”下乡的摊贩。

邓丽君、刘文正、凤飞飞等港台歌星的录音卡带,在城里已经滞销,但这里卖脱销了。

淫秽图书、打“擦边球”带颜色的出版物,如某某奇案、侦探、秘闻之类的书刊,在城里屡遭查禁,这里卖得出乎意外的火爆。

可笑的是,盗版翻印的吴阶平的《性医学》、阮芳赋的《性知识手册》,这类知识类书籍,在城里卖不动了,这里却热销,成了抢手货。

四十年过去了,目连戏唱得是哪出戏,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唯独人与鬼玩“跑跑抓”,至今记忆犹新:老旦一边跑一边扭着屁股,鬼卒虚张声势,高举“钢叉”龟速地追。

前些年,向很多当地人打听,年老的说:没人看戏了,早就不请戏班子了;年轻的反问:什么叫目连戏?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