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踩走了福气:险些引发春节血案的蝙蝠惊魂

雨树披纷 2025-02-07 17:58:17

那年临近春节,镇上家家户户忙着扫尘。

一户人家厅堂神龛后的夹板里,忽然掉下几只过冬的蝙蝠。在厅堂玩耍的邻居男孩,见状,一脚就踩了下去。

这家主妇恰巧看到了这一幕,立马尖叫起来,“挨刀的!挨刀的!”主妇继而骂开了。

在镇上,“挨刀的”是一句骂人的话,平日骂骂倒也无妨,但年关来骂则万万不可。

男孩母亲听到了,跟这家主妇相互怒骂,结果把两家男人也引来了,手持家伙差点干起架来。

好在春节前,村里青壮年大都回村,火气冲天的两家人,被大伙拉开,避免了流血。

小小的蝙蝠,怎么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在闽北民间,蝙蝠在家里过冬,能给这家人带来福气,当地就有“梁上燕、板后蝠”之谚,特别是春节期间,蝙蝠更是打不得,骂不得、惹不得的吉祥物。

这些年,这家人灾祸不断,事事不顺,连多年的梁上燕子,都不来筑巢做窝了,好不容易盼来了蝙蝠,绝对是“福”的好兆头,没想到,邻居男孩一脚就把“福气”给踩走了。

镇上很多老房子,都有蝙蝠图形的砖刻;有的人家,还张贴蝙蝠图案的窗花。在乡民心目中,蝙蝠就是“福”的象征。

当时,对农村的蝙蝠禁忌,我一无所知。单位的木质门牌后,也曾经掉下几只过冬蝙蝠,没睡醒似地蜷曲着,在冰冷的地上蠕动,看着就觉得又恶心又害怕。

蝙蝠的身上,是很多病毒寄生的大本营,除了动物学家、病毒专家,世上恐怕没人会对蝙蝠感兴趣,更谈不上把它视为祥瑞。

可是民间偏偏崇拜蝙蝠,因“蝠”与“福”谐音,人们便以“蝠”预示福气,民间绘画中的《五福临门》,画里的主角就是五只蝙蝠。

看晚清、民国时期的服饰图片,很多丝绸锦缎的花纹,都是蝙蝠图形;女性婚嫁寿诞时发髻上佩戴的绒花,也有蝙蝠造型。

崇拜蝙蝠是一回事,把人比作蝙蝠,又是一回事。骂人的最高境界,就是骂一个人像蝙蝠,这里所指的蝙蝠,丝毫没有吉祥的意味。

三国曹植《蝙蝠赋》,视蝙蝠为邪恶之气所生,绝非善类,贬斥其“形殊性诡,每变常式”。蝙蝠的形体和习性,确实怪异,令人生厌,曹子建借着蝙蝠来骂人。

明人冯梦龙,在其《笑府·蝙蝠骑墙》里,把蝙蝠喻为狡猾无耻的骑墙派:在百鸟面前,它说自己有四足,是兽不是鸟;在麒麟面前,又说自己有翅膀能飞,是鸟不是兽。

这也不难理解,这就像民间信仰的蛇崇拜,人们敬畏蛇的无穷神力,建庙供奉求拜,祈望蛇神护佑。

蛇崇拜是一回事,但说某人像一条蛇,或把活蛇放在脚下,“叶公好龙”的本相就暴露无遗了。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会。春节前夕踩踏蝙蝠的男孩,想必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个民间禁忌。别说男孩,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这件事依然刻在我的记忆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