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各大猛将之中,唯有一人能够对抗林粟,可惜被自己人用废了

刘葎强罚 2025-02-21 10:46:50

在解放战争中,林粟两位大将展现出非凡的指挥能力,林彪指挥的东北野战军发展至百万规模,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导多场关键战役,歼敌数量均超百万。

毛主席说过:“淮海战役,粟裕立第一功”,“中国若有500个林彪,就能打败日本”。

然而,在国民党军队中,有一员猛将,他是唯一能够对抗林粟的人,可惜被自己人用废了。

他就是被称为“黄埔虎将”的杜聿明。

国民党最能打的将领

杜聿明是国民党军少有的具有西方化战术思维的将领,他成立了国民党军第一个装甲兵团,擅长打闪电战,晚年也被人称为“爱国人士”。

杜聿明生于陕西一个地主家庭,父亲曾经是同盟会成员,教会他许多知识。

在中学时,杜聿明立下了一个志向:“要么学好洋文,去国外看看,要么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由于杜聿明英文学的不是太好,他决定弃笔从戎,正在这时候他恰巧看见了黄埔军校的招生广告,便毅然选择报考军校。

1943年,杜聿明和同县的好友一起报考了黄埔军校,并全部录取,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他当时的同班同学有陈赓、李仙洲、关麟征等人。

入学不久,杜聿明就加入了国民党,他因为勤奋好学,不怕吃苦,被分配至何应钦教导团当见习官,然后又当上副排长。

毕业后,杜聿明直接留校任教导团排长,这一年,他才20岁。

然后杜聿明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的多次东征战役,因为作战勇敢,带兵有方,他的部队受到蒋介石的格外关注。

在惠州战役中,杜聿明用竹梯攻城,身先士卒,第一个登上城墙,事后张治中回忆,若不是杜聿明第一个登上城楼,惠州之战能否打赢都是问题,战后,杜聿明因功升为营长。

紧接着,杜聿明在北伐战争中多次立功,一路升至副师长。

杜聿明虽然是胡宗南的部下,但蒋介石对他很重视,曾多次公开夸奖他。

1933年,日军进攻山海关等地,杜聿明率部参加了长城古北口抗战,杜聿明率领第一四九团担任正面主攻任务,由于师长关麟征受伤,他代理师长,指挥军队与日军恶战三天最后成功掩护主力转移。

战后,蒋介石指派杜聿明的军队跟随德国军事顾问学习,开始整顿军队,杜聿明向德国教官学习了德军的装甲战术,受益匪浅。

1937年,杜聿明受命组建国民党军队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并担任首任团长,这是当时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装甲兵团。

在淞沪会战时,杜聿明率装甲兵团协同步兵阻击日军,又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击溃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取得昆仑关大捷。

1942年3月,杜聿明任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滇缅对日作战,经过缜密部署,杜聿明指挥部队采取多种战术,包括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等,打破日军的进攻,成为国军最能打的将领。

在同古战役中,杜聿明指挥军队与日军展开了长达12天的血战,在关键时刻,杜聿明亲自率领部队冲锋陷阵,最终守住了同古,为远征军的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1945年,杜聿明任东北保安司令期间,曾将林彪部队压制至松花江以北,先后攻占了沈阳、四平、长春等重要城市。

但因蒋介石强令其守住沈阳、长春等地,导致杜聿明无法集中兵力继续进攻,最终被林彪反包围。

杜聿明在解放战争后期是能打却不能自主,处处受人限制,最终被自己人用废。

被自己人用废

在解放战争时期,杜聿明是国军高层唯一同时指挥辽沈、淮海两大战役的将领。

在淮海战役中,杜聿明作为实际指挥官,却处处受到蒋介石的限制,他提出迂回作战的方案,被蒋介石拒绝,蒋介石为了救黄维兵团,强令其转向溪口,最终导致杜聿明集团被解放军合围。

国民党内部认为杜聿明是“唯一可能改写淮海战役结局的将领”,但因为蒋介石的错误干预,导致全军覆没,杜聿明本人也在战役中被俘。

而且当时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各个兵团之间缺乏配合,各种因素打乱了杜聿明的计划。

粟裕也曾评价说:杜聿明的失败“七分在蒋,三分在己”。

如果当时蒋介石采纳了杜聿明的策略,那么淮海战役的走向可能会发生重大的改变。

另外,蒋介石用人的标准是忠诚,杜聿明虽然军事才能突出,但是其妻子曹秀清早年间加入了红军而长期受到猜忌,蒋介石长期越级指挥他的部下,导致战略失误,葬送了杜聿明的军事生涯。

在国民党溃败后,蒋介石为推卸战败责任,将东北、徐蚌战场失利归咎于杜聿明。

杜聿明被俘后,被关押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改造岁月,最终迷途知返,积极参加劳动改造。

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被释放,此后,他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专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为祖国的统一和建设做出了贡献。

杜聿明,这位国民党军队中的猛将,本有能力在解放战争中与林彪、粟裕一较高下,但在那个腐朽的环境下,他的才华终究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0 阅读:6

刘葎强罚

简介:让正义在每一个案件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