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在《草叶集》说:
我按自己的方式生存,这足够了。
即使世上没人理解我,我安然而坐;
即使世上没人不理解我,我安然而坐。
这份安然而坐的定力,不是每个人都有,我们大多是俗世凡人,看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好,会心生羡慕,更会嫉妒不已。
于是,想尽各种办法,也要过上梦想中的生活,要有钱更要有闲,只是现实总是南辕北辙。
在无数次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过程中,我们才会幡然醒悟,人生的真相,早就写在老祖宗留下的四大名著中了。
上学的时候,读四大名著只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囫囵吞枣还一知半解,根本不理解林黛玉的忧伤,只贪图孙悟空打妖怪的畅快。
现在忙碌而又浮躁的我们,真的应该让时间慢下来,认真读一读这四部经典名著,警醒自己千万别活在他们的世界里,重蹈覆辙。

01
别长一颗“林妹妹”的心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一生呕心沥血写成《红楼梦》,为后世留下一部经典巨著,更留下“红楼梦中人”的全景虚幻画卷,让后人如痴如醉。
正如曹雪芹在太虚幻境写的对联所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就像一座飘在空中的楼阁,多情又痴情的贾宝玉,娇弱而敏感的林黛玉,隐忍且稳重的薛宝钗,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道不清也说不明。
而贾母带着一众儿孙们,享受着荣华富贵多年,却不料最后被抄家,落得个凄惨下场,真的是一场人生一场梦啊!
当初饰演87版《红楼梦》的演员中,陈晓旭一直走不出林黛玉的心境,最后抑郁而终。
可见现实中,如果生就了一副林妹妹那样的敏感心肠,生命会显得多么脆弱,不堪承受生活的重负,禁不起人生的风吹雨打。
另外,一部梦中的红楼,也是虚幻的代名词,警醒读书之人脚踏实地,不要有太多理想主义的幻想,否则总有一天会跌落凡尘。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人生的每一步都要踩在坚实的地面上,一步一步地走,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想要一步登天,只会让你摔得很惨很痛。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与其事事追求完美,强求不得,不如沉下心来低头赶路,让你的每一个脚印成为你努力的见证。

02
别把日子活成《水浒传》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水浒》告诉我们的侠肝义胆,更是整部《水浒》的核心之一。
史进因为得罪官府被人告发,无奈投奔外乡;鲁达因为打死恶霸,只得弃官逃亡;宋江因为杀了要挟他的阎婆惜,而被逼上梁山。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每个人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在犯下命案或者被官府追到无路可逃,只得上梁山与官府为敌。
不要把日子活成《水浒传》,因为做人做事逃避是没有用的,“梁山”不是久居之地,更重要的是要看清形势,想尽办法解决问题。
爱迪生曾说,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
既不要逃避,也千万别破罐子破摔,认真迎接每一场考验,一次难关,就是一重阅历。
抓住问题的关键,不要在乎过多的细枝末节,先把方向定下来。
认命就认命,造反就造反,像书中人物那样,模棱两可,畏缩不前,伤害的只有自己。
一边恨贪官奸臣,一边盼着官府招安的思想,导致好汉们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被朝廷直接下了毒手。
如果不能把握好人生的方向,你就是有一百零八好汉的本事,也逃不出命运掌控的漩涡。
唯一能够把握命运的机会,就是既要有解决问题的勇气,更要有抓住关键方向的能力,一击即中才能逆风翻盘。

03
多结交《三国》的桃园兄弟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里的结义场面,从古传诵至今。
这部《三国演义》就是从三兄弟结义开始,展开一幅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画卷。
无论是曹操这样的枭雄,还是孙权那样的雄才,身边都不乏有勇有谋的追随者,才能助力他们开疆拓土,为三足鼎立打下基础。
特别是忠心耿耿陪关羽和张飞,以及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谋略家诸葛亮,更是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左膀右臂。
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如果在你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三两知心好友的帮助,这一生即使成就不了大业也知足了。
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财富并非永久的朋友,朋友却是永久的财富。”
以真心换真心结交来的朋友,是值得一辈子珍藏的财富,而想要留得住朋友,最重要的是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朋友。
朋友帮助你的时候,你要记得回报,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要辜负朋友的帮助,才会让朋友的心离你更近。
更要学会甄别伪善的朋友,那种一心搜刮和利用你的人,不配拥有你的真心对待,遇到这样的人一定要远离。
当遇到像桃园三结义这样的生死之交的时候,请一定拿命珍惜,那是你行走人世最有力的支撑。

04
别当《西游记》的妖魔鬼怪
曾有人问,《西游记》中如果没有孙悟空,唐僧还取得到真经吗?有人回答说,唐僧恐怕早就成为妖魔鬼怪的口中餐了!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到达西天,而这一路上每一次磨难都要降妖除魔,有时候连孙悟空都打不过,只得找佛祖帮忙。
九灵元圣一声吼“上通三清,下彻九幽”,黄眉大王的人种袋能瞬间把人收进袋中,牛魔王的混铁棍和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更是威力无比。
他们都有各自的超凡本领,却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混成了一方妖魔,处境尴尬,实在令人唏嘘。
每到一地,四人必定要遇到妖魔,经历劫数,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都疲于应付,要是人生都像取经路一样坎坷,那就真的太难了。
泰戈尔说过:“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人生艰难,我们要磨练自己,修炼能力,但千万不能让自己沦为妖魔鬼怪。
人要有理想抱负,但不能想吃“唐僧肉”,因为那是别人修炼的成果。
你可以越来越强悍,但是不能像妖魔鬼怪一样,挡别人的路,踩着别人向上爬。
以及,当无法坚持的心魔出现的时候,告诉自己“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你会发现一路坚持的风景特别绚烂。

05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你在浪费人生的时候,别人在拼命爬坡,会让你瞬间回到自律状态。
当怀疑人生的妖孽闪过的时候,告诉自己“人生只有一次,没有重来的机会”,秉承内心最初的坚守,活出想要的人生就是成功。
其实,不当人生道路上的妖魔鬼怪,也是要祛除自己的心魔,只要能战胜它们,你的人生必定灿烂辉煌。

曾有人感叹地说,人啊,长了颗红楼梦的心,却生活在水浒的世界,想交些三国里的桃园弟兄,却总遇到些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
四大名著讲述的是四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每一种人生都有每一种不同的活法,无所谓对错,只关乎选择。
是选择做诸葛亮一样的大智慧者,还是选择像宋江一样目光短视,就是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其实,四大名著不只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我们学习和借鉴人生道理的宝库。
我们每个人能学到多少,又能借鉴多少,就看各自的悟性了。
那么亲爱的你,学到什么了呢?又是如何运用的呢?

06
人到中年,都活成了四大名著
人们常说:“读懂了四大名著,就看透了人生。”
人生的不同阶段,阅读四大名著,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年少时,只看到了书里的降妖除魔、爱恨情仇、江湖纷争。
长大后才渐渐明白,这背后藏着的处世之道和人生态度。
人到中年,很多人都把日子活成了“四大名著”。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
四处显摆才华之人,反倒容易给自己树敌。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才不自诩,守拙求缺。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一遇到有妖怪作乱,沙僧就会有这几句经典台词:
“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啦!”
“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啦!”
“大师兄,二师兄和师傅被妖怪抓走啦!”
如今,这已经成为了玩笑梗,但沙僧真的胆小怯懦吗?
其实不然。他原是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打碎了琉璃盏被贬进流沙河。
虽成为了“吃人的妖怪”,但实力不容小觑。
唐僧师徒在流沙河第一次遇到沙僧时,在水下八戒与他大战了二十个回合,也难分胜负。
被八戒引诱到陆地上后,他也能在孙悟空和八戒的联合下,全身而退。
可见,沙僧的武力,不比齐天大圣和天蓬元帅差多少。
在路过火焰山借芭蕉扇的时候,唐僧师徒遇到了玉面狐狸精。
孙悟空追赶殴打,狐狸精还是逃脱了,跑去跟牛魔王哭诉告状。
后来,趁牛魔王去赴宴,沙僧找到了这只狐狸精,二话不说,直接一个禅杖下去就取了妖精的命。
很多人不喜欢沙僧,是觉得他在取经路上无功无过,一路抱大腿修成正果。
实际上,沙僧明明有实力,却心甘情愿当取经路上没什么存在感的“工具人”。
这背后,其实有着他大智若愚的智慧。
他知道大师兄好强,也懂二师兄爱表现,于是在遇到妖怪时懂得示弱,不抢两位师兄的风头。
而当需要有人挑起大梁的时候,他也会挺身而出。
孙悟空被唐僧气走后,沙僧主动提出去花果山当说客,最后成功让大师兄归队。

曾国藩家书有言:
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狂妄自大者,容易引火烧身;低调谦逊者,才可安稳一生。
真正的聪明人,早已学会收敛锋芒,不显山,不露水,在韬光养晦中踱步前行。
人生路上,懂得“做人求拙,做事求缺”的道理,才能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稻盛和夫曾说:“利己则生,利他则久。”
为人处事,心怀利他之心,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会心念这份恩情,帮你度过难关。
《水浒传》里的宋江,因乐善好施,在江湖上有“及时雨”的美名。
他因杀阎惜娇吃了官司,去柴进庄上避风头。柴进久闻他的美名,好酒好肉地伺候着。
一天,宋江酒足饭饱后去上厕所,在走廊上不小心把炭火掀在了一旁的武松身上。
武松气得想要打宋江,幸好柴进赶来解围。
武松听了他的名字后,二话不说,纳头便拜。
宋江见武松虽衣衫褴褛,但有英雄气概,便既往不咎,两人握手言和。
在这大冷天,宋江见武松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只能窝在走廊取暖,便拿钱给武松做了一身衣服。
此后,他还跟武松吃住在一起,时常促膝夜谈。
众人都在捧宋江的时候,他却不忘力捧武松。
宋江的这些举动,让武松大为感动。
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后,走得越来越近,武松要去找哥哥武大郎,宋江还送了他10两银子当盘缠。
正是凭着这股子“雪中送炭”的善,宋江才征服了好汉武松的心。
后来上梁山之后,武松更是对他死心塌地,冲锋陷阵,立下不少功劳。
有句老话说的好:
上等人帮人,中等人挤人,下等人踩人。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互帮互助。
因为,利他的本质,就是利己。
今日你为别人搭桥,他日别人也会为你铺路。
那些施予到别人身上的善意,终有一天,会回馈到你自己身上。
存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举,人生之路,自然越走越宽。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片段:煮酒论英雄。
刘备帮曹操除了吕布,还收降了大将张辽,曹操心里十分高兴。
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徐州的百姓请求刘备留下,后来刘备和汉献帝叔侄两人见面后,更是分外亲密。
曹操心里十分不愉快,就暗中派人监视着刘备的一举一动。
刘备担心曹操借机谋害他,每天就在自己菜园里浇浇水、种种菜。
还是不放心的曹操,让人邀请刘备到府上后花园青梅煮酒,想趁机试探。
酒席上他问刘备:你觉得当今天下,谁能称得上英雄?
刘备列举了袁绍、孙策等人。
曹操听后摇摇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听后大惊,手里的筷子都吓掉了。
正好这时天上打雷,刘备赶紧趁机说自己被打雷吓到了,这才掩饰过去。
见刘备如此胆小,曹操的戒心才完全放下。
此时,有人传来了公孙瓒被袁绍所破、袁术携带玉玺向袁绍投降的消息。
刘备趁机请战,表示自己愿意领兵去徐州截击袁术,曹操没有多想就答应了。
刘备借此机会离开了曹操的地盘,后又在徐州大败袁术。
曹操得知消息后,才惊觉被刘备“忽悠”了。尽管他心中大怒,十分后悔,但为时已晚。
正是刘备这一招以退为进,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有机会成就后面的一番事业。
有句话说得好:
拳头收回来,打出去才更有力量。
年少时,我们都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英雄壮志。
成年后,才明白,以退为进是一种生存智慧。
人生并非事事顺利,如果一昧地轻举冒进,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韬光养晦,低调干事,看似平淡不争,却能积蓄力量,厚积薄发。
在《红楼梦》中,有人偏爱率性天真、敢爱敢恨的黛玉,不喜欢八面玲珑、圆滑世故的宝钗。
书里的王熙凤也如此评价两人:“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初看《红楼梦》时,也觉得宝钗不疏不亲,过于冷漠。
但直到经历了生活的千锤百炼后,才明白她为人处世背后的高情商。
一次,正值天寒时节,宝钗在院子里看到邢岫烟缩着身子走动,便走上前询问:“天这么冷,你怎么穿着夹袄?”
邢岫烟只得把缘由说给宝钗听。
原来,她和母亲一起来投靠邢夫人,入住贾府后,每月本可以享2两银子的月钱。
但邢夫人却以一月用不到2两银子为由,要求邢岫烟省出1两给她父母。
这让她本就捉襟见肘的生活,更加拮据。
再加上府里的丫鬟、婆子们都是势利小人,见邢岫烟白吃白住,经常说些闲话。
邢岫烟不得已,只能把自己的冬衣拿去当了几吊钱,给丫环、婆子们买点心。
宝钗听后对邢岫烟说:“那些婆子们嘴碎就让她们说去。你的棉衣典当到哪家了?”
邢岫烟说:“好像是叫‘恒舒典’。”
宝钗听到后,偷偷将衣服给取了回来,又悄悄地送给了邢岫烟。
正是宝钗为他人着想的高情商,才让她在贾府复杂的社交环境里“大得下人之心”。
贾母公开称赞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都不如宝丫头。”
贾府里小丫头们也爱和她亲近,就连“情敌”黛玉,后来也和她相处十分要好。
林语堂曾说:
一个中国人要是喜欢宝钗,就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若喜欢黛玉,那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从理想到现实的过程。
年轻时,率性洒脱、无所顾忌;经历世间百态后,才懂得替人着想。
正如《情商》这本书里说的:
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一个人如果心里能时刻装着别人,他的人缘注定不会太差。
人到中年,拥有宝钗这种替人考虑的高情商,是为人处世最高级的善良。
中年,在人生的字典里就不是一个容易的词。
当我们体会过人生百态,经历过悲欢离合,才逐渐明白:
要有沙僧大智若愚的智慧,低调做事,平和处世;
要有宋江极致利他的格局,乐善好施,成就自我;
要有刘备以退为进的谋略,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要有宝钗为人着想的情商,与人相处,如沐春风。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四大名著中,悟透人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