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迁!从劫富济贫到自身难保!“红魔”曼联已被豪门除名?

白晓生看玛尼 2025-02-27 16:49:17

你觉得曼联还是豪门吗?

目前曼联联赛排名第15名,虽然距离降级区仍有一定距离,但是这个排名着实是出当下真实写照。

没进攻,没防守。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一盘散沙。俱乐部不像俱乐部,更像一个商业,或者说更像一家企业。

资本操盘下的职业足球 “外行管理”

2005年,格雷泽家族以杠杆收购的方式将曼联私有化,从那一刻起,这个百年足球豪门的 “基因” 便开始悄然变异。美国资本所携带的商业逻辑,与足球世界纯粹的竞技法则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碰撞。

在2023年的财报会议上,俱乐部CEO阿诺德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的首要KPI是让商业收入稳居全球前三。”

这种将竞技成绩与商业利益彻底割裂的运营理念,如同一场风暴,瞬间将曼联的转会市场搅得一片混乱。

2022年夏窗,管理层为滕哈赫豪掷1亿欧元,签下其旧部安东尼。这一决策过程堪称足球管理领域的反面教材,既没有专业球探报告作为决策依据,对技术部门关于球员身体对抗短板的警告也充耳不闻,甚至都未曾将安东尼与其他潜在目标进行对比分析。

更为荒诞的是,在安东尼加盟仅仅半年后,曼联青训学院就因预算削减,不得不解散U23数据建模团队。

这种以购买豪华游艇的资金,去购置一艘普通渔船发动机的荒唐操作,在格雷泽时代的亿元级转会交易中,已经重复上演了16次之多。

曼联教练席的频繁更迭和混乱状况,同样令人咋舌。从莫耶斯到阿莫林,短短十来年间,曼联走马灯似的更换了多少任主帅?每一任继任者的战术理念都与前任大相径庭。

索尔斯克亚主打快速反击战术时,管理层却为他签下了更适合控球体系的范德贝克。而当朗尼克推行高位逼抢战术时,球队阵容中却充斥着像马奎尔这样转身缓慢的中卫。

这种买人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用?换汤不换药!完全是在应付工作。

这种战略层面的混乱和摇摆,让卡灵顿训练基地的工作人员无奈自嘲:“我们的战术板得配备可擦写涂层,因为每一任新主帅来了,都得把之前的战术全部推翻重来。”

体系崩塌中的更衣室 “黑洞效应”

如今的老特拉福德更衣室,宛如一部现实版的足球题材《蝇王》。

当桑乔因训练迟到被滕哈赫处罚时,管理层采取了一种极其业余的危机处理方式。表面上公开支持主帅,背地里却默许球员之间的派系斗争。

这种首鼠两端的做法,直接导致更衣室分裂为荷兰帮、葡语系和本土球员三大阵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队医透露:“现在准备更衣室的医疗报告,都得准备三个版本,分别给不同派系的球员看。”

球队的战术体系已经崩塌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在2023-2024赛季的前15轮比赛中,曼联场均跑动距离在英超联赛中垫底,高位逼抢次数比保级球队还少23%,但长传冲吊的比例却高居联赛第二。

这种毫无章法的战术安排,让B费在接受采访时也不禁无奈感慨:“我们现在就像是同时在下国际象棋和斗兽棋,完全找不到方向。”

更致命的是管理层的 “创收策略”,取消员工免费午餐,改为发放水果的决定,不仅让卡灵顿基地每天中午外卖员排起了长龙,更是将弗格森时代所倡导的 “细节成就伟大” 的俱乐部文化彻底摧毁。

安东尼以8500万欧元的高昂身价加盟曼联后,在35场比赛中居然交出了0球0助攻的灾难性数据。然而,他在阿贾克斯时期的恩师滕哈赫,却依然在新闻发布会上坚称 “他需要更多时间来适应”。

这种管理层、教练组和球员之间形成的相互包庇的 “闭环”,就像一个巨大的 “黑洞”,无情地吞噬着所有足球规律。

也难怪C罗将曼联的问题比作水族馆里生病的鱼,他表示:“一年半前我就说过,并且我还会继续问题不完全在于教练。这就像水族馆里的鱼生病了,你把它拿出来会解决问题。如果你再把它放回水族馆,它还是会生病。这就是曼联的问题。还是一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曼联放弃的球员像桑乔和安东尼,在新俱乐部的表现堪称惊艳。

桑乔回多特蒙德后,迅速找回了状态,在多特蒙德的前5场比赛中就制造了4个进球。昔日被卢克・肖指责为 “训练不积极” 的他,在德甲赛场成为了过人王。再次回到英超的他在助攻数上远超于曼联时期的自己。

安东尼离开曼联后,也在皇家贝蒂斯迅速找回了状态,凭借出色的发挥多次帮助球队在关键比赛中取胜,其在场上展现出的活力和创造力,与在曼联时期的低迷表现形成了天壤之别。

他们在曼联的经历仿佛是陷入了泥沼,而离开后却能在新环境中大放异彩,这一现象深刻地揭示了曼联内部存在的严重问题。

滕哈赫执教曼联时,球队虽内部问题重重,却还能呈现出 “劫富济贫” 的特点,面对强队时有过惊艳表现,给球迷带来过惊喜。

可如今,曼联在各方面问题的持续发酵下,已全然没了昔日模样,自身都难保。现任主教练阿莫林不禁感慨:“现在的曼联是最差的曼联。” 这一评价,无疑是对当下曼联困境的精准写照。

豪门气质消亡后的次元壁困境

2024年冬窗,当曼联球探第三次向管理层提交关于贝林厄姆弟弟乔布的考察报告时,得到的回复却是 “先评估他在社交媒体上的粉丝增长潜力”。

这种将流量置于竞技价值之上的评估标准,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在过去5年里,曼联错失了哈兰德、赖斯等众多极具潜力的青年才俊,而这些人却在竞争对手的球队中成长为核心球员。

俱乐部商业开发主管的薪酬,这一数据比任何战术分析都更能说明问题的本质。

弗格森时代 “92班” 的辉煌成就并非偶然。那是青训体系、球探网络、医疗科学以及深厚的俱乐部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然而,如今的曼联卡灵顿基地,顶级训练设施旁边,却是外包给第三方的营养团队,U18梯队教练组每年的人员流动率超过50%。

当曼城大力构建全球卫星俱乐部体系时,曼联却选择关闭在巴西的球探站。这种短视的战略决策,让曼联在新生代球员的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

格雷泽家族最新推出的 “数字曼联” 计划,更是暴露了其在认知层面的严重偏差。投入1.2亿英镑建设元宇宙球场,却对训练基地的反重力跑步机等基础设备的更新升级视而不见。

这种将商业噱头置于足球运动本质之上的运营逻辑,正一步步侵蚀着俱乐部的竞争根基。

正如弗格森曾经的助手麦克拉伦所说:“现在的曼联就像是用爱马仕的包装盒,装着超市自有品牌的商品,打开华丽的包装后,只剩下无尽的失望。”

结语

从弗格森退休时处于英超霸主地位的 “巨人”,到如今在管理层、竞技层和文化层全面崩塌的 “商业怪胎”,曼联的衰落轨迹为现代足球敲响了沉重的警钟。

加盟曼联的球员其实并不差,但是他们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为什么?因为只是盲目的追求大牌,盲目的追求短期。

当资本逻辑完全凌驾于足球规律之上,当短期的财报数据取代了长期的竞技规划,即便最忠诚的红魔球迷,也不得不承认。那个曾经让对手敬畏的红色帝国,如今正亲手将自己钉在 “伪豪门” 的耻辱柱上。

或许正如《曼彻斯特晚报》所尖锐批评的那样:“现在的曼联,和华尔街资本最相似的地方,就是他们的球衣颜色都和华尔街的铜牛一样。”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或者作者,欢迎转发、关注、点赞。

0 阅读:80

白晓生看玛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