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计算机安全领域的全球顶尖华人教授王晓峰,在没有任何的解释的情况下,被FBI搜查“罪犯化”处理,至今已经失联数周。
就连妻子也被连带责任,被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解雇,随后妻子马念莉愤怒表示:多年来自己夫妻二人为美国技术进步做出不小的贡献,如今却被当作罪犯一样来对待。
王晓峰究竟做了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要让FBI不遵守正常程序,也要介入快速带走?
中国顶级专家神秘失踪
王晓峰教授,担任国际计算机协会安全专委会(ACM SIGSAC)主席,计算机安全专业在全球排名也排在第一,简直就是“大神”级别的人物。
但就在在3月28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突然闯入了王晓峰教授和妻子马念丽的家中,没给王晓峰任何反应的时间,直接把俩人的住所翻了个遍。
据邻居回忆,这场搜查近乎持续了10个小时,漫长的时间里,特工们进进出出,搬走了一箱又一箱的物品,这些被当作了所谓的“物证”,连他手机等随身物品也都一同没收。
从客厅到卧室,再到书房和地下室,甚至连垃圾桶都没有放过,邻居们当时看到这一幕,简直目瞪口呆,想不明白为什么平时一副温文尔雅的教授,突然成了FBI特工们的重点“对象”。
就在同一天,印第安纳大学学校官网上,关于王晓峰的一切资料也被全部删除,并且,王晓峰还收到了来自学校的解雇邮件,邮件中的理由简直荒唐得让人瞠目结舌——没有具体原因,几乎等于“没有任何理由”的空白通知,也没有遵循任何正当程序。
这场变故让人不禁开始怀疑,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让学校和FBI这么急着与他撇清关系?
而在这之后,王晓峰也失去了联系,并且美国《连线》杂志深入调查后发现,竟然在联邦法院的案卷中找不到任何关于王晓峰和马念丽的记录,也没有任何与他们有关的法律文件,既没有解释,也没有任何根据,根本让人无法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王晓峰教授从学术界的“明星”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被消失”的人,这背后的真相,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家属发声
在王晓峰失联后的那些日子里,王晓峰的妻子马念丽,成为了这个破碎家庭唯一的支柱,终于在4月14日,亚裔美国学者论坛(AASF)主办了一场线上论坛,王晓峰的家人终于有机会打破沉默,公开讲述自己深埋心底的冤屈。
论坛上,王晓峰的妻子马念丽,第一次讲述了这一切,马念莉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她回忆起和王晓峰带着对学术的热爱,来到美国。
王晓峰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日复一日地研究,为美国在这个领域赢得了无数荣誉,可他们位置信任这么久的国家,现在却把他们当作罪犯对待。
FBI的突然搜查,学校毫不留情的解雇,把生活毁得一无所有,马念莉回忆起那些特工闯入家中的情景,家里被翻得一团糟,她的心也跟着被撕裂开来。
她不明白,自己的丈夫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遭受这样的待遇,那些被带走的物品,是王晓峰多年辛勤科研的心血,而这些东西,现在成了“物证”,却再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马念丽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遭到了无情的裁员,马念丽之前在印第安纳大学担任图书馆系统分析师,经过自己丈夫的事情后,自己也连带责任被学校毫不留情地解雇了。
没有任何提前的通知,也没有任何合理的解释,学校一纸通知,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她形容这次被解雇的经历“极具毁灭性”,曾经安稳的生活、稳定的工作在一瞬间化为乌有,再也没有了。
在接受采访时,马念莉还透露,她曾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学校、律师以及相关部门,试图弄清丈夫的情况,寻找任何能够帮助的力量,但每一次都是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消息。
就在她发声之后不久,马念莉也突然失联了,让所有人都更加紧张起来,人们纷纷猜测,她是否因为回应而遭到“噤声”?她的失联,让这个案件变得更加迷离,加上现在美国关税闹得这么厉害,很难不然那个人怀疑,会被某种不可告人的力量制裁。
“中国行动计划”
王晓峰教授的遭遇,也不是第一个例子了,在2018年11月特朗普政府启动的“中国行动计划”,这个计划表面上是为了防止中国“从美国窃取信息”,但实际上,背后满是政治操控的味道。
特朗普要求全美94个地区的司法部门每年起码提出一到两起针对中国的诉讼,形势的严重性可想而知,于是,美国的情报机构以“中国学术间谍”为由,一场接一场的冤假错案应运而生。
多数华裔科研人员,根本没做什么坏事,却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些科研人员本是为了推进学术、推动科技而努力工作,但在“中国行动计划”的阴影下,一切努力和成就,都被质疑和颠覆。
尽管2022年2月23日,拜登政府宣布终止了“中国行动计划”,但带来的“寒蝉效应”的影响力,还是不容小嘘,王晓峰教授的案件就是一例活生生的写照。
王教授王教授在密码学、隐私保护以及网络安全领域是声名远扬的杰出学者,学术成就不容小觑,但就因为他的华裔身份,再加上他有可能和中国有一些学术交流,让一些美国政客和机构感到不安,对他进行了调查和打压,于是FBI就来个突袭搜查,结果学校也给他来了个“无端解雇”。
还有观点认为,一些美国政客和机构,出于种族偏见和政治目的,经常将华裔科学家视为“异己”,对他们进行打压和排挤。
王晓峰教授的遭遇,并非个例,此前,就有许多华裔科学家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调查、起诉,他们的科研事业和生活被彻底摧毁,这些事件,不仅损害了华裔科学家的权益,也破坏了美国的学术自由和科研环境,阻碍了全球科技的进步。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名华裔生物学家透露,王教授的事件发生后,他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被调查的对象,担心被误认为是间谍。
甚至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创始人分析说,王教授这一事件表面上看仅是孤立个例,但极有可能演变为未来的一种常态,在当下,从事前沿科技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或许在不经意间就会成为类似调查的“靶心”。
而且,从“中国行动计划”实施期间的一些案例来看,美国政府对华裔科研人员的调查已经开始呈现出扩大化、随意化的趋势,只要这种歧视性政策存在,华裔科研人员就永远摆脱不了被怀疑、被迫害的命运。
美国《自然》杂志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超过1600名受访科研人员中,超过75%的人表示,他们正在考虑离开美国,“中国行动计划”,不仅侵害了华裔科研人员的个人权益,还摧毁了美国本身的科研生态。
学界的愤怒与恐慌
王晓峰教授被非法逮捕,简直是学界的重大事件,印第安纳大学文理学院的卡尔·温伯格教授简直气得不行,他站出来说,学校的做法简直是对程序正义的嘲讽,温伯格教授心知肚明,依美国现行法律与教育制度框架,教师若面临解聘处分,必须严格遵循一系列法定正当程序保障。
王教授完全应该提前10天收到通知,且有权在评审委员会面前公开辩解,但学校选择绕过这些规定,这明显是对法治的践踏。
更让人无语的是,温伯格教授和其他站出来的学者们,要求学校给个合理的解释时,学校的回应居然是“去找FBI问”,这推卸责任的态度,更让人火冒三丈,感觉学校把问题根本不当回事。
曾深陷“对华间谍指控”风波、遭逮捕羁押的麻省理工学院陈刚教授,也曾切身体会过这种“有罪推定”逻辑的荒诞不经,近日,他在一场线上论坛活动中直言痛陈,王晓峰案是法治进程的严重倒退。
在这场由“中国行动计划”引发的恐慌中,华裔科研人员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本来怀着对学术的热爱,怀着对科研事业的执着,来到美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可惜,他们的梦想却被无端的猜疑和歧视所摧毁,美国政府的这些错误政策,不仅仅摧毁了他们的个人前途,也让美国的科研事业遭受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看就是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