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东部战区位台海组织了一场名为“海峡雷霆-2025A”的演习,演习区域位于台海中部和南部海域。
此次演习恰逢敏感时期,正值台海局势紧张之际,格外引人关注。
令人意外的是,这场演习给台湾的能源供应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涟漪。
一艘原计划驶入高雄港的11万吨级LNG天然气运输船,在演习开始后被迫改变航线,绕行避开了演习区域。
另一艘预计抵达台中港的“台达2号”LNG船,也只得在海上徘徊,小心翼翼地沿着演习禁区的边缘航行。
这两艘LNG船的遭遇并非偶然。
去年12月,解放军也曾在台海周边举行大规模军演,当时运送液化天然气的LNG船甚至比台湾军方更早察觉到动向,迅速掉头远离了军演区域。
此次“海峡雷霆-2025A”演习,再次凸显了台湾能源供应的脆弱性。
这些满载液化天然气的巨轮,对台湾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台达2号”LNG船,一次可运载约7万吨液化天然气,足以满足台湾一天的工业和民用需求。
而台湾当局的液化天然气储备最多仅够使用11天。
如果演习持续下去,台湾的能源储备将很快消耗殆尽,岛内社会可能陷入混乱。
此次“海峡雷霆-2025A”演习,重点演练了查证识别、警告驱离、拦截扣押等科目,旨在检验战区部队的区域管控、联合封控和精确打击重要目标的能力。
相比前一天“多方向进抵台湾岛”的大规模军演,此次演习更具针对性,演习范围集中在台海,重点演练对台湾岛的封锁能力。
东部战区发布的海报用“进逼”和“慑封”来形容此次演习,清晰地表明了其战略意图。
对于高度依赖海上运输的台湾来说,解放军的封控演习无疑击中了其要害。
台媒指出,解放军设下的“军演结界”直接挡住了运载天然气的LNG船,对岛内能源供应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
而更深层次的担忧在于,解放军正在通过不断紧逼的军事行动,逐步收紧对台湾的控制。
他们一方面演练对岛内目标的精确打击,一方面加强对“要域要道”的封控,阻止外部势力介入,切断台湾与外界的联系。
岛内对解放军的行动反应不一。
国民党指责赖清德上台后单方面加剧了两岸紧张局势,呼吁以对话取代对抗。
而赖当局则表现出强硬姿态,声称不会屈服于压力。
仅仅是台海演习就已吓得LNG船不敢进港,这足以暴露出台湾的脆弱性。
一些岛内网友甚至感叹:“围住台湾岛,不用干什么,台湾就完蛋了。
”
台湾当局的回应也耐人寻味。
台防务部门在解放军演习开始后的数小时才做出回应,而LNG船却早已“掉头跑路”。
这种滞后的反应,以及当局色厉内荏的态度,引发了岛内民众的担忧和质疑。
他们担心台湾当局的应对能力不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台海局势。
此次演习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一些国家对解放军的行动表示担忧,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另一些国家则对台湾表示支持,强调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从LNG船的绕行,到岛内各方的反应,再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海峡雷霆-2025A”演习的影响正在持续发酵。
这场演习不仅检验了解放军的作战能力,也暴露了台湾的脆弱性,加剧了台海的紧张局势。
未来,台海局势将如何演变?
各方又将如何应对?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