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调集约2万兵力渡海进攻金门,但遭到国民党军顽强抵抗,加上胡琏兵团刚好从汕头撤退到金门,而我军并未掌握这一重要情报,因此进攻失败。
金门之战后,这个面积只有150多平方公里的大岛随即变成了国共两军对峙的最前线,国民党在此屯扎了大量兵力,在整个50年代双方的大规模交火可谓一触即发。
由于金门距离厦门的平均距离只有10公里,最近处只有2.2公里左右,解放军在厦门部署的大口径火炮可以轻易覆盖金门岛,因此炮击金门成了毛主席警告蒋介石当局不要和美国人“走得太近”的重要手段。
1953年朝鲜签署停战协定后,美国执政的艾森豪威尔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签订了《军事协调谅解协定》,公然规定国民党军队的整编、训练、监督和装备完全由美国负责,公然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挑衅。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1954年9月1日,驻厦门的解放军炮兵突然对金门的临时海军码头进行猛烈炮击,彻底摧毁了这个码头。
停泊在码头的国民党海军舰船猝不及防,虽然开炮还击也还是完全处于被压着打的状态,只好冒烟突火地拔锚狼狈逃往外海,9.1炮战以解放军获胜而告终。
厦门前线的解放军炮兵
9.1炮战之后,新中国为了加强东南沿海的战备自1955年起开始修建鹰潭-厦门铁路,并于1958年初全线通车。
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大批火炮和炮弹、备用零件等陆续运抵厦门前线,并且隶属于东海舰队的部分小型舰只、鱼雷艇等也悄然抵达厦门海域,这使得解放军通过大规模炮击短期内封锁金门海域的战略构想成为可能。
1958年夏天,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猖狂叫嚣“反攻大陆”,同时中东爆发民族主义革命引起美国、英国武装干预,为了声援中东的反美行动,并打击蒋介石的嚣张气焰,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军委下决心在金厦前线酝酿一次规模空前的军事行动。
当时,解放军集结在金门的火炮主要包括威力巨大的仿苏制M-30式122mm榴弹炮、国产54式122mm榴弹炮、152mm榴弹炮,最大射程达12海里,已完全覆盖了金门全岛及东侧海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台湾的蒋介石似乎也预感到金门将有大事发生,因此在8月20日由蒋经国、“参谋总长”王叔铭、“三军总司令”等人陪同,秘密来到金门视察。
蒋介石在金门逗留了2天多,除了视察防务,宣扬其“一年准备,三年反攻,五年成功”的陈词滥调之外,还接连会见了在岛上的“防卫司令官”胡琏、“副司令官”吉星文、赵家骧、章杰等人,甚至宣称“要往对面打几炮”。
蒋介石在金门瞭望对岸
8月22日晚上8点多,蒋介石离开金门,此时距离解放军炮击金门仅剩下不到24小时,23日早上,“国防部长”俞大维等人抵达金门,并于23日下午在太武山翠谷的“金门防卫司令部”开会。
就在俞大维等人开完会议在翠谷饮酒作乐时,解放军成千上万发炮弹突然打到了翠谷,在这帮国军高官头上爆炸,顷刻之间岛上的国民党军伤亡惨重。
战后国军分析,对岸的解放军似乎早已知道翠谷是“金门防卫司令部”所在地,并且还修建了蒋介石的临时居所,甚至有可能知道蒋介石前两天刚到金门,因此炮兵的大炮对翠谷格外关照,落弹最多。
除此之外,金门岛上的其他指挥所、炮兵阵地、机场和料罗湾的海军基地均遭到解放军火炮的饱和攻击,迫使国民党海军舰船为了保命再一次狼狈逃窜。
然而惊魂未定的国民党军舰刚刚逃出料罗湾,就又遭到了解放军海军鱼雷艇的突然袭击,在混乱中国民党“台生”号轮船被鱼雷击沉,“中海”号登陆舰被击中后遭到重创失去动力。
8.23炮战开始之后,国民党海军因畏惧解放军的炮火威力根本不敢接近金门岛,仅有“海军副总司令”黎玉玺指挥所谓的“海军62特遣部队”装模作样地来金门海域巡航,但始终游离于解放军岸炮射程之外,对金门的实际援助约等于零。
在金门海战中活跃的解放军鱼雷艇
天天遭到炮火轰击加上外援断绝使蹲守在地下室如同老鼠的金门守军陷入巨大恐慌,他们纷纷指责海军作战不利,导致补给难以送达,并抱怨这样下去金门将无法坚持。
迫于这一压力,国民党海军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始往金门输送部队和给养,这一任务主要由美制中型登陆舰(LSM)承担,但其护航舰队一直遭到解放军鱼雷艇的突袭,使得国民党水兵们胆战心惊,运输效率极低。
最后,台湾当局的“国防部”和“参谋本部”不得不找上了美国人,希望依靠美国人的力量来掩护自己运输物资。
9月上旬,双方制定了号称“‘中’美联合护航运输”,对金门进行补给的“闪电”作战计划,美国人拍胸口保证,将由其第七舰队的强大武力为“国军”运输舰队护航。
很快,大批美军舰艇奉命抵达澎湖港的马公基地,但美国大兵们似乎根本没有投入一场战斗的状态,反而是马公当地的酒吧、舞厅和搔首弄姿的小姐们生意大好,一时间当地夜夜灯火通明,犹如天上人间。
9月7日,美军和国民党军舰开始联合护送国民党登陆舰从马公向料罗湾运输给养,这次行动相当顺利,当天有300吨补给在金门成功上岸,而对岸的解放军并未开炮射击。
金门炮战中的国民党运输船
运输的成功让国民党军高层十分诧异,也有一些“找到靠山”的洋洋得意,他们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解放军一定是观察到了美国军舰的出没,不敢向美舰开炮。
当然,面对突然出现的美国军舰,福州军区前线确实请示了中央军委,得到的指示是“打蒋舰不打美舰”,等收到通知时第一批国民党登陆舰已经下完货物逃之夭夭了。
9月8日凌晨,“联合舰队”再次从澎湖出发,计划8日中午在料罗湾抢滩卸货,他们本以为这一次也会像上次那般一切顺利,不料货才卸了一半解放军的大炮就开火了。
这一批参加运输的是“美珍”、“美乐”两艘中型登陆舰,“美乐”号抢滩较早,此时因为退潮的缘故进退不能,成了解放军的活靶子,在一波波的弹雨中当即起火燃烧。
这类美制登陆舰体积庞大,甚至可以装载多辆坦克,只不过国民党军这次没有坦克可运,因此在坦克舱内装满了汽油桶。
这下可闯了大祸,汽油桶被引燃之后火势蔓延无法遏制,“美乐”号顿时成了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爆竹,随时可能发生弹药殉爆。
金门岛上的国民党炮兵
因为当时“美乐”号上还装着大量弹药,甚至还包括155mm榴弹炮的炮弹,一旦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可把当时呆在海滩上指挥的黎玉玺吓坏了。
他一面如丧家之犬般逃进了地下掩体,一面派人给舰长带话,要他马上带全船人员弃船保命。
“美乐”号的船舷离沙滩还有2米多,这时船上的国民党士兵也管不得那么多了,纷纷抱着各种衣服棉被往下跳,他们还没有跑出多远,那些巨炮的炮弹就被火苗引燃,发生了剧烈殉爆。
曾经亲身参加过“8.23”炮战期间海运任务,后来官至国民党“海军中将”的宋炯回忆道:
刹那间浓烟和烈焰往上直窜近百米,在海滩上形成了远近可见的一朵黑色蘑菇云,目击者心有余悸地声称现场情况“如同原子弹爆炸一般”,堪称惨烈。
由于登陆舰遭到解放军炮火狂风暴雨般的射击,国民党军护航舰船自保尚且不及,谈何反击,国军高层只好给美军“护航舰队”打无线电,请求掩护射击压制对岸的炮火。
“圣保罗”号
这时参加护航的是美国第七舰队舷号为CA73的“圣保罗”号重巡洋舰和舷号为DD760的“约翰·托马斯”号驱逐舰。
其中“圣保罗”号排水量1.4万吨,拥有9门203mm巨炮,其一次齐射的威力堪比一个炮兵团,如果加入战斗,至少在短时间内可以压制厦门岛上的解放军炮兵。
过了一会,国民党军的通讯兵收到“圣保罗”上的回话“I'm Coming”(我来了),但事实上根本没有见美军舰向料罗湾方向靠近一步。
自始至终,美舰都安安静静地待在金门12海里之外看着国民党的运输舰被痛打,所谓的“联合护航”形同虚设,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这让国民党海军士兵十分气愤,大骂被美国人出卖,但却没有任何办法,因为这就是美国人“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本质。
眼看美国军舰指望不上,国民党军只好忍气吞声调整运输方案,让登陆舰在涨潮时抢滩,以便在遭到炮击时立即倒车逃跑。
解放军的对敌广播
但解放军的炮火明显不太“配合”,每次国民党军开始卸货的时候就突然打炮,使得在沙滩上接货的士兵不得不四散奔逃,依然没能卸下多少东西。
对于国民党军来说,好在解放军发动炮击的目的在于威慑警告,而非真正攻占金门,因此后来总算获得了一点喘息之机。
正如后来担任过台湾“国防部长”的郝柏村所评论的:“对方从炮战开始就没有攻占金门的企图,毛泽东的政治战略是高明的,那就是用金马外岛拉系台湾,使台湾不得胶离大陆,以防‘台独’思想的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