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假日或者周末,在步行街、公园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五颜六色的氢气球随处可见,而这些美丽气球的背后,暗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一不小心就可能变身“移动炸弹”。就在前不久,市中心人民医院烧伤外科就接诊了一名被氢气球“炸伤”的男孩,所幸烧伤面积不大,目前伤情稳定,家长们需敲响警钟了。
照片中,小男孩右脸一侧以及额头处,烧伤的痕迹触目惊心,回忆起受伤当天,家长心有余悸。患儿妈妈以前也经常玩,不知道是不是碰到有火,反正突然就砰一声炸了,衣服领子都烧坏了。
医生介绍,患儿的头面部约有8%面积被烧伤脱皮,多处出现红肿、水泡、渗液,而且头发、眉毛、眼睫毛都烧焦了,若不是孩子第一反应闭上了眼睛,眼珠子就遭殃了。市中心人民医院烧伤外科副主任 薛春利患儿头面部烧伤还是挺严重的,如果说处理不好可能会感染,甚至留下疤痕造成毁容。
经过及时处理,小男孩伤情无大碍。医生表示氢气球爆炸的意外并不是小概率事件,氢气的燃点极低,明火、火星、静电、雷电、高温暴晒等都是引发爆炸的高危因素。比如,穿着化纤衣服摩擦产生的静电,未熄灭的烟头甚至汽车尾气等,都可能引燃或引爆氢气球,每年烧伤外科都能接诊到好几例被氢气球炸伤的儿童患者。
其实早在2006年,国家多部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倡以惰性气体取代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作为施放气球的填充气体,以减少安全隐患。氦气作为惰性气体,具有更强的稳定性。然而因为氢气成本远远低于氦气,街边贩卖的气球中不乏以次充好,用氢气冒充氦气。因此,建议买气球之前一定要问清楚装的是氢气还是氦气,且在户外游玩时应避免暴晒,需远离明火、远离烟头或烟花爆竹;不要将气球拴在孩子手腕或衣服扣子上,不要把气球带进电梯、公交车、汽车或者家里,一旦爆炸,封闭空间的冲击力会更大。
市中心人民医院烧伤外科副主任 薛春利街头那种卡通气球可能大部分还是氢气,这种稍微遇到一点明火比如烟头会爆炸,而且着火速度非常快,一个瞬间就爆燃。还有可能会引发衣服或者周边易燃物的着火,引发二次损伤。如果说是爆炸时会有冲击波,造成呼吸道损伤或者是肺部损伤,特别是婴幼儿的肺部本身就很娇嫩,一个冲击波下来可能就造成肺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