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新视角(1)认知的价值

鹰览天下事啊 2025-01-12 05:02:41

有过养蚕经历的人都知道,蚕的生命历程中,每一次视觉突显的成长必然伴随着一次自我突破的蜕变。

《脑袋决定钱袋》中有一段极富哲理的生动描述,“贫穷是一种思维障碍,而不是一种经济状态;富人最大的资产不是他们账户上的数字,而是他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让一个人陷入贫穷的不是经济上的困顿,而是思维上的牢笼!”

一、认知是成功的关键环节

无论男女老少,每一个俗世凡人无疑都曾有过校园生活的求学经历。

一个较为大众化的观点认为,那些最终能够成功跨入知名学府继续深造的翘楚类学子通常在智商方面大都拥有较强的先天性优势基因。当然,我们从不否认天资聪颖的客观存在。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的天赋并无太大的差异,而此类占比最大的普通人群,最终在学习效果方面也会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层级分化。其中,效果的优劣似乎常常与平时耗费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完全成正比!

有的学生可能仅是课堂上的45分钟就已融会贯通地吸收了全部营养;有的学生即便在课后花费数倍时间却仍然是云里雾里,其中最大的差异之处便是对学习方法的不同感悟及运用。换句话说,方法谋略的认知差异必然导致学习效果的大相径庭。而且,随着时间的持续推移,学习效果间的差距也必将持续扩大!

二、认知的三重境界

对大多数人而言,无形的认知茧房始终是困顿生活的最大枷锁和桎梏。

☯“看山是山”是认知的初级阶段。

“勤能补拙”、“勤劳致富”的传统文化理念无疑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客观上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人不辞劳苦的毕生打拼!

时至今日,仍有无数七八十岁的老者终日劳作在“一亩三分”希望的田野上。如果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去评价投入产出价值优劣的话,很显然其性价比通常是令人揪心的。

毫无疑问,认知固化在此类留守老人身上是一种无比鲜明的群体特征。人工智能时代的脚步已至,而现实生活消费场景中的网络购物和移动支付、交通场景中的智能售票和网约车及居家场景中的语音控制和智能预设等诸多现代元素的深度渗透,已令无数老年人深感困窘、手足无措!

思考学习的无端退化与驻足不前已令许多人停滞在过往认知的某个阶段。当然,此类窘迫境况也不仅仅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无数人受各类“媒体噪音”的围堵,已渐渐把自己锁定在固有的认知茧房中,从而丧失了前行的动力和勇气。

“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局不在力耕”,许多人囫囵吞枣、不假思索地就此全然否定了“劳身”与“力耕”的价值意义,无端地走向“躺平”“摆烂”和“摸鱼”的“瞎混”状态!此为缺失思考的“看山是山”意境。

☯“看山不是山”是认知的中级阶段。

大家对“犹太人在财富领域中的巨大威力”可能都曾有所耳闻,有统计数据显示,华尔街的精英群体和全球最富有企业家名单中,犹太人占比几乎高达50%。而且据《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2007年统计,犹太人罗斯柴尔德家族当时的财富已高达50万亿美元。

曾经有人说,每一个犹太人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几乎都会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走?”

如果孩子说是砖石或是钱,母亲则会继续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东西,你必须得带走,你知道是什么吗?”

如果孩子答不上来,母亲则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砖石,而是知识。知识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还活着,知识就会永远跟随着你。”

唯有才华独属己,这样的理念父母亲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会告诉他。

笔者要说的是,“知识唯有经过思考分析并吸收成为自身的营养,才能真正称之为认知!”这里,思考分析及取精弃粕的吸收过程便是所谓的“看山不是山”。

☯“看山还是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有句话叫“尽信书不如无书”,还有句话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事实上,即便坐拥汗牛充栋的书籍也不能证明你的认知有多高深。那些可视化的有形书籍便是“看山是山”中的山;而畅游书海、学习思考并沉淀吸收书中营养的过程便有一种“看山不是山”的思学意境;最终,即便弃掉有形书籍,书中的“营养”精髓也能侃侃而谈,书中蕴藏的智慧之山已全然“搬”至脑际,是否对“看山还是山”已深有体会?

《富爸爸穷爸爸》中有这样一句话,“穷人为钱而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

如果永远只停留在“看山是山”的初阶认知水平,你肯定会觉得“平淡无奇”,甚至还有可能郁闷反驳,“难道世间还有人不为钱工作的吗,那只有可能是个没有脑子的傻瓜!”

如果能到“看山不是山”的阶段,必然会对“为钱工作”和“钱为自己工作”发出疑窦并步入深入思考和探究分析的环节。

如若最终领悟了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中相关阐述的逻辑内核,就可以随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同样的意境了。那么恭喜你,你已成功抵达认知的终极境界!

三、认知是财富的源泉

很多时候,限制你财富多寡的不是各类资源的贫瘠,而是认知的扭曲和知识的匮乏。

有一个穷人向老天爷抱怨,“为什么有钱人总是那么轻闲,而我们这些穷人却只能拼死拼活地干活呢?”老天爷听后笑眯眯地反问他,“那你觉得怎么样才算公平呢?”穷人回答说,“让那些有钱人变得和我一样穷,并和我干同样的活!”于是,老天爷就把一个有钱人变成一个与穷人一样穷的人,让他们俩一起去挖煤,并且一个月内必须挖完一座煤山。

穷人一开始就拼命地挖煤,并把所挖的煤拉到集市上去卖,只可惜卖来的钱连一块面包也买不起。而那个富人虽然以前并没干过什么体力活,但还是硬着头皮去挖煤,卖来的钱只买了个硬邦邦的馒头,剩下的钱则全部存了起来。

过了两天,穷人还是一大早就去挖煤,富人却添置了工具,并雇了两个穷人去挖煤,自己却只在一旁做监工……。

一个月很快就到了。穷人并没有挖到多少煤,手中也没有多少存款;而富人早已挖完了整座煤山,又用赚来的钱投资做起了生意,最终又变成了富人!

读到这里,你是否已经对“认知是财富的源泉”有所感悟了?

结语

“认知是无形的财富天花板。任何人都无法赚取其认知范围以外的金钱财富。即便偶尔凭运气赚得额外财富,也终究会因自身的实力而亏掉!”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认知就是那把能够开启财富大门的有效金钥!

0 阅读:3

鹰览天下事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