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了互联网,天天都有热点,经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几天有一部叫《那年花开月正圆》电视剧始终保持高涨的话题热度。
这一半的热度来自于大女主孙俪,另一半则来自于剧中扮演的女商人角色。
话说,为了更好地塑造女商人周莹的角色,孙俪还亲赴马云的湖畔大学听了几个月的课,调侃自己演的是“清末女马云”。
也难怪演员这么卖力,在历史上,这原版的周莹确实了不得。
不仅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独创精神撑起夫家家业,更在乱世中,将一个行将倒闭的商业大厦建成商业帝国,成为救国济世的清末女首富。
▲ 《那年花开月正圆》丨孙俪饰演的周莹
二、周莹本是富商之家的大小姐,17 岁便嫁给了吴家独生子吴聘。要说她夫家也了不得,公公吴蔚文不仅是泾阳县首富,还是与胡雪岩同代的红顶商人。在朝为官,也是著名盐商,承办江苏、安徽、江西的盐业专卖。
门当户对,本是羡煞旁人的喜事,无奈命运弄人,婚后不久,公公遇难,丈夫病逝,遭遇重创的吴家一蹶不振,重担一夜之间落到了这位年仅18岁的寡妇肩上。
要知道,在清末那个时局动乱的时代,一个企业的大东家和少东家相继罹难,必然引起内部动荡。周莹深知这一点,所以她做的第一件事是,直面危机,杀鸡儆猴,镇压人心。
当时支撑起吴氏商业半壁江山的成都山货药材店「川花总号」主管和扬州「裕隆全」盐务总号主管,就想趁老东家去世将商号据为己有。
她得知后,便先暗中展开调查,收集证据;其次,打点有关官吏衙门;最后再与两位总管正面交锋,依理用法一举击破他们的诡计,建立自己家族的威望。
解决了燃眉之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来,在那个盛行男权的社会,且不说一个毫无靠山毫无经验的女人难于立足于商场,在职场生存都是一个问题。
所以周莹做的第二件事便是,利益共体,收拢人心,建立人脉。
马云说过,员工离职无非就两个原因,一钱没给到位,二是心委屈了。周莹那时就深谙其道。
所以,她的第一招,实行「阳俸阴俸」,把钱给到位。先是提高伙计薪酬两成,再增加年终奖,最后再实行“改制”,让员工参股。比如小伙计一年20两银子,可以从柜上支10两用于生活,剩下的10两用于参股分红。
这样一来,不仅将店铺利益与员工捆绑一起,更收拢了千千万的家庭相关联,员工干不动了,可以拿“退休金”,即便逝世,家人也可以享用分红。
她用的第二招是真心相待,任人唯贤。
她尊重人才,把员工视为兄弟姐妹,同甘共苦;对忠心跟随她的丫环书童,更是知恩以报,为他们成家立业、教育子女;甚至定下规矩,每年初一十五,与家中下人同桌聚餐。
所以,在20余年的经商生涯中,被她收揽的人才成百上千,顶尖的财会人员就多达260人,身边更是围绕着扬州总管罗天增、杨茂亭、王子绪这样的能人谋士。“吴家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饭,不住别家店”更是流传于江湖。
1、为了平衡市场,她提出「以丰补歉」,在棉花喜丰收之时预先高价收购库存,以备第二年棉花歉收;另外,她跟棉民提前签约订购,提前订购生丝,保证货源的充足和收购价格的稳定。
2、为了鼓励佃户种植棉花,她将大量土地无偿交给他们耕种,再按市场价格收购;并在棉农即将丰收,急需生产周转资金时,果敢预付收购原棉资金。
3、诚信经营,童叟无欺。曾经吴家旗下有一家食盐专卖店,误将海盐当晋大青盐卖,被一老人发现了。周莹知道后,即刻命令盐店贴出告示,承认错误,并以三倍价格赔偿老人。自此盐店也多了一块写着“诚实无诈自律自戒”的木匾。
4、别的商人重利轻义,周莹则相反,更懂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
清末义和拳运动爆发,社会混乱,匪盗丛生,社会混沌下的商贾加价销售,想发国难财。
但周莹千里贩粟不加价,更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灾民;还引水修渠,办教育,建文庙,造福百姓。更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捐资10万两白银,被慈禧封为“一品诰命夫人”,收为义女。
18岁到42岁二十余年,周莹用自己的生命和智慧,向大家诠释了,商人的最高境界,在于重德轻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也是这个理念,让她在乱世中受众人拥戴,一步步走上首富之路。
今天借这位传奇女商人的故事与大家共勉,不管在100多年之前的清朝还是在今天,我想这位传奇女商人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