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晚年坦言:他很后悔当初访问中国,尼克松为什么要这样说?

漫步的空影 2025-03-26 06:26:45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作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启的“中美破冰之旅”,直到今天都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启示意义。

尤其是尼克松与周恩来总理的握手,更被誉为是“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但令人意外的是,尼克松竟在晚年坦言称:很后悔当时访问中国。

红歌会网 2024年01月20日 关于“吴铭:尼克松为什么会后悔访华”的报道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尼克松突然反悔了呢?

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周恩来总理在镜头前伸出右手,与这位跨越太平洋而来的客人完成历史性一握。

这场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的访问,结束了中美长达22年的敌对状态,却因尼克松晚年“后悔访华”的言论,被蒙上一层复杂的色彩。

其实尼克松的访华决策并非出于单纯的外交善意,而是基于冷战格局的精密计算,彼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国内反战浪潮高涨,经济也陷入了“滞胀”危机。

与此同时,苏联军事实力快速膨胀,洲际导弹数量从1968年的858枚激增至1972年的1530枚,美苏核力量对比也因此发生逆转。

最关键的是,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中苏关系出现了恶化,而这无疑给了美国政客们一个绝佳的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尼克松团队制定了一个“一石三鸟”的计划,首先通过拉拢中国形成对苏战略包围,迫使苏联在军控谈判中让步。

然后再利用中美和解来震慑日本与欧洲盟友,从而达到巩固美国霸权的目的,最后美国还可以凭借中国庞大的市场来重振美国经济。

为此,美国甚至不惜主动撤走第七舰队在台海区域的巡逻,并在联合国默许中国恢复合法席位,试图借此向中方展现自己的诚意。

事实上,尼克松开启的这场全球瞩目的“破冰之旅”,确实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友好发展。

尼克松访华不仅是历史上首次美国总统访华,同时也是历史上首次在电视媒体聚焦下的两国元首会晤。

最关键的是,在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在各领域达成了诸多共识,关于台湾问题,双方在《联合公报》中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除此之外,尼克松访华还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发展契机,尤其是在科技领域,为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也借此缓解国内“高通胀”的压力,同时还改善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减少了其在国际社会的孤立感。

由此不难看出,对当时的美国而言,尼克松访华绝对是好处多多的,那为什么晚年的尼克松又突然后悔了呢?

这是因为中国领导人的战略定力远超美方预期,中方始终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即便是中美建交后,也没有完全按照美国画的“路线图”走。

这无疑令美国打的很多“小算盘”都落了个空,而在尼克松的回忆录中就明确表达了对访华的后悔。

尼克松认为美国借着访华之行来激化中苏矛盾、离间中国与英法日关系的图谋,几乎是完全落空了,因为中方根本没有给尼克松提出这些要求的机会。

最令尼克松后悔的是,他的访华之行还在某种程度上,给国际社会呈现出了美国“乞求”中国的印象。

不仅中苏矛盾没有进一步恶化,就连英法日三国也逐渐“疏远”了美国,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尼克松才会在回忆录里表示自己后悔了。

面对中国的强势崛起,尼克松更是直言“我们创造了一个科学怪物”,但尼克松的这种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

因为中国科技的快速崛起,靠的是我国无数科研人员的奋发图强和自力更生,和尼克松口中所谓的“美国创造”完全不搭边。

从尼克松的一系列言论中不难看出,他虽然是一位思想活跃、观点鲜明的美总统,但却依旧没能摆脱美西方思维的狭隘性,并且还略带一些自以为是。

不过尽管尼克松晚年留下了“后悔”言论,但尼克松访华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依旧是不可磨灭的。

目前距离尼克松访华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尼克松的政治遗产也所剩无几了,尤其是在拜登、特朗普带领下的美政府,更是推动中美关系不断走向紧张态势。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希望美政府能够从半个多世纪前的“尼克松访华”中明白一个道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要了解和尊重彼此的需求和根本利益。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新华社国际 2022年02月21日 关于“全球连线|亲历尼克松访华的美国外交官:‘破冰之旅’对今天仍有启示意义”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中国青年网 2022年02月24日 关于“尼克松访华50周年,拜登需要从尼克松身上学习什么”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红歌会网 2024年01月20日 关于“吴铭:尼克松为什么会后悔访华”的报道

4.原文登载于红歌会网 2024年01月29日 关于“朱树松:偷鸡不成蚀把米——简说尼克松的后悔访华及其他”的报道

0 阅读:41

漫步的空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