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约4063字,烧脑时间11分钟,筷玩思维记者王颖丽发于北京。
在2025年全国两会进行期间,一个热词经常出现在代表们的口中,那就是“社区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今年工作十大任务的第一位,作为激活基层消费、完善民生服务的重要抓手,社区经济被赋予更高战略定位,其发展后劲不言而喻。
“银发经济”、“经典产业”成为最新的两会热词,不少两会代表都关注到了社区商业微空间的发展,社区周边的商业微空间蕴含着巨大潜力,居民逛菜场、实体小店的乐趣和对生活服务类的需求不会完全被网购所取代;社区经济通过整合区域内消费、服务、就业等资源,成为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也就在今年2月,一家定位于社区快餐连锁品牌的“阿赛小面”完成首轮融资,投资方为美业连锁巨头“流行美股份”,亚洲吃面公司跟投,这成为继上一波面类品牌融资潮过去之后,两年来最新一家公开获得融资的面食赛道品牌,这又与两会热词“投资与人”、“耐心资本”和“瞪羚企业”不谋而合。

可以说,这家创立于2023年的新品牌精准地踩到了时代的脉搏上,短短一年中以珠三角为核心市场,目前已开设近20家门店,深圳门店日均翻台率达15次,单店月营收约6万元,利润约2万元,2025年“阿赛小面”计划在广东省内突破100家门店,未来逐步向全国拓展。
一切围绕“社区”的小面、小吃、小菜、小店、小夫妻、小老板的六“小”模式,阿赛小面的目标是撑起“小店大连锁”、帮助“1万个家庭勤劳致富”,这背后究竟是如何思考的?未来又有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核心定位:特色+平价+社区
和社区餐饮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是“平价”。
小面本来也是源于重庆的一种地方特色小吃,顶饱,实惠还美味,近几年也是面食赛道里热门的品类,新品牌层出不穷。

阿赛小面在产品上打造了一个便于记忆的“大骨小面”,让其从一众小面品牌中凸显出来。这个定位源于此前阿赛团队发现,重庆小面已形成“吃的是佐料,汤并不重要”的固有认知,阿赛小面决定反其道而行之,重点强调“十斤大筒骨,熬好一锅汤”的产品特色,把功夫花在汤上,让“大骨熬汤、小面更香”成为阿赛小面的品牌口号。
据创始人罗赞介绍,阿赛开创了“大骨小面”的品类先河。
不过,“大骨汤”的特色只是对于消费认知设置的锚点,对市场更具吸引力的,还是其“中国社区小面第一品牌”的定位和目标。

品牌创始人罗赞是建筑结构设计师出身、是餐饮行业具有代表性的跨界创业者。曾在日本留学生活多年的他认为,社区是中国餐饮品牌化的最大市场,社区餐饮的商业逻辑是“尽可能的满足客户全年龄段、全时段的需求,提供极致性价比的产品和体验,从文化上融入社区”。
这种理念源于罗赞在日本留学期间的体验。据他回忆,2009年刚到日本的时候连学校食堂都吃不起,有一个连锁牛丼饭品牌,一碗牛丼饭只卖298日元,比学校食堂还便宜,和他一样的中国留学生都是这个品牌的常客。
这个连锁牛丼饭品牌就是当时门店数刚刚超越吉野家的食其家。食其家于2009年主导价格战,将牛肉饭价格从350日元逐步下调至280日元,以此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经过长期坚持低价策略,食其家在日本本土的门店数量自2008年起持续领先,这个品牌的门店从东京的CBD到北海道的小镇无孔不入的存在。这对罗赞的影响巨大,他认为中国也应该有这样的品牌,提供低价优质的产品,让消费者“不用掏多少腰包,但享受应有的体面”的用餐体验。
而社区正是这类品牌的最佳市场。
阿赛小面主打“人人吃得起”的定位,人均客单价控制在15元,其低价策略吸引了高频消费的家庭客群。
社区餐饮的核心优势在于覆盖“早餐、午餐、晚餐甚至夜宵”的全时段消费场景,阿赛小面通过多品类产品(如重庆小面、小吃等)满足社区顾客不同时段的用餐需求,避免了传统商圈餐饮的时段性局限。全时段营业也有益于提升顾客忠诚度,与商圈餐饮的“流量依赖”形成差异化。

如何确保实现“质优低价”?
社区餐饮“低价优质”是需要拼实力的,阿赛小面主要通过食材采购、菜品定价、门店装修等环节来实现。
在食材采购上,阿赛小面采用结构性成本优化的策略。比如,为了让小面的汤更好喝,同时满足社区男女老少的口味需求,他们选用大骨熬汤。大骨熬汤成本高,但他们在选品上选择带肉率高的骨头两端,这样就可以将熬完汤的大骨作为招牌产品“招牌大骨小面”的肉骨配菜,既不浪费成本,又形成了差异化,还显得非常“有料”,以此来保证产品的品质和性价比。
在菜品定价上,阿赛小面的策略是比主流品牌低30%,比低线品牌低10%,客单价控制在10-15元区间。这种定价策略让阿赛小面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

在门店装修方面,阿赛小面“市井怀旧风”的装修简单接地气,主要是刷墙和绘制VI画;餐具则选用成本低的搪瓷缸,与装修风格完美融合,既降低了成本,又营造出独特的调性。
阿赛小面主要面向一二线城市的社区和学校以及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在社区商业中,阿赛小面选择租金低、面积小的门店,一般三五十平方即可。低租金使得整体开店成本大幅下降,同时严选加盟商,只做单店合作,不做代理,筛选出来的都是实干、愿意亲自经营的加盟商,因为亲自经营也是降本增效的法宝。
小店大连锁,阿赛小面能否做成小面界的“蜜雪冰城”?
据筷玩思维(www.kwthink.cn)了解,全国面馆数量约65万家,2023年市场规模1370亿元,预计2024年会突破1500亿元,增长率15%;重庆小面全国门店数超30万家,但90%面馆是夫妻店;截至今年2月,根据窄门餐眼大数据,全国具备品牌的小面实体门店有3万余家。

目前在行业中比较知名的小面连锁品牌,有源于重庆本地的加盟品牌“二两小面”、源于广州的五味小面以及同样获得融资的遇见小面,遇见小面的门店数已经有三百余家。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个现象级达到千店规模的小面连锁品牌。比如遇见小面,最早于2019年就已经开放单店特许经营模式,但因为初期投资门槛较高(早期案例显示,其初期投资需95万元),加盟条件也比较严苛,加盟店占比不超过30%,仍以直营为主。
阿赛小面则采取了以加盟为主的发展模式。依托总部成熟的供应链和标准化运营体系,阿赛小面全面推进加盟模式。
罗赞介绍,阿赛小面最初是他为员工量身定制的,让他的员工在有一定积蓄后,能做一个养家糊口的小生意。随着单店模型不断打磨,这个愿景已经变成要把阿赛小面打造成“人人开的起”的小面馆。
根据已有店面的运营数据,阿赛的单店投资只要15万左右且盈利能力较强,若自己着手经营,有机会实现6万的月营收、2万左右的利润,加盟商还可获得九江银行提供的便捷创业资金政策支持,这大大降低了初始投资压力,用较低的门槛吸引普通人创业,进而带动社区就业,形成“品牌+创业者”的共赢生态。
有趣的是,阿赛小面同样也在广州,根据窄门餐眼数据,目前具备品牌的小面门店在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占比最高,全省有5250家,比四川、重庆总和的4357家还要多——这片土地似乎非常适合小面类餐饮的生存。
归其原因,珠三角地区经济富庶、社区密集,同时消费者还热衷于平价美食,外食比例高,这让原本生于重庆的小面具有独特地位。同时,这里创业氛围浓厚,年轻人自己当老板的意识很高且愿意付诸艰辛,这对于稳步拓展新店都是有力助推。

资本方显然也看好这点。在3月1日举行的阿赛小面战略签约暨“一个选择”品牌发布会上,作为投资方的流行美股份董事长赖建雄就提到,“当年流行美也是通过这样的小店小生意,带着一大群普通的年轻人,通过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财富,最高峰时将近5000家门店,我很期待阿赛小面可以成为重庆小面界的‘蜜雪冰城’,实现万店连锁”。
的确,粉面是中国人刻在基因里的饮食代表,在大江南北都有广泛的市场基础,小面更是兼具了北方拌面和南方汤面的优点,可以衍生出丰富的产品,制作模式又可以高度标准化,本身的确具备快餐大连锁的基因。因此,做成蜜雪冰城一样的低门槛加盟大连锁品牌,理论上是行得通的。
不过,最终如何落地,则要看操盘手能否真正落实“低投资+强赋能”的模式。
在发布会上,阿赛小面对8家运营能力出色的优秀门店进行表彰,这批最初也是中坚力量的门店分别获得了“卓越经营奖”、“最快回本奖”、“乡镇标杆奖”等荣誉,比较直观地展现了阿赛小面在不同区域市场的成功模式。
阿赛小面此次首轮融资,投资方为美业连锁巨头“流行美股份”和亚洲吃面公司,两者都分别具备小店连锁和面食连锁的运营管理经验,一定程度上也会对阿赛小面产生积极影响。
阿赛小面此轮融资除了用于门店扩张,还会用于团队建设及研发、培训中心搭建等,这些举措对未来加盟商赋能能力会形成很大提升。
结语
3月6日下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提到,将组建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近一万亿元,同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将很快公布实施。
今年的两会正是聚焦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主要围绕就业、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民营经济贡献超90%的企业数量与就业岗位,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的首要工作任务。
上述这些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也无疑是巨大的推动力。
瞄准社区的阿赛小面是一个快速高效、低成本稳健回报的代表案例,筷玩思维将对其后续发展保持进一步关注,我们期待阿赛小面能带领重庆小面这一品类突破更大范围的地理边界、完成从地方小吃到全球文化媒介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