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便一再强调:解决组织路线问题,主要就是解决干部问题。
为此,他曾明确指出:
“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就是选好接班人。”
可以说,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邓小平可谓付出了巨大心血。
上世纪70年代,邓公就着重培养了2位能力出众的“接班人”,但最终邓公并没有选择他们,而是选择了比他小22岁的江泽民,至于为何如此,邓公在晚年才道出了其中原因。
在选择干部问题上,邓公曾明确表示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拥护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另一个就是讲党性,不搞派性。
事实上,干部的选拔有很多的标准和要求,邓公所说的这两点,是所有标准中最为重要的。
选拔干部都要如此,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则应更加严格,而总的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人;
2、在斗争中经得起考验的人;
3、能团结人,不信邪的人;
4、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作风正派的人;
5、努力工作,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人;
6、有魄力、有实际经验,能够办事的人。
当然,除了这些条件之外,邓公还特别强调:“接班人”还应该是年轻人,否则将难以为继。
不得不说,邓公考虑问题还是非常全面的,其看待问题的眼光比普通人还是要长远得多。
而在此期间,邓公也为国家选择了两位接班人。
从能力和忠诚度来说,邓公选的这两位接班人都非常地优秀。
然而,就在很多人认为,新中国的接班人就在他们二人中的时候,邓公却意外地将他们排除在外。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这两人的能力虽强,对党和国家也很忠诚,其他各方面也都很不错,但就是缺少了些敢闯敢拼的精神,更缺乏了一点领导魄力。
彼时的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面对的机遇和挑战非常之多,如果领导人缺乏敢闯敢拼的精神和魄力的话,无疑是不利于当下中国之发展的。
可问题是,培养接班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加上此时邓公已是个老人,放弃这两人,又有谁能胜任呢?
就在邓公踌躇之际,一个年轻干部出现在了他的眼前,他就是——江泽民!
江泽民,江苏扬州人,1926年8月出生,其父‘江上青’,是我党著名的优秀党员。
早在1943年,江泽民就积极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因其表现优异,20岁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江泽民从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实习归来后,先后担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力处副处长、副总动力师等职。
1985年后,年近花甲的江泽民正式出任上海市市长,不久后又担任上海市委副书记、书记。
在任期间,他全力促进上海的经济改革,并领导制定了上海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
如今的上海,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大都市之一,而这其中离不开江同志的努力。
江泽民的能力、眼界、格局和魄力,都非一般干部所能及,正因如此,邓公才会将其培养成接班人。
当然,对于为何选择江泽民为接班人,邓公晚年是这样说的:
“只有选择德才兼备的人进入领导班子,才能让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下来。”
而历史证明,邓公没有选错人,江同志不仅能胜任这一领导岗位,而且还将国家治理得很好,人民幸福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江主席在任期间对中国人民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际形势产生了巨大风波,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更是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困难。
然而,在这样一个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江主席带领中国人民一起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不仅成功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且还一举打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
如今,江主席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为新中国作出的伟大贡献,却永远被每一个中国人所铭记。
江主席永垂不朽!
那两个是谁
朱总理高风亮节,能力、眼界、格局和魄力世界公认。
江主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承上启下,有大运之人
江主席。人民永远怀念你
两代领导人带出新中国走到繁荣昌盛
向朱总理致敬
德才兼备,985
年轻,有文化,有魄力!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