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作为中国传统三大启蒙类读物之一,书成于北宋,千百年来在中国孩童口中经久不衰。其中收录了中国古代北宋朝之前存在过的姓氏411个,后又经增补达到了504个。
据考究《百家姓》中的大姓不仅仅是汉族原有之姓,还由若干个少数民族演化而来的。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地大物博,中华民族并非一地起源,而具有多地区多起源的趋势。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人口呈现由北向南迁徙趋势,迁徙的最主要原因便是躲避战祸。在中国,北方多以游牧文明为主,畜牧业发达,这便使得中原北部经常出现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对中原造成极大威胁。
要说在我国历史上出现次数最多、影响力最大、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彪悍的匈奴族了,而《百家姓》中有五个大姓与这个民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匈奴的鼎盛与分裂先秦时期,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步,以农业文化为主的中原地区开始迅速发展。而此时初出茅庐的匈奴民族正好需要一块安身立命之所,这时他们便垂涎上了日益发达的中原地区。
从周朝开始,匈奴便开始屡次侵扰边境。从西周到东周,从晋国到赵国,列国历代君王对匈奴都头疼不已。弱国联姻纳贡,强国发动战争。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国在大将李牧率领下一转攻势挫败匈奴,这是中国历史上对匈作战的第一次巨大胜利。
可就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同时期,匈奴草原上也出现了一位雄主——冒顿单于。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杀父自立,在连年不断地征讨中统一了北方草原,这也是有史以来匈奴人第一次统一北方,在此基础上,冒顿单于建立了庞大的匈奴帝国。
即位后,冒顿单于面对蛮横的东胡王,选择了避其锋芒、麻痹对手,待东胡王放松警惕后,冒顿单于发兵突袭东胡,东胡王死于乱军之中。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也被迫西徙,从此东亚大陆上出现了秦与匈奴并立的局面。
到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一统天下,亲自率领32万大军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由于天寒地冻,加上轻敌冒进,刘邦陷入了匈奴的重重埋伏之中,最终汉朝向匈奴和解纳贡,刘邦才得脱险,匈奴成为东亚第一霸主。
到了公元前150年左右,匈奴国达到鼎盛,此时的西汉也不得不避其锋芒,连年结亲以求边境和平。
这种情况持续到汉武帝时期,此时的西汉经济、国力大大增强。面对嚣张跋扈的匈奴,汉武帝渐渐清楚一件事——一味地和亲并不能换来和平,只有实力才能改变整个局面,攻守该易型了。
为了反击匈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发动漠南、漠北两次大战。公元前121年,名将霍去病又夺取了河西走廊,降匈奴十万之众,设立武威、酒泉、敦煌、张掖四郡。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再次出征匈奴,一路打到狼居胥山,匈奴四散溃逃,无力南下。
在此期间,匈奴支休屠王之子被俘,为体现汉朝国威与怀仁,汉武帝赐其“金”姓,并让其留在汉廷,赋其高官。由此开始,金姓便作为一种特殊姓氏在汉、匈双方存在着。
而留在汉朝的休屠王太子,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金日磾。在汉武帝死后,成为遗诏大臣之一,与霍光一同辅佐汉昭帝,为汉朝的不断强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经过与汉朝的连年征战,加上与周边国家关系恶化,匈奴渐渐分裂成南北两部,南部多归顺于汉朝,开始与中原汉人来往,学习农耕文化。而北匈奴则是在西迁的过程中不断与汉朝和周边国家发生冲突。
匈奴的沉浮与迸发在与汉人的长期交往中,匈奴人发现汉人拥有极为先进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根基,于是这些匈奴人开始在反思中学习。
看到匈奴如此,汉朝的统治者不免对其大加封赏,对很多匈奴贵族,汉朝统治者都主动与之和亲,并赐予他们“刘”姓。
就这样,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年代,匈奴人都被汉人先进的文化所同化,加上匈奴有“跟随母姓”的习俗,就这样刘氏也开始在匈奴一族中流传开来。便在之后几百年的演化中,逐渐成为了其主姓之一。
北匈奴因常年征战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局面,匈奴王於单也在西迁的路上投降了汉朝,并在之后的日子里带领汉军击败了自己的弟弟的伊稚斜,北匈奴伊稚斜余部不得已西迁到更远的地方,以避汉军的锋芒。
汉朝统治者对匈奴王於单此次行动颇为满意,将其封侯,同时赐予其“赵”姓。就这样,“金”、“刘、“赵”三姓成为了匈奴族中的大姓,一直流传了下去。
到了东汉,南北匈奴的大部已经被汉文化所同化,成为了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东汉末年,南匈奴几乎被曹操的大军攻灭,北方很难再找出一个完整统一的南匈奴部族。
在经历过西晋短暂的统一后,中原再次陷入了政权割据的局面。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匈奴一族。到了十六国时期,匈奴又出现一个具有雄才的领袖刘渊,身为匈奴族的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汉姓。
308年,刘渊在平阳称帝,建立赵,匈奴族迎来了第二个鼎盛时期。登基后的刘渊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一个匈奴皇帝,却自称汉姓,建立的政权也追封汉人皇帝为正统,可见当时汉文化已经深入人心。
匈奴最后的荣光在匈奴崛起的同时,另一个游牧民族——鲜卑也趁势崛起。鲜卑族凭借着与汉人的长期往来,学习到不少先进的规章制度、社会习俗和先进文化。
鲜卑的统治者还大力支持学汉语、改汉姓、与汉通婚,就这样北方汉族的大姓“王”、“韩”也开始在鲜卑族中流传开来。
这一时期,王姓是汉族极为尊贵的姓氏之一,王氏一族多为南方达官贵人或王室同族。自然在与鲜卑的通婚中,王氏也成为很多鲜卑贵族的姓氏。
公元5世纪时,此时的匈奴已经不复往日雄风。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则完全统一了中国北方。为了稳定统治,北魏的统治者们不断加强本民族与匈奴联姻。
到北魏孝文帝时期,匈奴与鲜卑成为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两个游牧民族,在长期的鲜匈联姻中,“王”、“韩”等汉姓也被传到匈奴族中,加上从母姓的民族习惯,“王”姓也在一段时间发展迅速,成为了匈奴的大姓。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匈奴这个强悍一时的东亚霸主,渐渐被先进的汉文化所同化,到6世纪末隋文帝再次统一全国时,匈奴已经与汉人并无差异,很多匈奴人从小就生活在汉文化的熏陶中,他们的父母、老师也都从小穿汉服、说汉语、讲汉礼。
到唐代时,不只是匈奴族,其他的如鲜卑族、氐族,都受到先进汉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了汉人的生活中。
历史上消失的匈奴族,他们也许就在我们身边,或许就是我们自己。“金”、“刘”、“赵”、“王”、“韩”五个姓在历史中都与匈奴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时过境迁,我们已经难以分辨谁是匈奴人的后代,那强盛一时又神秘莫测的匈奴最终成了史书中的一页篇章,留给人们无尽想象……
在我看来,他们并没有失去自己的民族,只是改了名换了姓,成为了汉族大家庭的一员,如今的他们与我们一样,有同一个民族——中华民族;他们与我们一样,有同一个梦——伟大的中国梦。
你是秦始皇的后代又如何,没钱没工作还是个叫花子
中华民族好,十四亿都是一个民族,中华民族
中国历史上改姓的太多了,姓氏根本看不出血统,中国人也不看重血统
哦,原来金灿荣教授是匈奴人后代。
很多匈奴人汉化后成了陕西人山西人甘肃人
附近有安姓史书说是阿拉伯王子后代,面相与我们真不一样,五官更立体,脸长鼻子长!
只要是中国人不排斥任何姓,中国文化熏陶的各民族各姓氏都是中国人
民族大融合了
告诉大家一个顺口溜[笑着哭]我太爷爷跟我讲的 七张 八王 十二刘。。。。 也就是说每一个都有来历,我就记住这一句[笑着哭]其中八王也就是八个分支是不同的来历构成的,我们的一支是山西来的然后又分了20多个堂口[汗]
在中华大地96O万平方公里大地上都是,中华民族。
汉人原来单眼皮,胡人多双眼皮;汉人小脚趾原不分瓣,鲜卑人分瓣。
太武断了。李唐天下李姓多,黄河鲤鱼跃龙门。
孝文帝时,很多人改姓元
实在闲得蛋疼[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都是一个大家庭,吃的不是一锅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安氏家族是伊朗人,我为我是伊朗人而感到荣耀💪💪💪
这种文章最好别放屁一样的出来,没有一点历史价值,同为中华民族人,同为中华民族贡献力量,才能使中国人更强大,才不会被西方人欺负,国人才能安宁幸福[点赞]请有同感的点赞
“为汉室复仇,誓灭司马氏……”于是刘匈奴开启了五胡乱华篇章……
历史都是自媒体改写的,从司马迁那阉人开始代代流传
西迁的匈奴。不是说还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吗?匈牙利是不是有不少的匈奴人?
我就是金日磾后人,姓丛
张姓
文题不对[笑着哭]
匈奴分好几部,刘姓是匈奴头 ,不代表真的胸奴
匈奴不就是日本鬼子吗?
姓拓拔的不箅吗
匈奴人本身就是炎黄子孙
认同汉族文化,可为汉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