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品略财经
作者|吴文武
3月11日,“一对夫妻做短剧每月进账4亿多”话题冲上热搜,再度点燃市场对短剧赛道的关注。
今年春节档,一部名为《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短剧爆火,这部短剧背后的出品方、发行方,除了大名鼎鼎的咪蒙团队外,还有一家叫点众科技的公司。
据21世纪商业评论报道,点众科技实控人是陈瑞卿、何春虹夫妇,据该公司高管透露,从去年9月开始,点众每月的充值收入,稳定在4亿至5亿之间。
据公开数据,《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拍摄成本仅耗时10天,后期投入约8万元,上线首日充值超过2000万元,成为一部现象级爆款短剧,再次上演短剧造富神话。
面对如此惊人的财富效应,有网友评论称,“一个月四亿,堪称印钞机”,更有网友直言:我不信!
这些短剧爆火直接反映出当前短剧赛道的火爆程度,远超过市场想象,简直堪称:财富收割机。
短剧的爆火早已反映在短视频平台的数据中,据公开数据,2023年,抖音播放量破亿的微短剧达500部,其中12部作品播放量破10亿。
相信很多朋友已经发现,现在在抖音、小红书、小程序、App等各类平台上都出现了大量的短剧页面。
2024年的短剧旋风刮得更猛烈了,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腾讯系等各路玩家都在加速发力短剧赛道。
《新品略财经》关注到,以前一些从事商业宣传片的拍摄团队,近两年已经转战短剧赛道,有一位从事宣传片策划的朋友,这两年已经专注短剧作品创作。
短剧的运营模式和付费小说的相似,首先通过购买IP版权或与合作方合作,然后与达人、MCN机构或影视公司合作拍摄,最后通过视频平台或者内容社区进行流量分发和变现,形成一个高效的现金流转模式。
一般而言,产出一部短剧也就是一到两个月,最大的亮点还是低成本投入,一旦成为爆款,首日充值可以破千万,《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这部短剧爆火,让各参与方赚得盆满钵满。
上游剧本的小说IP版权方、原创剧本方,中游的制作方,以及下游分支的平台方/短剧版权方、分销方、媒体方、承载平台等产业链各环节玩家都是赢家。
然而,在短剧爆火的大背景下,行业风向已经出现明显转变。
一位从事短剧创作的资深人士告诉《新品略财经》,从短剧创作方面,早期都是无脑爽剧,比如赘婿主题,大场面,降智反派,主角自带光环,啪啪打脸。
那时候的短剧的确会显得很土,话题都很吸引人眼球,往往是这样的话题,最能吸引人,很容易让观众上头和“上瘾”,最终为了看剧情选择充值付费。
这种低俗话题导致大量同质化内容,再加上短剧监管政策日益规范严格,早期的套路已经失灵了。
《新品略财经》认为,精品化成了当下短剧赛道发展的一大明显趋势,越来越多的精品短剧正在加速出现,特别是一些现象级的爆款短剧,背后是专业团队在主导和运作。
上述行业资深人士表示,现在的短剧开始走精品路线,尤其是以咪蒙团队开始做短剧为一个分水岭。现在各大平台开始对剧本的创意、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逐渐向着精品化路线靠拢。
不过,无论怎么变,短剧的套路和模式是不会变,依旧是营销情绪、快节奏、多爽点,反转打脸依旧是主流,精品化路线,对短剧的剧情逻辑和人物设计也会有更高要求。
短剧走向精品化路线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流量变现和商业回报。
早期的短剧的主要受众是40岁以上,多数在三四线城市的人群,而现在精品化短剧的受众转向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群体,而这些年轻人群更有消费力。
比如,最近爆火的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该话题就精准地抓住了80后一代人群。
尽管当前短剧赛道十分火爆,顶级创作团队、专业制作方以及各大平台纷纷涌进,很多游戏、电商、社交等各路玩家也都纷纷涌进。
不过,在《新品略财经》看来,行业发展越火爆,竞争越激烈,现象级爆款短剧毕竟是极少数,行业也会加速大浪淘沙,只有少数头部玩家占主场,是背后的大赢家,短剧行业最终会形成一个金字塔行业格局。
看未来,短剧行业前景可期,钱景可期。据艾媒咨询数据,中国网络短剧市场在2023年间呈现出火爆的态势,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
无论是从现阶段看,还是看未来,短剧是一条值得期待的赛道,但要玩好短剧,会越来越不容易,最终将会是头部玩家和专业玩家的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