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美感的动态生成
文/岳笑函
在书法艺术的初创阶段,创作者与其所在的世界交织,形成一种气氛——创作者与世界对话的空间。书法家不仅存在于自己的空间场域,还感知与觉察着那些存在于其中的、无法言表的东西,并从中得到自身生活的确证。这个场域总是能触发创作者的情感,使之出现表达的欲望。伴随着复杂而微妙的触遇,唤起书法家心中无限的灵感。中国诗学中将这样的灵感迸发过程称为“起兴”,放在书法艺术中,这一概念同样适用。
欧阳询法帖六则
144cm×34cm
刘勰《文心雕龙》言:“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书法创作往往源自于书法家对外界事物的体悟,这些体悟触发了其内心的情感反应,激发了表达的意图,进而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武汉大学美学研究所原所长刘纲纪将书法艺术的生成描述为“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形体和动态的美在书法家头脑中反应的产物”,书法家与现实生活诗意地邂逅,情感的多样性赋予了书法作品丰富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每一种情感,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宁静,都能在书法中找到相应的呈现方式。这种呈现是独特的,因不同主体所在场域不同而具有殊相性。
古人诗一首
180cm×97cm
在创作发生之前,书法家通过身体与外界直接互动,从而出现艺术表达的契机。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书法家以身体为感知世界的媒介,与周遭建立联系,心有所感。另一方面,在创作意图的基础上,与书写材料进行互动,进而创作出带有个人色彩的作品。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他与名流们筵觞取乐,心有所愉,这种愉悦的审美享受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的笔触自然流畅,墨色鲜活灵动。
快雨堂题跋二则
167cm×55cm
此时的王羲之与周围的流觞曲水、竹林幽径、山色湖光共同构成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这种气氛不仅凝聚了疏朗的精神,也成为他书法作品的基调。再如《祭侄文稿》,笔调苍凉、沉郁顿挫,这是颜真卿在困苦中写出的心之至笔。全篇多处涂抹,每一笔画无不透露出他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也正是由于对正义与忠诚的坚守,使他悲愤于时局,产生了书法创作的意图。此时,他的身体与心悟的结合到极致,艺术与情感也达到了统一。书法因瞬时性而珍贵,我们可以复制一幅作品,却无法再现同样的情感。
春日忆李白
178cm×97cm
在作品层面,气氛表现为具有审美特征的空间。书法家创作完成后,书法作品就具有了相对独立性,在其内部生成了具有整体性的空间场域,并由线条、结构、章法等方面共同搭建成一个具有空间秩序的审美整体。这种气氛,与中国古典美学所论“气韵”相通。所谓“气”,指的是作品所蕴含的生命力和内在精神。它源出自哲学,《国语》有云“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老子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国人将气作为一种支撑生命活力的存在。“韵”则指的是作品的节奏、和谐与美感。二者的结合便形成了蓬勃的生命力,这就是作品中的气氛,也是其艺术魅力的核心来源。当我们凝视一幅作品时,便会首先感受到一种呼之欲出的空间感,仿佛里面有无限意蕴生成的可能。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