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网上依然有很多人在讨论“俄罗斯军队是不是拉跨”这个问题。原因就是对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军不但最初的快速突袭失败,在持续到今天的拉锯战中也表现不佳,直到最近半年才取得相对明显的优势。不难看出,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并讨论,还引发出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结论,主要原因都是俄军的表现完全不像印象中的“五常强军”,对付乌克兰这样一个人们潜意识中的“弱鸡”都如此吃力,简直“笑话”。
(此类场景在2022年一整年都不少见)
确实如此,“闪击基辅”失败后,俄军一路丢盔弃甲,去年秋天更是上演“大逃亡”,完全放弃了苏梅州和哈尔科夫州全部占领区。到了年底,巴赫穆特血战进一步加剧了“俄军拉跨”的映像。直到2023年夏天,乌军使出吃奶的劲也没能撼动俄军防线,以及乌军这个败仗的过程几乎被“全球直播”,外界才意识到俄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乌克兰失败的可能性在剧增。
对这个变化,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不久前发表了一篇文章,专门探讨了开战一年半以来,俄军从“拉跨”变得“越来越好”的过程,以及如此巨变的原因。
(《外交事务》原文)
首先,这篇文章肯定了乌克兰人的优点,就是“善于将新能力和新技术迅速融入到其行动中”,也敢于和数量占优势的俄军不断作战。但也承认乌军的进展依然缓慢,经过三个月艰苦的战斗才有了部分战果。
至于背后原因,除了北约提供的支援不够恰当,以及乌克兰军队难以磨灭的苏联印记外,对手的能力也在悄然变化。
俄罗斯军队一直在改进战场战术,付出巨大代价后学会了如何对付乌军和保护自己。结果就是俄军眼看速战不成,就果断利用兵力和火力上的优势,把战争托拖成了有利于己方的消耗战。例如在最近的韦尔博韦和罗博季涅周边地区的战斗中,俄罗斯军队在短短48小时时间顶住了乌军5个旅发动的8轮疯狂进攻,而且还顺带收回了2处关键阵地,多层防御体、大面积雷区、立体反坦克火力网以及非常高效的炮兵杀伤机制,让俄军防御部队可以在“低消耗”下对乌军进行有效杀伤,仅在一周内,围绕库班地区三个方向的战斗就造成乌军1万多人伤亡,事实证明,“乌克兰耗不起也快耗不动了”。
(俄罗斯依然拥有庞大的武器储备)
不过很明显,在《外交事务》这一类西方媒体的眼里,俄罗斯高层存在的问题永远“最多”。例如他们认为国防部长绍伊古和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拒绝采取行动降低俄军的损失,并防止总统普京得到关于战争的坏消息。这种压根无法证明真伪言论,让接下来的观点显得毫无说服力。《外交事务》认为俄罗斯的战备坦克中至少一半或2/3都已经被毁,所以才不得不动用苏联时代的储备。至于更关键的电子战装备之类,认为俄军虽有却不会用,或者用不好,使其无法发挥出作用,才招致最终大败。
但俄军总结经验的速度其实很快,初期的失败后,俄军迅速增加对电子战装备的使用量。战线转移到顿巴斯后,俄军甚至平均每20公里部署10个电子战设备,专门用于干扰乌军的通信和导航,并引导炮兵或空中力量摧毁乌军雷达。从这时开始,俄军电子战设备表现出“巨大的价值”,乌军想对抗俄军升级版的电子战能力,却只取得有限的成功。其实关于这一点,从今年很少能看到乌军无人机摧毁俄军载具,反而是俄军巡飞弹、无人机开始大量摧毁乌军载具,甚至乌军步兵就能看出来。
(俄军其实也很重视电子战,但技术水平常被西方压制)
同时,西方还认为俄军加强了对指挥系统尤其是前沿指挥所的保护。关于这一点,《外交事务》推测是2022年夏天开始,在乌军利用“海马斯”火箭炮大量摧毁俄军指挥所之后,俄军作出了“相对初步但成功”的改变。这些改善措施包括将前沿指挥所,置于远离一线阵地的地下深处,并使用更精锐的部队保护,修筑更坚固的工事,而且采用了更安全的通信方式,如铺设电缆和加密无线电通信等等。
除此之外,《外交事务》认为俄军在部队建制和步兵战术上也做了改变。例如原来的合成营编制因步兵太少被证明难以应付巷战,现已基本裁撤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可以更有效应付长期消耗战的传统兵力编制。俄军还修改了炮兵战术,从营一级收归师团一级,并成立独立的炮兵旅,配发无人机协调步炮协同和提高炮击精度。
(俄军一个合成营只有一个连步兵,战术灵活性较差)
外媒认为正是俄军步兵、炮兵的这些变化,才让俄军兵力和火力这两个绝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最后,西方总结俄罗斯不仅在军队本身上推动变革,还集中力量打击乌军的弹药库和兵工厂,摧毁这些直接影响战争潜力的目标,并发展更廉价的无人机和巡飞弹,重点打击乌军比较昂贵的装备如防空系统。俄军还往往把这些过程拍摄下来用做宣传材料,大量放在互联网上传播,一方面鼓舞俄罗斯国内士气,同时还打压乌军的信心。
(今年俄军加大了对乌克兰军工企业的打击力度)
《外交事务》在结尾认为,俄罗斯和俄罗斯军队的积极变化,意味着乌克兰和西方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规模的支援,并呼吁北约应继续向乌克兰转让武器装备。只是最后一句“乌克兰现在做需要的是时间”,终究还是暴露了西方媒体其实也心知肚明的问题,那就是乌克兰真的还有时间吗?#利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