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电视节目的舞台上。
一个57岁的中年男子猛地跪在一个小女孩面前,不停磕头。
他泪流满面说道:
“是她救了我的命,她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这一幕惊到了全场,也深深刺痛了每个人的心。
而他面前的女孩才12岁,叫夏娟。
她有点不知所措,赶紧上前扶起那位大叔,还轻声说道:
“叔叔,您别这样,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这一场景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拉了过去。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啥,能让一个小女孩被一个成年男人这般感激?
勇敢的12岁女孩2011年11月3日凌晨两点,南昌市西湖区筷子巷35号。
当时大多数人都在熟睡,而此时的夏娟正为期中考试复习。
猛地,老宅中蹿出熊熊烈火,火势迅猛蔓延,30多户居民的家园眨眼间就陷入火海。
谁也没想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会是年仅12岁的女孩夏娟。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险,夏娟刚跑出家门,发现火势已经控制不住了,凉风裹着火苗直扑人脸。
她啥也没想,穿着拖鞋沿着熟悉的门道一路狂奔,挨家挨户猛拍门,大声喊:
“快起来,着火啦!”
听到屋里有人应答,或者看到灯亮,就马上转向下一家。
起初,有些人没反应过来。
但随着楼道里呛人的烟味弥漫开来,大家才意识到事态严重,随后一个接一个冲出房门。
此时,火势已从底楼迅速往上蹿,楼道里高温灼热得让人喘不过气。
而夏娟站在浓烟中,拼命敲着最后几家的门。
直至确认所有人都已撤离,她才跑下楼。
大家都蜷缩在街边,瑟瑟发抖,有人披着随手带的被子,有人连鞋都没穿。
火光映在每个人脸上,惊魂未定的神情此刻没法藏住。
等回过神,邻居们纷纷围住夏娟,有人忍不住掉泪,不停拉着她的手说谢谢。
一位老奶奶颤抖着抬手想摸摸她的脸,却又放下,泣不成声:
“要不是你,我们这些人命都没了……”
那一刻,这些人从恐惧中大大松了一口气。
而跪在街边的中年大叔,只是众多感激者中的一个。
他们每个人都怀着无法抑制的敬意看着这个小女孩,而夏娟只是站在那儿,轻轻吐了口气,心里想着:
“还好,大家都没事。”
媒体的关注火灾后的第二天,夏娟的事迹就迅速传开了。
最初,一位邻居在社交网络发了感谢长文,配上现场火灾的图片和夏娟瘦小的背影,引得无数点赞和转载。
紧接着,各大媒体纷纷介入。
众人都很好奇,这个年仅12岁的小女孩救下15条人命的经过。
于是记者们带着摄像机找到她家,上门采访。
对此夏娟的父母有点不知所措,可夏娟却表现得特别平静。
她坐在桌边回答问题时低声说:
“当时就想着不能让大家有事。”
没过几天,一家电视节目联系夏娟的学校,邀请她到现场讲述整个过程。
在陌生的环境面对媒体,夏娟显得有点拘谨。
可一聊到那场大火,她终于抬起眼睛,话语却悄悄压低了:
“其实,我也不是不害怕……”
她还记得,刚开门那一眼火光,是怎样在一瞬间让自己呆住的。
火势很大,可以此时他的脑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叫醒所有人。
“我们住的房子挨得近,平时邻居们就跟一家人似的。”
“那时候我真没顾得上别的,就想着能喊醒几个算几个。”
她小声说着。
之后她还说,火灾那天她家里只有她一人。
当时她的爸爸妈妈值班去了,手机倒是还在,火灭了才有机会给他们报平安。
节目还专门设置一个环节,让被她救下的邻居们一起上台向她道谢。
有几位老人一边感激一边抹眼泪,说:“多亏了这孩子”。
那个跪地的大叔在现场再次动情发言,却被夏娟温和打断:
“真不用这样,我该做的。”
她的这份真诚和沉稳,让现场好多人红了眼眶,掌声一直不停。
而对与夏娟的朋友而言,夏娟好像一直这样,默默做事,从不声张。
她的同学邓紫薇跟记者说,学校大扫除,夏娟永远是最后一个离开,累得额头汗水顺着下巴滴到地上是常事。
她还常常帮班里新来的同学抄笔记,身为英语课代表的她,辅导差生复习已成惯例。
“她就是那种人,再难也藏在心里,不想麻烦我们。”
邓紫薇顿了顿:
“夏娟没一回主动提过自己救人的事,要不是后来邻居讲起,还真不知道她干了多了不起的事。”
眼前这个女孩,小且不起眼。
可越接触,你越会觉得她跟别的孩子不同。
身世之谜随着夏娟的事迹在全国广泛报道,她的名字登上报纸和电视,还成了人们口中的榜样。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个童话般的励志故事时,一些看似偶然的细节揭开了她背后的秘密。
先是记者采访时无意提到她的长相和父母不太像,后来,邻里间零星的传闻被放大。
有人说,这一家人曾在多年前经历过一次“特别的行动”。
媒体出于好奇进一步追问,很快挖掘出惊人真相。
夏娟不是养父母的亲生女儿,而是被遗弃的婴儿。
时间回到1999年的一个冬夜,那是个寒冷寂静的深夜。
养父母下班回家,远远就听到雪地里传来婴儿的啼哭声。
他们起初犹豫着不敢向前,但哭声不停,让人没法忽视。
两人顺着声音找去附近的一片空地,最后在一处荒草间发现被一块薄布包裹的小夏娟。
她当时冻得脸通红、嘴唇发紫。
他们把她抱起,啥话也没说,就迅速赶回家,给她找来热水和被褥。
当时的家庭情况,养父母根本没条件抚养一个新生儿。
他们经济一直不宽裕,还经常为琐碎问题发愁,刚开始也犹豫是不是要报警或者送到某个机构。
但看着这个无助的小生命在怀里渐渐暖和,夫妻俩的心变软了,责任感不知不觉就有了。
他们决定,把这个孩子带进自己的生活,还给她取名“夏娟”。
意思是希望哪怕苦日子再多,也能让她活得像夏天那样明亮温暖。
接下来的日子,这对夫妻不再提当时的犹豫,开始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在夏娟身上。
尽管手头紧,他们还是尽力满足夏娟成长所需的一切。
她生病时,母亲通宵抱着哄;开学时,父亲省下自己的烟钱给她买新课本。
夏娟的养父母都是环卫工人,为了得点生计,凌晨一点半就得出门清扫街道,下午三四点才回。
家里仅有20多平米的小屋,租金一个月100元,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几年。
养父夏件根讲过,他们其实有三个亲生孩子,最小的儿子都37岁了。
可这份从天而降的责任他们没推脱,甚至对夏娟更多了些心疼。
习惯了养父母离家后的动静醒来,夏娟每天凌晨2点起床,之后她就拿起书本开始学习。
面对“不睡多点是不是很辛苦”的问题,她那句话让人心里猛地一扎:
“没事,因为习惯了。”
她在早饭前还会帮邻里买菜,学习紧张时也从不叫一声累。
她说数学不好,题目老是错。急了会哭,她爸见了更着急,在旁边直跺脚。
其实他心里或许也不好受,这么个学习勤奋的闺女,老两口没法给她更多。
因此他们没让她感觉被区别对待,连“收养”这个词都没在夏娟的人生故事里出现过。
结语:危险来临,夏娟以稚嫩小手敲开15个邻居家的生门,凭自己的勇敢给大家换来明天。
这种勇敢,并非依靠肌肉和体力,而是源于内心的无私与善良。
其实呀,这份勇气也提示我们:
真正的英雄常常并非天生耀眼的大人物,往往就是身边普通的你我,有时甚至是一个12岁的孩子。
从普通小女孩成为感动全国的英雄,夏娟的故事让我们见识到家庭和善良的力量。
她以微薄之力救人,凭坚定内心守家。
也许,世界一直都需要这样的温暖:
关键时刻有人站出来,面对艰难抉择有人不改变初心。
读完她的故事,你是不是也想起生活里那些点滴善意?
自己能不能也成为别人的一束光?
参考资料:
12岁女孩火海中唤醒15名邻居 网友盛赞其最美------南昌晚报
彰显人性最光辉一面 夏娟是江西的少年英雄------大江网
12岁女孩烈火中呼救15人小英雄夏娟引发感动潮------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