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无锡快递员“火眼金睛”破骗局
2025年3月22日清晨6:45,京东快递员小李在无锡市锡山区某小区快递柜前反复核对着手中78个待派件。这些标注着“数码配件”的包裹,均需收件人支付每件900元的到付费用,累计金额超过7万元。当系统显示该地址前一日已有22个同类包裹签收时,这位退伍军人出身的快递员瞬间警觉——这已超出正常家庭日均收件量的20倍。
异常包裹暗藏玄机
据锡山警方事后披露,这100个包裹实际装载着某电商平台面值900元的虚拟购物卡。诈骗团伙通过技术手段篡改物流信息,将实际发货地伪装成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并伪造了“进口芯片”的货物描述。收件人老陆(化姓)在警方询问中承认,自己因轻信“AI预测彩票中奖号码”的广告,已向诈骗分子转账3.8万元作为“数据服务费”。
“骗子让我签收包裹获取购物卡卡密,说是验证资金流水后就能激活预测系统。”老陆的银行流水显示,其账户在3月20日曾收到一笔198元的“测试返利”,这正是诱导其继续交易的“诱饵”。
快递柜前的攻防战
“他要求凑满100件再统一付款,这明显不符合常理。”小李向记者还原了当天的对峙细节。当老陆带着两名“技术人员”前来取件时,快递员以“大额到付需现场验货”为由坚持拆检包裹。争执过程中,诈骗分子远程指挥老陆谎称“公司采购物资”,并试图以每条20元的价格贿赂快递员。
这一行为触发了京东物流的“异常交易熔断机制”。系统自动冻结剩余22个待派件,并将GPS定位信息同步至无锡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警方抵达时,诈骗分子安装在某包裹底部的微型摄像头仍在持续传输现场画面。
新型洗钱链条曝光
锡山分局经侦大队队长向记者揭示了犯罪链条:诈骗团伙以每张50元的价格从黑市收购未实名登记的电话卡,批量注册电商平台账号后,通过“货到付款”方式购买虚拟购物卡。这些卡密经境外赌博平台洗白后,最终在东南亚某虚拟货币交易所完成套现。
“购物卡核销后的资金流向具有高度隐蔽性。”锡山分局经侦大队队长指出,今年1-3月无锡市因此类案件损失的资金追回率不足12%,而此次成功拦截的9万元涉诈资金,创造了该市单笔挽损金额的新纪录。
快递业筑起反诈“防火墙”
事件背后是快递行业防诈体系的全面升级:
智能预警系统:单日同地址到付件超5件自动触发黄灯预警,超10件直接锁单;
拆检规则革新:单价超500元或总价超3000元的到付件必须现场验货;
反诈培训体系:所有快递员上岗前需通过包含32个诈骗场景的VR模拟考核。
“我们现在既是配送员,也是信息采集员。”小李的工作手持终端上,已安装公安部门定制的“涉诈特征识别”App。该系统通过分析收件人历史订单、支付方式等238项数据,可实时输出风险评分。数据显示,该应用在无锡试点三个月内,误报率从23%降至4.7%。
全民反诈新格局
此次事件推动江苏省加速落实《寄递行业反诈责任条例》。2025年4月1日起,省内快递企业需按每件0.1元的标准计提反诈基金,用于奖励有功人员及完善防控体系。李鲲鹏因本次立功表现,不仅获得1万元见义勇为奖金,更被纳入“无锡好人”候选人名单。
“每个包裹都是守护群众钱袋子的阵地。”正如锡山区政法委书记在表彰会上所言,当快递员按下报警键的那一刻,一场价值9万元的全民反诈阻击战已悄然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