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逝世,华国锋召开紧急会议:有三个问题急需解决

历史有点冷 2025-02-22 18:09:49

1946年9月9日凌晨,毛主席病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此时,整个中南海都陷入了悲伤的情绪中,但华国锋却来不及悲伤,因为他要处理3个问题。

这3个问题是什么?为何由华国锋处理呢?

委以重任

“你办事,我放心!”

1976年4月30日,毛主席会见新西兰总理马尔登,期间递给了华国锋一张纸条。这条纸条既是对华国锋的肯定,也是林中所托。

当时,主席已经缠绵病榻多时了!

1960年后,毛主席出现老年性便秘,1971年患上了肺炎,一度肺心病发作,还出现高烧不退和严重缺氧等紧急状况,1973年患上白内障,并在次年患上了运动神经元萎缩症等等。

与革命时期的患病不同,主席知道,自己大限将至,而他也坦然地接受了逝世的未来,还说:“等我死后,骨灰洒进江海里喂鱼。生前我吃了他们,也该让他们吃我,吃肥了好继续为人们服务。”

可乐观的毛主席,却始终放不下国家大事。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爆发,此时的毛主席做了眼睛手术,恢复了一些视力,但听力不好,仍然强撑着病躯查看了灾情报告,允许华国锋到灾区看望灾情、慰问民众。

可见,主席在生前就已经重视起了华国锋。

而且,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前,周总理、朱德先后病逝,身边信任之人也越来越少,所以更加对华国锋寄予厚望。

他是一名忠实的中国共产党员,自1936年、15岁踏上革命政途,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还深入基层,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湖南省的农业生产,1971年被调到中央工作。

当时,毛主席给华国锋的评价是“讲老实话,是老实人”。

好在,他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

1976年8月,毛主席的心脏病再一次病发,各大医院迅速组成医疗小组,轮流坐镇病房。9月8日的晚上,主席对孟锦云说了最后一句话“我很难受,叫医生来。”随后被紧急抢救。

1976年9月9日零时6分,毛主席停止了呼吸。

消息率先被华国锋等一众高层干部们得知,顿时,所有人的心中都升起了对中国未来的担忧,但华国锋却多了一层思考,只有处理好当下,才能为未来铺路。

所以,他当即提出了3个问题,而这3个问题,如今看来都是关键。

三个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个问题:处理好毛主席的后事。

毛主席生前留下遗言,不办追悼会,但经过政治局召开会议后,决定召开毛主席追悼会。

第二个问题:是否邀请外国代表团进京吊唁。

要知道,毛主席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进程影响深远,可以说,无数次稳定国内政局、防止被国际形势干扰的时刻,都有主席的坐镇。

但毛主席一走,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一些势力蠢蠢欲动。

为了国家稳定,治丧期间尽量避免外国势力进入中国,以免趁乱生事。

所以,中共中央决定:不准备邀请外国政府、兄弟党和友好人士派代表团或代表进行吊唁。

而第三个问题,则关于如何处理毛主席的遗体。

主席生前,曾签署了“火葬遗体”的同意书,而且,主席被问起身后事也都是火葬,但是,主席作为一代伟人,应该让后世瞻仰并缅怀,所以党中央决定对毛主席的遗体进行永久保存。

这三个问题解决后,便正式开始了毛主席的追悼会。

1976年9月9日下午四时,宣布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并公布在9月18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举行毛主席追悼大会的安排。

虽然我国拒绝外国来访,但仍有上百个国家致电中国政府,还有些对华友好国家,降半旗致哀并进行悼念活动。

而国内更是举国悲痛。

不仅一切娱乐节目和活动被叫停、民间婚事喜事等也延迟,人们自发地走上街头,聚集在悼念毛主席的地方灵堂内,送主席最后一程,甚至一些父母会给在这天出生的孩子起名“念泽”、“思东”。

9月18日,上万名群众自发地聚集到天安门广场参加追悼大会,期间,不断地有群众晕厥倒地,哀哭声不断。

与此同时,毛主席的遗体正在加班加点地进行永久保存中。

虽然参考了列宁遗体永久保存的方式,但无论是技术和棺材用料,都需要考究,最后决定使用液氮冷却后的氩气注入玻璃罩内,不仅迅速降温,还能驱走罩内的氧气,并将遗体放置在了水晶棺中。

1977年5月7日,毛主席纪念堂建成,位于天安门广场人民纪念碑的南侧,并不定期对外开放。

至此,毛主席的后事处理完毕。

而华国锋提出并解决这三个问题,也为国内政治环境的安定奠定了基础。

如今,人民群众对毛主席这位伟大领袖仍充满爱戴和拥护,而毛主席的思想和精神也将继续为中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