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瑞瑞)4月8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了《2025年“三减”行动计划》,聚焦“减油、减盐、减糖”,其中提出将推进职业人群健康食堂建设,要求菜单标注营养标识并推广“三减”菜品。营养和公卫领域的专家对北京这一行动计划纷纷点赞。

老人在北京市海淀区广源大厦社区“海淀食堂”挑选菜品。北京日报资料图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已过半(50.7%),超重肥胖及膳食相关慢性病问题日趋严重,不合理的膳食是中国人疾病发生和死亡最主要的因素。我国家庭烹调用盐摄入量平均每人每天为9.3克,高于5克的推荐值。高油高盐摄入仍普遍存在,含糖饮料消费逐年上升,全谷物和水果摄入量偏低。
“重油重盐的饮食习惯对人体的危害比较明显,油就是脂肪,摄入过多脂肪会使人肥胖。盐是电解质,吃太咸会口渴,大量喝水后,水进入血管增加血容量,给血管壁压力,容易引发高血压。”4月8日,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伍学焱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未来健康食堂建设减油减盐是重点。
“过去一些食堂存在高油高盐的烹饪习惯,营养信息不透明,缺乏菜品成分标注,居民难以判断实际摄入量。且加工食品占比高,高盐加工品使用频繁,新鲜食材比例不足。同时,健康教育与实际脱节,缺乏对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针对性指导。”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未来健康食堂要做到科学配餐与营养透明化,可以采用AI分析菜品营养成分,实时展示热量、盐、油、糖含量,帮助居民量化选择。也可以进一步提供个性化膳食建议,同时大力推广蒸、煮、炖等少油烹饪技术,优先选用新鲜食材,减少过度加工食品和高盐腌制品的供应,给餐馆和家庭烹饪做健康榜样。
如何建设健康食堂?浙江省人民医院医学人工智能首席专家金东建议,首先,政府应建立绿色供应商名录,优先采购低钠、低脂、非精制糖食材,同时要建立专业团队和营养服务能力,配备专职营养师;其次,在人群分层设计上,儿童学生群体可推出卡通化营养套餐;老年群体餐食强化钙、维生素B12等要素,降低盐、油、糖含量;上班族注重复合碳水物和优质蛋白搭配。最后,疾控中心、医药学会定期评估食堂健康指标,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与营养专业队伍培养和标准体系建设相互配合,形成科学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