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3年以来,我国在南海、台海周边海域频频与外部势力发生摩擦和对峙,各种“猫抓老鼠”的好戏轮番上演。尽管在每一次对决中,解放军海军都有成熟的应对计划,整个过程也是有惊无险,但还是让很多军迷深感“航母用时方恨少”。和财大气粗的美国海军相比,中国海军现役“辽宁”号与“山东”号两艘航母的配备显然无法满足需求,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军迷期待首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号早日服役入列。而根据网上最新图片显示,自去年6月17日正式下水舾装,历经一年多后,“福建”号终于即将迎来海试期。
早在今年1月,“福建”号副舰长钱树民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就表示,2023年“福建”号的工作中心就是试验试航。而从目前公布的一些画面来看,目前“福建”号航母正在有多艘拖轮推离码头,此前舰体部分的电磁弹射器施工棚也已经被拆除。这也意味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和普通战舰相比,航母要形成战斗力的周期往往更长。以国际惯例来看,经历下水-海试-服役三个阶段,往往要花费两到三年。

按照军事专家的分析,即将进海试的“福建”号会重点进行下列几个项目的测试,包括动力与操控系统有效性试验、电力系统满负荷试验、作战系统测试评估、电子设备运行、舰载机指挥控制系统试验、电磁弹射器运行试验等,相关项目不仅涉及航母本身的各个系统,还牵涉到舰载机,因此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中,难度最大、变数最多的就是电磁弹射器的试验,这也是当前的重点和难点课题。我们知道,美国海军的新一代航母“福特”级首舰“福特”号很早就下水,然而就是因为在电磁弹射测试上不过关,再加上其他一系列技术问题,“福特”号被迫推迟服役,直到当下也没有完全形成战斗力。因此,一些专家分析认为,出于稳妥考虑,“福建”号首次海试可能并不会急于测试电磁弹射系统,而是在后续中进行。
结合此前“山东”号航母的服役规律,预计“福建”号会经历多次海试,有望在2025年正式服役入列。在这个周期内,解放军海军也将重点围绕歼-35与“福建”号的磨合,展开一系列电磁弹射试验。

舰载机是航母的战斗力根源,和此前的“山东”号航母不同,“福建”号航母将首次搭载歼-35隐身舰载机,并配备固定翼舰载预警机。自此,中国海军航母也将全面进入“五代机时代”,这对未来解放军应对亚太地区的各种海上突发状况将至关重要。
目前,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中,已经将“美日韩军事同盟”放在了核心地位。这个“亚洲小北约”在海军配置上堪称豪华。其中,美国海军就有航母战斗群长期部署在亚太地区,而在美国的支持下,韩国海军与日本海上自卫队都实现了航母化,无论是升级后的日本“出云”级,还是韩国未来轻型航母,都将搭载美制F-35B战机,“福建”号的服役,则将全面弥补我们的空白和不足。

从长远来看,有了“福建”号入列,未来中国海军也将正式拥有3个航母战斗群,部署和调配更为从容。在不出现高烈度区域战争的前提下,中国海军可以随时出动一个航母战斗群巡弋在西太平洋。届时,无论是在台海还是南海方向,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我们的航母都可以直接占据西太平洋有利的战术位置,对外部势力形成强有力的威慑。与此同时,美国苦心经营的“岛链封锁计划”,以及重点提升的“拒止能力”,都将彻底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