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发动这场特别军事行动的原因,俄罗斯曾给出了三个明面上的理由:一是阻止北约东扩,对乌克兰“去军事化”、迫使乌克兰“中立化”,以确保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二是终结美国霸权,建立新的国际规则和秩序。三是惩罚和清算基辅政权对顿巴斯地区俄族人的歧视和摧残,对乌克兰“去纳粹化”,并解放顿巴斯。
姑且不论俄罗斯发动这场特别军事行动三大理由中的第一个理由是否能够逻辑自洽,毕竟乌克兰尚未加入北约,且挪威、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俄罗斯邻国已是北约成员。也不论第二个理由——“终结美国霸权,建立新的世界规则和秩序”是否仅为对百年不遇之大变局的“应景”。本篇文章只讨论第三个理由——顿巴斯冲突问题的是是非非。
客观地说,俄罗斯发动这场特别军事行动三大理由中的第一个理由是俄罗斯自己“特殊安全观”的体现。第二个理由则是这场特别军事行动的战略外溢,仅是对这场特别军事行动的结果推论。所以,第三个理由才是判断这场特别军事行动是否具有“合理性”的衡量标准。
仅就俄罗斯的这场对乌特别军事行动而论,显然不符合联合国宪章和通行的国际法。所以,自俄乌冲突爆发至今,俄罗斯方面一直在强调顿巴斯问题。比如会说基辅政权实行了“去俄罗斯化”政策、歧视俄族人,炮击顿巴斯平民、对顿巴斯俄族人进行了“屠杀、清洗”等。其目的显而易见,那就是尽量以此来说明这场特别军事行动的“合理性”。
而乌克兰方面则拒绝俄罗斯的这个“特别军事行动”的理由,声称自己才是顿巴斯问题的受害者。那么,事关俄罗斯这场特别军事行动是否具有“合理性”一面的顿巴斯冲突是如何发生的呢?到底孰是孰非呢?
一,顿巴斯冲突的背景
由于乌克兰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在2013年11月21日中止了乌克兰的“入欧”谈判进程,进而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导致乌克兰陷入了自2013年12月底至2014年5月间的混乱期。
在动乱和混乱期间,乌克兰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总统职务被乌克兰议会罢免,此后“逃亡”俄罗斯。二是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三是顿巴斯地区的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两个州举行“公投”,意欲“独立”。在此背景下,乌克兰政府军与顿巴斯分裂势力领导下的地方武装爆发了武装冲突。
二,顿巴斯冲突的模式和过程
从2014年4月份爆发,到俄罗斯2022年2月24日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时,顿巴斯地区冲突以“断断续续”的模式持续了近8年时间。期间,双方曾动用过坦克、火炮、导弹等重型武器,双方均制造过“误击平民”事件,甚至发生过国际航班被击落事件。
顿巴斯冲突事件爆发后,曾先后有过两个《明斯克协议》,即2014年9月19日签署的《明斯克备忘录》和2015年2月由乌克兰、俄罗斯、法国和德国共同签署的《明斯克协议》。
事实上,《明斯克协议》并没有得到完全执行,冲突的根源——顿巴斯地位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明斯克协议》中不得使用重型武器的规定就成为了“一张废纸”,因为重型武器依然会被时常使用。关于顿巴斯地位问题的谈判也是毫无进展。
三,顿巴斯冲突中的作战方并非仅仅是乌克兰政府军和顿巴斯地方武装
在8年时间的冲突中,尽管主动一方是乌克兰政府军,但乌克兰国家军队却是“胜少负多”。一支正规军打不过地方武装显然不合常理。显而易见,顿巴斯地方武装得到了外援的有力支持。其中有三个事例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根据媒体此前的相关的报道,在克里米亚“公投入俄”的前夕,即2014年3月份,有着上校军衔的俄联邦安全局前官员斯特列科夫(原名伊戈尔·吉尔金)率领200名特战队人员秘密潜入了克里米亚,并兵不血刃地控制了克里米亚的当地政府,完成了克里米亚的“入俄公投”程序。紧接着,斯特列科夫又带领50名换了便装的特战队队员秘密进入顿巴斯地区,此后不久,顿巴斯冲突爆发。
2014年7月17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从荷兰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的MH17航班在途径顿巴斯冲突地区上空时被一枚山毛榉导弹击毁,机上298人全部遇难。对于这起事件,荷兰一家法庭在去年判决了四名“嫌疑犯”,其中,1人是乌克兰籍,3人为俄罗斯籍,而在3名俄罗斯人中,名叫伊戈尔-吉尔金的人就是斯特列科夫。
2015年2月15日,时任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奥朗德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经过16个小时的谈判,签署了《明斯克协议》。俄罗斯总统普京随即表示,俄罗斯将撤出重型武器。
基于以上这三个事例,也就明白了乌克兰正规军为什么打不过小小的顿巴斯地方武装了,也就能够辨别顿巴斯冲突的性质了。
四,从时间节点来说,顿巴斯俄族人被欺凌的说法值得商榷
在乌克兰发生“橙色革命”和尤先科当选乌克兰总统的2005年前,出生于乌克兰东部俄语区,且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曾担任总理。即便是尤先科出任总统后,亚努科维奇也曾被任命为乌克兰总理。2010年2月,亚努科维奇更是当选了乌克兰总统。如果说俄罗斯人在政治被歧视,显然不太符合逻辑。
在亚努科维奇被“罢免”后,顿巴斯随即就宣布从乌克兰“分离”,并且,顿巴斯俄族人聚居区几乎全部在分离势力手中。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担任总统期间,显然不会欺负自己的俄罗斯同胞。而在其下台后,顿巴斯地区随即就被控制在地方武装手中,基辅政权即便是想欺负俄罗斯人,它也并无这样的机会。
再者,300名俄罗斯球迷曾在法国马赛球场大战3000名英国球迷,而且将其打得到处逃窜。而在现实中,也没听说过世界上哪个国家敢于公开欺凌俄罗斯裔的事件发生。小小的乌克兰它干嘛?
五,顿巴斯冲突的性质决定了双方都会发起攻击
尽管有着《明斯克协议》的约束,但仍然无法避免冲突的时常爆发。原因是双方都有“诉求”,有了诉求就难免会发生挑衅事件。比如,顿巴斯毕竟是乌克兰领土,必然有“收回”的冲动。而顿巴斯武装亦有将顿巴斯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土地都控制在自己手中的欲望。于是,冲突会再次爆发。俗话说“枪炮无眼”,那也就难以避免平民被“误击”事件的发生。其实,冲突中双方都发生这类事件。显而易见,双方均有责任。
六,从《联合国宪章》的角度来说,顿巴斯地区的冲突属于乌克兰的内政
顿巴斯想脱离乌克兰,而乌克兰不仅拒绝而且想收回,这种性质导致的冲突显然属于内政范畴。顿巴斯确实是俄罗斯的历史领土,但早在100年前已经变更为乌克兰领土。而且,在俄罗斯历史上“开疆拓土”时期,其“功劳”也有乌克兰人一份。
再者,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并没对顿巴斯的归属有异议。基于此,不管是谁担任乌克兰总统,他都不可能也不敢放弃“顿巴斯”领土。
综上所述,顿巴斯冲突有其主客观原因,亦有双方的不理智行为对平民造成的伤害,而且双方都有“过错”。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仍然属于乌克兰的内政范畴。以此为“理由”对另一国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显然具有逻辑上难以自洽之处,其“合理性”难免会被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