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个人结婚,就能幸福吗”:30个真实女性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俊名看看趣事 2025-04-06 04:03:09

电影《失恋33天》里有这样一段台词: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对待婚姻就像冰箱,坏了就反复地修,总想着把冰箱修好。

不像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坏了就总想换掉。”

当婚姻遇到坎坷,有人的第一反应是:离开。

网上大量“人间清醒”的婚姻博主告诉你:只筛选,不改变。

但是,婚姻里出现过的问题,通过换一个人,就会自然化解吗?

如何保证曾经的问题,不会重新出现?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伴侣,有的只是双方的让步与磨合。

想要婚姻变好,可以从这三方面开始审视和改变。

亲密关系:婚姻不幸福,是你不够“自私”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过以下类似的经历:

场景一:你辛苦做家务,他脚翘在茶几上,一边打游戏,一边乐呵呵看电视。

场景二:你下班给孩子洗澡、辅导作业、哄睡,他玩手机发呆。

场景三:你生气、愤怒、跟婆婆吵架,他低头、回避、跟你过不去。

太多孤独、无助的时刻、他都很难给予你帮助。

身边几个已婚已育的朋友相聚,大部分都是抱怨吐槽,一地鸡毛,少女时代的轻盈感已一去不复返。

年轻时,都曾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可一旦成为妻子,就仿佛换了一个人。

把家庭作为万事的中心,常常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但婚姻关系是:

踮起脚尖去爱一个人,非但不会获得平视,反而会让自己遍体鳞伤。

心理学上,有一个“跷跷板”定律。

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想长久地维系下去,就要保持势均力敌。

对于女人来说,与其刻意讨好,不如学会好好经营自己,拥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做不到的,不要强求;受不了的,无需委屈。

何妨自私一点,不卑微讨好,不费劲迎合。

只有不卑不亢,进退有度,女人才能赢得婚姻的主动权,拥有家庭中的话语权。

情商修炼:排除反问式语气,用不对抗的方式沟通

《关键对话》一书中写道:

“大部分影响生活的事情,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都是沟通不善而导致的。”

如果要问两个人沟通时,最令人反感的语气是什么?

毫无悬念,排在第一的是“反问式语气”。

反问式语气的输出,相当于表明:认为对方很愚蠢。

夫妻之间,尽量好好说话,别用“攻击性”的反问语气,以至于瞬间让冲突升级。

富兰克林说过:

“永远不要正面违拗别人的意见。”

人都是爱面子,当自己的观点被人否定时,心里肯定不舒服。

最好的沟通者,不是否定者、破坏者,而是最好的肯定者、建设者。

两个人沟通的时候,没有必要用一切方式证明对方永远是错的。

真正高情商的沟通,不会和别人对抗式沟通。

给别人留一段台阶下,别人欣然接受意见得意愿,也会更大一些。

女性榜样:宁做泼妇,不做怨妇

面对伤害,善良懂事的女人往往成了最容易被拿捏的“软柿子”。

女人越是通情达理,旁人越是得寸进尺。

很多时候,与其被逼成怨妇,在自责中活得委屈拧巴,不如改变生活态度,做一个“不好惹”的泼妇。

张幼仪15岁时就嫁给了民国才子徐志摩。

为了所谓的“三从四德”,张幼仪曾长时间不出家门。

两人门当户对,本该举案齐眉。

可徐志摩恨透了这段“包办婚姻”。

张幼仪后来回忆这段感情:

“他宁愿叫佣人帮忙,也不愿意和我多说一句。”

二人在暗无天日的沉默中,度日如年。

终于有一天,徐志摩不再沉默了。

可他的话,让张幼仪犹如晴天霹雳:

“我要跟你离婚。”

张幼仪此时身怀六甲,又不懂英文,被徐志摩抛弃,连回国投奔娘家都成问题。

她本想一死了之,可一想到儿子和母亲,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要让他知道,就算离我而去,我也能过得很好。”

离开徐志摩以后,张幼仪通过努力,发现了自己擅长经商的特质。

由她担任总经理的服装店“云裳”,总能设计出独具创意的款式。

当时的名媛,都以拥有一件“云裳”的衣服作为混迹上海的标配。

张幼仪还出任了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

在她的任期内,银行实收资本与储蓄资本均超过两千万元,成为金融界的奇迹。

后来,她投资黄金等产品,赚取了非常可观的收入。

一家人的生活拥有了实实在在的保障,她再也不是那个徐志摩口中的“土包子”。

人这辈子,最聪明的活法,就是不要去喂养任何人。

面对蔑视和伤害,女人的勇敢,不是叫苦连天,撒泼耍赖。

而是停止过度消耗,把注意力收回来,专注自身成长。

(来源:有书。版权属于原作者,侵删。)

0 阅读:30

俊名看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